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趙恆:一皇叔倆堂兄,八個兄弟,突圍稱帝有多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為大宋開國第一帝,宋太祖趙匡胤在通過「陳橋兵變」登基後,先破荊南、湖南,再攻後蜀、南漢,基本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還先後兩次「杯酒釋兵權」,解除主要將領的兵權,解決了自唐朝中期以來武將擁兵自擅的問題,國內一派欣欣向榮。

北宋開寶九年(976年),50歲的宋太祖猝然去世,「傳弟不傳子」,兩個兒子檢校太傅趙德昭(26歲)和檢校太保趙德芳(17歲)靠邊站,他38歲的三弟晉王趙光義繼位了,是為宋太宗。

這一非正統的傳位方式,除了留下「燭影斧聲」、「金匱之盟」等流言和奇聞,還給宋太宗趙光義的再傳位,出了新難題。

宋太宗登基後,任命四弟趙廷美為開封府尹兼中書令,封齊王;同時宋太祖和趙廷美的子女,均稱為皇子皇女。

這是按照「金匱之盟」來,把趙廷美當皇位繼承人來培養。

可至道三年(997年),59歲的宋太宗去世後,繼位的卻是他30歲的第三子、皇太子趙恆,是為宋真宗!

除了皇叔趙廷美、堂兄趙德昭和趙德芳,宋真宗趙恆還有大哥趙元佐、二哥趙元僖、四弟趙元份、五弟趙元傑、六弟趙元偓、七弟趙元偁、八弟趙元儼和九弟趙元億等8個兄弟;既非宋太宗的長子,也不是皇后所生的嫡子,宋真宗如何從11個潛在的皇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繼宋太宗當年接位留下的大坑後,他登基前後又有哪些驚心動魄呢?悅史君將以出局時間為序,採用極簡過濾法,給悅友們一份明快而清晰的答案!


武功郡王趙德昭

痛失原定皇位 壯年叔父無辜迫死

趙德昭是宋太祖趙匡胤的次子,母親是宋太祖的原配孝惠皇后賀氏

由於大哥趙德秀早夭,趙德昭是宋太祖實際上的嫡長子,按照古代皇位繼承傳統,他才是皇位的最優選。

但宋太祖在位時,趙德昭雖然多次被授官職,最後做到了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但一直沒有被封王。

開寶九年(976年),宋太祖去世後,趙德昭的三叔晉王趙光義繼位。

按照「金匱之盟」的「三傳約」,皇位最終還是會還給趙德昭的。

宋太宗趙光義登基後,改封侄子趙德昭為京兆尹,兼任侍中,並封為武功郡王,朝會時班位在宰相之上。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宋太宗又加任趙德昭為檢校太尉

但在加官封王的背後,宋太宗對侄子趙德昭的防範更甚。

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趙德昭在一次退朝後自刎而死,年僅29歲。

趙德昭死後,宋太宗追贈他為中書令,追封魏王,賜諡號「懿」。

後又改封吳王,再又改封越王。

悅史君點評:問題是,生前那麼殘忍,死後優容反而顯得德昭更可憐了。

趙德昭之後,第二個出局的,是他的弟弟趙德芳——


檢校太尉趙德芳

太監耽誤大業 青年即逝徒留遺憾

趙德芳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第四個兒子,母親只是後宮一名普通嬪妃,由於大哥趙德秀和三哥趙德林早夭,他是宋太祖實際上的次子。

宋太祖在位時,趙德芳只是被任命為檢校太保、貴州防禦使,並沒有封王的待遇。

而且比他大8歲的二哥趙德昭是嫡長子,他正常情況下也不可能繼位當皇帝。

但100多年後,北宋名相司馬光在《涑水紀聞》中記載,開寶九年(976年),宋太祖去世後,他的皇后宋氏從自身家族利益考慮,曾選定趙德芳當皇位繼承人,只因中途宦官王繼恩放水,趙德芳的三叔晉王趙光義,搶先進宮繼位。

宋太宗趙光義登基後,加封趙德芳為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冬,宋太宗又加任為檢校太尉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趙德芳的二哥趙德昭,在宋太宗的逼迫下自刎而死;此後,作為宋太祖唯一在世的子嗣,趙德芳承受的壓力無可計量。

太平興國六年(981年)三月,趙德芳病逝,年僅23歲。

趙德芳死後,宋太宗親臨哭祭,停止朝會五天,追贈趙德芳為中書令、岐王,諡號康惠。

後又加贈太師,改追封為楚王。

悅史君點評:想想也是荒誕:趙德芳活著的時候,一直沒有封王,死後王位倒是追封個不停!兄弟倆去世後,宋太祖的兒子們退出皇位競爭,重點打擊對象,就換成了他們的四叔趙廷美——


秦王趙廷美

目標大眼中釘 君相組合連貶驚亡

趙廷美是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光義的異母弟,在大宋開國之初,也是一位朝堂上的重要人物。

宋太祖在位時,趙廷美先後被封為嘉州防禦使,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檢校太保、侍中、京兆尹、永興軍節度使等職務。

