五代十國歷史發展順序(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湖廣內亂

而湖廣一帶有 荊南、 南楚、 南漢和 靜海。

荊南又稱 南平國、 北楚,其疆域約為今 湖北省西部。

建立者 高季興為 後梁太祖的將領,907年被封為荊南節度使,治所為 江陵。

荊南地小勢弱,因而向四周各國稱臣。

其君主高季興貪圖各國貢品而攔截搶奪,遭各國發兵威脅才願歸還,被稱為「高賴子」。

後梁滅亡後,高季興改向 後唐稱臣,在公元924年被後唐 唐莊宗封為 南平王,正式立國,建都江陵,他即武信王。

後唐滅 前蜀時,高季興表示願意協助伐蜀,但並未實際行動,而後又向後唐索要前蜀土地。

這些使後唐 唐明宗大怒而發兵南征,所幸江南雨季使唐軍糧草不濟而退。

南平國與後唐的關係直到其子文獻王高從誨繼位後才和好。

五代十國變遷圖示

楚國則由武安軍節度使 馬殷所建立,又稱 南楚、馬楚。

秦宗權之亂時,秦的部署 孫儒攻打兩淮楊行密,孫儒部將 馬殷帶部分人馬經江西至湖南割據。

907年 後梁建立後,馬殷向後梁稱臣而被封為楚王,即武穆王。

其勢力涵蓋今 湖南與 廣西北部,對外臣服五代各朝,對內平定亂軍、強藩,並且採取保境安民的政策,使楚國國勢強盛。

927年後唐封馬殷為楚國王,定都 潭州,即 長沙府。

楚文昭王 馬希范時期擴地至今廣西東北部,國勢頗盛。

然而馬希范在947年去世後國勢大亂,楚將擁護次子 馬希廣繼立,使長子 馬希萼不滿而叛變。

950年馬希萼成功攻下長沙,即楚恭孝王。

然而他縱酒荒淫,使得楚將王逵、周行逢舉兵叛變。

他們擁護宗室 馬光惠為 武平節度使,以劉言為武平軍留後,率軍占據 朗州(湖南常德)。

不久 徐威也擁護 馬希崇為武安軍留後,放逐馬希萼。

而馬希萼則于衡山再度被擁立。

楚國分裂成馬光惠、馬希崇與馬希萼三派後,南唐元宗趁機於951年派 邊鎬攻占長沙,馬希崇與馬希萼先後投降,楚國亡。

同時間南漢北取 桂州(廣西 桂林)一帶,占據整個嶺南地區。

隔年武平軍留後 劉言不願降唐,派王逵、周行逢攻下潭州,至此南唐全面退出湖南地區。

劉言被 後周封為武平節度使,由於與王逵對立而被王逵與周行逢所廢而死。

而 王逵貪得無厭,也被部下潘叔嗣所殺,武平軍之位最後由周行逢繼承。

周行逢革除楚國劣政,愛護百姓,提倡廉潔。

對將領用法嚴厲,果斷誅殺。

湖南地區又恢復平穩,直至962年周行逢去世為止。

南漢是由 清海軍節度使 劉隱所建立,907年被後梁封為彭郡王,後又先後封為 南平王、 南海王。

劉隱穩固 嶺南後重用當地士人,為日後建國打下基礎。

911年劉隱去世後,由其弟 劉龑繼位。

劉龑再統一嶺南後於917年稱帝,即 南漢高祖。

國號大越,都 番禺,號 興王府(今廣東 廣州)。

隔年改國號為漢,史稱南漢。

南漢高祖與鄰國和好,推廣科舉制度。

然而本身殘酷奢侈,每視殺人則喜,寵幸宦官,以至政事不寧。

942年南漢高祖去世,其子劉玢繼位,即 南漢殤帝。

南漢殤帝貪圖享樂,當時有 張遇賢叛亂,隔年被其兄劉晟所殺。

劉晟自立為帝,即 南漢中宗。

在位期間,雖然奪取楚國 容州(廣西 北流)、 邕州(今廣西 南寧),但是提倡嚴刑立威,為人殘暴,大肆屠殺皇族和大臣將領,南漢只剩宦官、宮女執政。

