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理清五代十國的歷史脈絡,本文一定會有幫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五代十國,是對唐宋之間的亂世的統稱,這一稱謂出自歐陽修的《新五代史》。
-
起止時間為:通行的說法是公元907年到960年,即上自朱溫滅唐,下至趙匡胤建宋。
但范文瀾的說法可能更準確,即不以外在形式為劃分依據,而是以15個政權的實際建立時間為劃分標準:上推到公元891年——前蜀建立,向下延伸到公元979年——北宋消滅最後一個割據政權北漢。
-
十五個政權分別是:
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十國:吳、前蜀、吳越、閩、南漢、荊南、楚、後蜀、南唐、北漢
但當時的政權並不止十五個,而且許多政權並不是國,而是實際的割據勢力,五代十國只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說法。
其中,五代均位於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其一脈相承的是大唐的衣缽。
十國除了北漢外,均位於南方地區,自成一家。
這十五個政權之間既有縱向的更迭,也有橫向的滅國,並非同時存在。
1、大唐帝國的覆亡和亂世的形成
黃巢起義後,唐帝國進入了真正的藩鎮割據時代。
公元888年,唐昭宗即位。
為了扭轉軍閥割據的局面,唐昭宗李曄制定了平定四川田令孜與河東李克用的方略。
其中河東之戰的確削弱了李克用的勢力,卻使主帥朱溫做大,朱溫的實力開始超過李克用。
-
四川之戰田令孜被平定,然而主帥王建卻在四川建立了一個獨立王國,這是五代十國的第一個政權——前蜀,這一年是公元891年。
-
公元892年,割據江淮的楊行密被唐昭宗任命為淮南節度使,公元902年,楊行密進封吳王,這便是十國中的第二國——吳國。
-
公元893年,割據福建的王潮被唐昭宗任命為福建觀察使,王潮的弟弟王審知後來被封為閩王,這個政權便是十國中的第三國——閩國。
-
同年,割據浙西的錢鏐被唐昭宗任命為鎮海軍節度使,錢鏐後來被封為吳越王,這個政權便是十國中的第四國——吳越。
-
公元896年,割據湖南的馬殷被朝廷任命為潭州刺史,馬殷後來進封為楚王,這個政權便是十國中的第五國——楚國。
-
公元905年,割據嶺南的劉隱被朝廷任命為清海節度使,劉隱後來稱帝,改國號為漢,這個政權是十國中的第六國——南漢。
我們知道,大唐帝國在公元907年被朱溫所滅,也就是說,在大唐覆亡之前,南方六國割據其實已經形成,唐昭宗的努力卻加速了帝國分裂的速度。
然而,歷史的主流並不在南方,當時最有實力的割據勢力均在北方——晉王李克用、梁王朱溫、岐王李茂貞、燕王劉仁恭。
公元907年,朱溫篡唐,正式強迫唐哀帝禪位,改國號為梁,史稱後梁——這是五代的第一代。
2、後梁與後唐征戰不休
朱溫稱帝的同一年,公元907年,朱溫任命部將高季興出任荊南節度使,荊南——這是十國的第七國。
朱溫滅唐後,閩國、吳國、吳越、楚國、南漢、荊南、劉守光(劉仁恭的兒子),承認後梁的正統地位。
而前蜀、李克用、李茂貞依然奉唐為正朔,拒絕承認後梁的合法地位,視朱溫為逆賊。
最終,前蜀王建自立為帝。
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於公元914年消滅燕王劉守光,降服岐王李茂貞。
並於公元923年消滅後梁,登基稱帝,建立後唐——這是五代的第二代。
對於後唐,南方的吳越、楚國、荊南承認其正統地位,而閩國、南漢、吳國拒絕稱臣,保持獨立。
公元925年,李存勖滅前蜀,任命孟知祥為西川節度使,鎮守四川。
李存勖是五代十國中第一個有可能一統天下之主,可惜後來醉心聲色,寵信優伶,後唐於926年發生叛亂,李存勖死於亂軍之中,同時孟知祥自立,史稱後蜀——這是十國中的第八國。
3、屈辱中更迭的後梁與後漢
公元936年,石敬瑭聯合契丹人滅後唐,石敬瑭認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為父,並以燕雲十六州為代價登基稱帝,改國號為晉,史稱後晉——這是五代的第三代。
公元937年,南方的吳國發生政變,權臣李昪(李煜的爺爺)強迫吳主禪位,改國號為齊,後來又改為唐,史稱南唐——這是十國中的第九國。
石敬瑭死後,侄子石重貴即位,立志擺脫契丹控制,無奈不是契丹對手,公元947年,後晉被契丹所滅。
後晉亡後,河東節度使北平王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建立後漢——這是五代中的第四代。
梁、唐、晉、漢四代之中,後梁和後唐雖然勢力有限,但是它們對南方政權都有一定的威懾力,後晉和後漢則不同,兩朝均籠罩在契丹的陰影之下,對南方的影響力極為有限。
4、後周遺恨
公元948年,劉知遠稱帝一年後去世,第二子劉承佑嗣位,即漢隱帝。
公元950年,李守貞等藩鎮發生叛亂,漢隱帝命郭威平之,但漢隱帝又猜忌郭威,欲殺之,郭威不得已而反叛,漢隱帝為潰軍所殺,後漢就此滅亡。
公元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這是五代中的第五代。
與此同時,後漢殘餘勢力在太原一帶建立新政權,仍然沿用後漢的國號,史稱北漢——這是十國的第十個國。
同年秋季,南唐消滅楚國,但很快就被楚國殘餘勢力驅逐出境,楚國殘餘勢力投靠了後周,被後周封為武平節度使。
至此,十國中與後周並立的還有6個:後蜀、吳越、南唐、荊南、南漢、北漢。