開寶九年(976年),宋太祖去世後,趙廷美的三哥晉王趙光義繼位。

按照「金匱之盟」的「三傳約」,接下來的皇位繼承人就是他。

宋太宗趙光義登基後,加封趙廷美為中書令、開封尹,封齊王,又加檢校太師

很顯然,這是把他當皇位繼承人來看待的。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趙廷美跟隨宋太宗圍攻北漢都城太原,滅亡北漢。

戰後,趙廷美因功被轉封為秦王

此後兩年,趙廷美目睹趙德昭、趙德芳兩位侄子相繼橫死,擔心自己也可能遭遇毒手,開始私下裡做一些準備。

太平興國七年(982年),宣徽北院使柴禹錫等人向宋太宗告發趙廷美,聲稱他驕恣妄為,謀劃篡奪皇位。

宋太宗得知後,立即罷免趙廷美的開封府尹,但仍命他為西京留守,一家人全部遷居西京(今洛陽)。

當時再度入相的趙普與兵部尚書盧多遜矛盾很大,為了打擊盧多遜勢力,趙普指使人告發盧多遜與趙廷美勾結,圖謀不軌。

宋太宗將盧多遜一家全部流放到崖州,趙廷美則再次被罷去西京留守,削去一切官職,僅保留秦王空名,閒居在西京。

趙普覺得趙廷美呆在西京始終是個禍患,又指使開封府知府李符上奏:「廷美不悔過,怨望,乞徙遠郡,以防他變。

」於是,宋太宗將趙廷美從秦王一下子降為涪陵縣公,命他遷房州(今湖北省房縣)安置。

雍熙元年(公元984年),趙廷美舉家遷到房州。

不久,趙廷美因擔心三哥宋太宗繼續施壓,得了重病吐血而亡,年僅38歲。

趙廷美死後,宋太宗又哭了,下詔追封趙廷美為涪王,諡號「悼」。

悅史君點評:其實,聽聽宰相趙普對宋太宗說的話就明白了:「太祖已誤,陛下豈容再誤邪?」既然宋太祖沒傳子就是錯,留著趙廷美不是礙眼嗎?!可惜啊,這倆人做的事情太缺德,以致宋太宗的長子趙元佐都看不下去了——


楚王趙元佐

本是儲君最佳 同情皇叔二弟坑害

趙元佐是宋太宗趙光義的長子,宋真宗趙恆的同母兄。

由於他自幼聰明機警,長得又像宋太宗,很受父皇喜歡。

太平興國年間,趙元佐被封為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為衛王

後又遷居東宮,加任檢校太尉,進封為楚王,被視為最合適的皇位繼承人。

太平興國七年(982年),宋太宗因害怕四弟秦王趙廷美繼承皇位,便與宰相趙普合夥誣陷趙廷美與兵部尚書盧多遜密謀造反,將趙廷美降為涪陵縣公,遷居房州。

趙元佐深知四叔實乃父皇迫害,出面向宋太宗申辯,但無果。

雍熙元年(公元984年),遷居房州的趙廷美吐血而亡後,趙元佐受了刺激發狂,因小錯就用尖刀殺傷侍者。

雍熙二年(985年),趙元佐的病情略有好轉,宋太宗很高興,為此大赦天下。

同年重陽節,宋太宗召集幾個兒子在宮中設宴飲酒作樂,因趙元佐病未痊癒,就沒有派人請他。

散宴後,趙元佐的二弟陳王趙元僖去看望他,趙元佐得知設宴一事後,怒了:「若等侍上宴,我獨不與,是棄我也。

」喝悶酒到半夜,趙元佐索性縱火燒宮。

宋太宗得知情況後,派御史捕捉趙元佐,送到中書省審問後,將他廢為庶人,從此與皇位絕緣。

悅史君點評:應該說,趙元佐是個非常有正義感的藩王,但在受刺激得病後,竟被自己的二弟坑害,以致鑄成大錯痛失大寶。

那麼,趙元佐沒戲了,趙元僖怎麼玩——


許王趙元僖

坑了大哥上位 結好重臣難敵急病

趙元僖是宋太宗趙光義的次子,大哥楚王趙元佐被坑廢后,他成為眾望所歸的皇位繼承人。

雍熙三年(986年)七月,陳王趙元僖被加封為開封府尹兼侍中,離皇太子之位又近了一步。

端拱元年(988年),許國公、山南東道節度趙普第三次入朝為相,由於趙元僖竭力支持和拉攏趙普,也被晉封為許王,皇位繼承人的地位更加鞏固。

後來,趙普罷相後,許王趙元僖又迅速與另一位宰相呂蒙正建立密切關係,冊立皇太子的議程也在按部就班地進行。

淳化三年(992年)十一月,趙元僖早朝回府,覺得身體不適;宋太宗親自前往探視,他的病情已經加重,不久便去世了,時年27歲。

趙元僖死後,宋太宗極為悲傷,罷朝五日,追贈他為皇太子,諡號「恭孝」,並寫下《思亡子詩》來懷念。

悅史君點評:趙元僖可謂是個心機青年,八面玲瓏,可惜臨門一腳,還是空了。

交接棒,就只能給三弟襄王趙恆了——


宋真宗趙恆

幸運撿個太子 呂端機智終登大寶

乾德六年(968年)十二月初二(12月23日),趙恆出生於東京開封府第,是宋太宗趙光義的第三子,大哥楚王趙元佐的同母弟,初名趙德昌

太平興國八年(983年),16歲的趙德昌被授為檢校太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韓王,並改名為趙元休