公元958年去世後,由其子 劉鋹繼位,即南漢後主。

其間 靜海(今越南北部)開始脫離中國統治。

後晉後漢

五代十國變遷圖示

當十國陸續衰弱或自保時,北方的 後晉也因為契丹國的威脅而屢屢不安。

當時後晉新立,財政匱乏,契丹貪求無厭,藩鎮多不願服從。

為解決財政危機,後晉高祖採納 桑維翰的建議,採取安撫藩鎮、恭謹契丹的方式,並且重視農業、商業以提升經濟。

雖然契丹國得以安撫,但原 燕雲十六州官員如吳巒、郭崇威恥臣於契丹,不願投降。

各地藩鎮幾乎不服晉廷,有些甚至有意拉攏契丹國以奪位,此時有賴杜重威、李守貞等人平定。

937年 天雄軍(即 魏博軍)范廷光反於 魏州,前去平亂的 張從賓也向他投降,並且殺後晉高祖之子 石重信和 石重乂。

最後在范張聯軍逼近開封時,有賴 侯益與 杜重威率軍擊潰而平定。

楊光遠自恃重兵而干預朝政,後晉高祖常屈從之,後來勾結契丹國叛變而被 李守貞打敗而死。

公元942年成德軍 安重榮指斥後晉高祖父事契丹,要求出並討伐契丹。

但實際上卻是暗通契丹,意圖奪位。

後晉高祖派杜重威率軍擊斬安重榮,史稱 宗城之戰,並將其頭送與契丹。

同年位於代北的 吐谷渾部,因為不願意投降契丹國,首領 白承福率部投奔河東節度使 劉知遠,契丹派使問罪。

後晉高祖最後在這些憂憤之中去世, 其大臣 馮道、 景延廣以國家多難,宜立長君,就以侄子 石重貴繼位於 鄴都(河北 大名),即後晉出帝。

由於後晉的將領與百姓對屈尊異族而感到強烈不滿,後晉出帝聽從 景延廣建議,放棄對契丹國稱臣而改稱孫以洗刷屈辱。

景延廣對契丹人的敵意十分強烈,他殺害契丹商人,逮捕契丹使者出氣,屢次對契丹挑釁。

此舉引來契丹可汗 耶律德光的憤怒,他於公元944年率軍南征。

當時河北大旱,蝗蟲侵襲,契丹軍攻掠貝州(河北清河)等地而還。

隔年後晉出帝派杜重威率軍北伐,耶律德光聞之率大軍南下,最後杜重威成功的在白溝(河北定興、新城間)擊潰契丹軍。

然而,後晉出帝於 白溝之戰後日益驕奢,又以 馮玉執政,賄賂公行,朝政敗壞。

946年後晉出帝再以杜重威率軍北伐,與耶律德光在 滹沱河會戰。

此時杜重威有意奪位,反而向耶律德光投降。

耶律德光趁機率聯軍直逼開封,後晉大將李守貞、 張彥澤陸續投降,最後後晉出帝開城投降,後晉亡,史稱遼滅晉之戰。

隔年耶律德光將國號改為「大遼」,即遼太宗,正式建立 遼朝。

遼太宗本來對經營中原地區很有信心,然而「 打草谷」與掠人為奴的掠奪政策使中原百姓群聚反抗。

其中河東軍 劉知遠聽從 張彥威的建議,以中原無主為由於 太原稱帝,建國 後漢,即後漢高祖。

遼太宗壓制不了此局面,以天氣炎熱為由率軍北返。

他命 蕭翰留守開封,杜重威留守鄴都。

最後於殺胡林(河北欒城)去世,其兄子耶律兀欲繼位,即 遼世宗。

後漢高祖在遼軍北返後開始收復中原。

蕭翰得知消息後,劫持後唐宗室 李從益稱帝於開封,而後北返。

後漢高祖聞之派使殺李從益以定都開封,並派 高行周與 慕容彥超在 魏州之戰戰役降服 杜重威,諸鎮相繼歸附。

948年後漢高祖去世,其子 劉承祐繼位,是為後漢隱帝,並以 楊邠、 郭威、 史弘肇與 王章為輔國大臣。

當時河中節度使 李守貞叛亂,有賴郭威平定。