這六國中,吳越、荊南為了對抗南唐,積極向後周靠攏。
南漢天高皇帝遠,無暇介入紛爭。
而北漢和南唐則與契丹聯合打擊後周,但均被郭威擺平。
郭威去世後,柴榮即位,後周開始經略南方。
從955年到958年柴榮三次親征南唐,迫使南唐取消皇帝稱號,並使南唐將長江以北地區割給後周。
公元959年,柴榮又出師北伐,攻打契丹,一路勢如破竹,可惜柴榮英年早逝,病逝時年僅39歲。
柴榮是五代十國時期第二個有希望結束亂世的人,如果說李存勖是自己作死的話,柴榮便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典型,假使再有十年,天下必定一統於柴榮之手。
次年,公元前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迫使柴榮幼子退位,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宋。
5、宋朝一統
有了柴榮的奠基,趙匡胤便順利的開啟了他的一統之路。
-
公元963年,荊南、武平節度使歸降;
-
公元965年,王全斌滅後蜀
-
公元970年,潘美滅南漢
-
公元975年,曹彬、潘美聯手滅南唐、同年,殘閩歸降
-
公元978年,吳越歸降。
-
公元979年,趙光義滅北漢。
至此,五代十國真正結束。
宋朝算統一嗎?按傳統的說法是的,但是現在看來,宋朝的建立標誌著另一個南北朝的開始。
中國封建王朝更迭最頻繁的時代之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907年—96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與十國(891年~979年)的合稱。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
唐朝之後五代十國是怎麼回事?如何收場?
五代是指繼唐朝後的五個據有中原腹地的正統王朝,十國是五代期間存在的十個割據勢力。唐僖宗時爆發黃巢之亂,唐王朝驚惶失措,剿撫並用,黃巢部將朱溫叛變歸順朝廷,被賜名全忠,朱溫從節度使一步步走向梁王,...
上承亂世、下順和平,五代十國一直是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了解其世系關係才能避免尷尬!
五代十國(907年-960年)是五代與十國的合稱,五代指的是唐朝滅亡後中原地區五個政權: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唐末、五代及宋初,其餘十個政權: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
五代十國,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
唐朝後期,戰爭不斷,經濟政治衰退,859年爆發唐末農民起義,經過黃巢的打擊,唐朝統治名存實亡。之後宰相與宦官爭權不斷。朱溫與李克用成為唐末的風雲人物,在朝廷各樹黨派,在朱全忠的支持下,宰相派勝...
五代十國,一個讓越南獨立的時代
五代十國(907--96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分裂時期,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與十國的合稱。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重要重要階段,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越南(靜海軍)自此永久脫離中國
此人倘若不死,趙匡胤還敢黃袍加身?
宋太祖趙匡胤之所以能和秦皇、漢武、唐宗等史家公認的優秀帝王並稱,在於他結束了大唐滅亡後中華大地出現的又一次大分裂,即五代十國時期。這一時期是指自公元907年起到公元960年止,短短的五十四年間...
歷史上的五代十國,究竟是哪五代哪十國
說起中國歷史,經歷過三段大的分裂時期,一是春秋戰國時期,二是南北朝時期,三是五代十國時期。大一統的朝代大家都能記住,例如漢唐元明清。那麼經常說的五代十國究竟是哪五代,哪十國呢?五代十國(907年...
帶您了解五代十國是怎麼回事
五代十國五代十國(907年—96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與十國(891年~979年)的合稱。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
中國歷史上一個時代的五個次第更迭的政權
五代十國並非指一個朝代,而是指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五代十國(907~960年),一般是指介於唐末宋初的這一段歷史時期。五代指的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次第更迭的政權。十國指五代之外相...
如何理清五代十國的歷史
小序五代十國,即: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吳、前蜀、吳越、閩、南漢、荊南、楚、後蜀、南唐、北漢吹毛求疵地說,五代十國的說法並不是很準確,因為有些政權的當權者並沒有稱帝,不是嚴格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