端拱元年(988年),21歲的趙元休被改封為襄王,並再次改名為趙元侃

淳化三年(992年),趙元侃的二哥趙元僖暴死,而在此之前大哥趙元佐已經被廢,本與皇位無緣的他,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淳化五年(994年)九月,27歲的趙元侃被進封為壽王,加任檢校太傅、開封府尹,邁出皇位繼承人的重要一步。

當時,作為京師重地的開封府政事紛繁,壽王趙元侃留心獄訟,裁決輕重,贏得了所有人的敬重,監獄裡的犯人都少了很多。

為此,宋太宗多次下詔褒獎他。

至道元年(995年),參知政事、給事中寇準被宋太宗從青州召還,宋太宗問他:"朕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

寇準機智應對,把球踢了回去:"陛下為天下擇君,謀及婦人、中官,不可也;謀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擇所以副天下望者。

"

宋太宗低頭想了好久,屏退左右的人,輕聲問道:「襄王可乎?

寇準心中暗喜,便順水推舟地說:「知子莫若父,聖慮既以為可,願即決定。

於是,在寇準的支持下,趙元侃終於被立為皇太子,並再再次改名為趙恆,仍兼任開封府尹

按照慣例,作為皇太子,趙恆在上殿時的位次在宰相之上,東宮僚屬稱臣,但趙恆都推讓不接受。

看到輔導自己的太子賓客李至、李沆等人,他一定先行拜禮,迎來送往都要到宮門外的台階上,一時為人稱道。

至道三年(997年)三月,宋太宗病重,之前坑了檢校太尉趙德芳的太監王繼恩再次出手,暗中串聯參知政事李昌齡、殿前都指揮使李繼勛、知制誥胡旦等人,並與李皇后一起謀立趙恆的大哥趙元佐。

不久,宋太宗駕崩,李皇后沒有立即請皇太子趙恆繼位,而是命王繼恩召見宰相呂端,呂端覺察到可能有什麼變故,就叫手下把王繼恩鎖在自己府中,派人加以看管,不許他出入。

隨後,呂端馬上進宮見李皇后,李皇后對他說:"宮車已晏駕,立嗣以長,順也,今將如何?"想要立趙元佐。

呂端聽了李皇后的話,毫不猶豫地說:「先帝立太子正為今日,今始棄天下,豈可遽違命有異議邪?

王繼恩遲遲不回,呂端又堅持立皇太子趙恆,李皇后沒辦法,讓趙恆到福寧庭中繼位。

趙恆登基後,第一次登殿時,垂簾接見群臣。

呂端一看是這個樣子,率領文武百官站在殿下不拜。

李皇后問呂端因何不拜?呂端說:「請把帘子捲起來,讓我們看清楚皇帝了再拜。

於是,李皇后讓趙恆照呂端說的捲起了簾,呂端看清楚皇位坐的確實是趙恆無誤後,才率群臣跪拜,並且三呼萬歲。

趙恆是為宋真宗,改次年年號為「咸平」。

悅史君點評:作為宋太宗的第三子,也不是皇后所生,再加上「金匱之盟」的約束,宋真宗趙恆原本是不可能繼位的。

但他的兩位堂兄武功郡王趙德昭和檢校太尉趙德芳、皇叔秦王趙廷美等3人,先後被父皇宋太宗逼死,大哥趙元佐被二哥趙元僖坑廢,二哥趙元僖又突發急病暴死,宋真宗作為事實上的皇長子,也就撿漏了;再加上「大事不糊塗」的宰相呂端擁戴,總算榮登大寶。

宋真宗的其他光輝事跡,悅史君先不談,「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著名諺語,就出自他的《勵學篇》,是不是拉近了親切感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真·宋太宗——趙光義

趙宋的傳承是很高風亮節的,什麼燭影斧聲,都是小事有金匱之盟為證。什麼是燭影斧聲呢?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趙匡胤大病,招晉王趙光義議事,左右不得問。席間有人遙見得燭光下光義時而...

大宋十八帝之二,毛主席眼中的小人

宋太宗趙光義(939—997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太祖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改名炅。開寶九年(976年),宋太祖駕崩後,趙光義登基為帝。即位後使用政治壓力,迫使吳越王錢俶...

撲朔迷離的「金匱之盟」到底是真是假?

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晉王趙光義以「兄終弟及」的方式登上皇位。種種跡象表明,文化皇帝宋太宗雖然政治手段絲毫不遜於太祖,但性格上明顯要狹隘很多,不是豁達之人。南唐國主李煜投降後,宋太祖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