後漢隱帝年長後猜忌輔國大臣,與 郭允明協議後於950年以遼軍寇河北為由派郭威鎮守鄴都,隨後大殺楊、史與王等大臣,又殺郭威一家,並召泰寧軍慕容彥超等急速入京。

郭威聽從 魏仁浦建議起兵南下,並派養子 柴榮鎮守鄴都。

隔年擊潰慕容彥超,攻入開封,後漢隱帝最後為郭允明等所殺。

郭威本有意立劉崇子徐州軍 劉贇為帝,先以 李太后臨朝。

當時恰巧遼軍入侵,郭威出師禦敵,但大軍至澶州(今河北濮陽)時,軍士擁護郭威稱帝,大軍返回開封。

951年郭威稱帝,建國 後周,即後周太祖,後漢亡。

後周北宋

後周太祖登基後剪除若干苛政,厲行節儉,使南 流的人口再度有流回中原的傾向。

然而劉贇被殺,使後漢舊將不服周廷。

河東軍 劉崇(後漢高祖劉知遠之弟)得知郭威稱帝後,自立為帝,建國 北漢。

他依遼人為援,自稱侄皇帝,並且伺機伐周。

後漢舊將徐州鞏廷美與泰寧軍 慕容彥超意圖叛變,有賴後周太祖陸續平定。

954年後周太祖去世,由養子 柴榮繼位,即 後周世宗。

後周世宗是五代十國中的第一名君, 於繼位之初遭遇北漢帝 劉崇與遼將 楊袞聯合南下。

當時周廷驚恐,大多主張穩重行事,然而後周世宗親自擊潰漢遼聯軍,並斬臨陣後退的無能將領,史稱 高平之戰。

此後改革軍事制度,精簡中央 禁軍,補充強健之士,形成「殿前諸班」的禁軍。

內政方面,他招撫流亡,減少賦稅,穩定國內經濟。

整頓吏治,延聘文人,打壓武人政治,使後周政治清明。

955年又廢天下佛寺,獲取大量銅器以整頓經濟。

軍事與經濟的提升都為日後統一中國本土而建立重要的基礎。

後周世宗在穩定國內後即意圖統一天下,他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為目標。

955年率軍擊潰 後蜀,占 秦州 漢中一帶。

956年率兵擊潰 南唐,獲得江北之地,迫南唐稱臣。

959年後周世宗率軍北伐 遼朝以收復 燕雲十六州,周軍陸續攻陷瀛洲、莫州等地。

當他準備收復幽州時,卻突然生病,被迫班師。

不久去世,其幼子 柴宗訓即位,即 後周恭帝。

960年禁軍領袖 趙匡胤以鎮定二州遭北漢、遼朝入侵為由率軍北御,而後在 開封的陳橋驛發生 陳橋兵變,受禁軍擁護為帝。

趙匡胤

趙匡胤回師開封,廢黜後周恭帝, 後周滅亡,五代結束。

他建立 宋朝,即宋太祖。

宋太祖繼位之時,十國仍有 後蜀、 北漢、 南唐、 吳越、 南漢、 荊南與 湖南、 周行逢、閩南 清源軍、 留從效等,這些國家或藩鎮大多奉宋朝為宗主或臣服之。

宋太祖面對 遼朝的威脅,采 趙普「先易後難,先南後北」的策略統一中國地區。

962年荊南主高保勖去世,同年湖南 周行逢去世,兩國新主年幼無能。

宋太祖趁機於隔年以平湖南之亂為由派兵南下並湖南,途中假道伐虢,并吞荊南。

後蜀後主 孟昶聞知荊南與湖南被并吞後,聯合北漢以拒宋師。

然而其晚年奢侈逸樂,朝政不修,軍隊皆無戰鬥力。

965年宋太祖派 王全斌、 崔彥進出鳳州(陝西鳳縣)、 劉光義、 曹彬出歸州(湖北秭歸),北東兩路同時入蜀。

結果不出六十多日,後蜀帝孟昶投降,後蜀亡。

其寵妃花蕊夫人在亡國後寫下:「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南漢後主劉鋹將政事交給宦官 龔澄樞及女侍中 盧瓊仙等人。

由於只信宦官,官員都需閹割才能進用。

970年宋廷派 潘美伐南漢,由於南漢將領大臣宗室皆死光,只有宦官領軍,隔年南漢帝劉鋹投降,南漢亡。

南唐後主 李煜是詞壇高手,雖然終日以外患為憂,但不擅政事。

當時有 賴其弟 李從善、大臣潘佑與將領林仁肇等人,尚且與後周得以對峙。

宋朝建立後,李煜親近小人,濫殺大臣,終日與臣酣宴、愁思悲歌,南唐國勢混亂。

975年宋太祖以南唐帝李煜稱病不入朝為由,派曹彬南征,並以吳越軍為輔夾攻。

最後李煜投降,南唐亡。

吳越國方面,雖然忠獻王錢弘佐時趁閩國內亂獲得福州,但是本身課稅繁重,民不堪苦。

到忠懿王錢俶時,因為對宋朝十分恭順,宋太祖沒有奪取地。

而閩南清源軍留從效割據一方,去世後多人爭位,最後由陳洪進奪得。

978年錢俶與陳洪進納土歸順宋朝,吳越國與閩南清源軍亡。

而十國最後一個國家 北漢的末主是英武帝劉繼元。

979年宋太宗派潘美圍攻北漢都城太原,擊退遼國援兵,劉繼元投降,北漢滅亡。

至此十國時期結束,中國基本統一,正式進入宋朝時期。

然而,尚有燕雲十六州還未收復。

宋太宗滅亡北漢後不久,他不顧大臣反對,從太原北伐 遼朝以圖收復燕雲十六州。

起初宋軍攻下 易州和涿州,但在燕京的高梁河之戰慘敗而退,至此進入宋遼對峙的時代。


3.疆域領土

五代十國疆域圖

唐亡於907年,861年張議潮又收復涼州(今甘肅武威),歷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代稱雄漠北。

840年左右,統治黃河流域一帶。

淮水以南至廣東的地區,先後為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荊南、楚、南漢所分據,吐蕃勢力退出隴右。

其後 吐蕃國勢日衰,北漢則割據太原;合計而成所謂的「十國」。

五代疆土則以後梁最小,後唐最大。

而十國的疆土則南平最小,南唐最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杯酒釋兵權之前車之鑑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事件時間:北宋乾德三年(公元963年)地點:北宋開封皇宮人物:宋太祖及石守信等高級將領目的:加強中央集權結果:奪權成功,眾將領富貴歸鄉影響:宋朝軍事力量孱弱讀史書描寫的杯酒釋兵權...

五代十國時著名歷史人物和事件

五代十國存在於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期間。五代有時也稱為五代十國,一般認為從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間,中原相繼出現了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

如何理清五代十國的歷史

小序五代十國,即: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吳、前蜀、吳越、閩、南漢、荊南、楚、後蜀、南唐、北漢吹毛求疵地說,五代十國的說法並不是很準確,因為有些政權的當權者並沒有稱帝,不是嚴格意...

五代十國,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

唐朝後期,戰爭不斷,經濟政治衰退,859年爆發唐末農民起義,經過黃巢的打擊,唐朝統治名存實亡。之後宰相與宦官爭權不斷。朱溫與李克用成為唐末的風雲人物,在朝廷各樹黨派,在朱全忠的支持下,宰相派勝...

帶您了解五代十國是怎麼回事

五代十國五代十國(907年—96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與十國(891年~979年)的合稱。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

此人倘若不死,趙匡胤還敢黃袍加身?

宋太祖趙匡胤之所以能和秦皇、漢武、唐宗等史家公認的優秀帝王並稱,在於他結束了大唐滅亡後中華大地出現的又一次大分裂,即五代十國時期。這一時期是指自公元907年起到公元960年止,短短的五十四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