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究竟敗在哪裡,毛主席一眼看破三國戰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是一個天下紛爭的年代,東漢末年,黃巾軍起,天下群雄割據,從董卓開始,天下陷入紛爭混戰的局面。

出身漢朝皇室後裔的劉備,由於出身低微,四處飄泊,最後終於在四川南陽碰到了隱居山林的諸葛亮,那時候,諸葛亮才27歲,跟我的年紀差不多,但是他才華橫溢,胸懷天下,名聲已經響徹南北,被人稱為「臥龍」。

劉備三顧茅廬,終於請到了傳說中的臥龍先生,兩人一席談話,隆中對談,將天下大勢分析的淋漓盡致,透徹心扉,劉備激動的說,我得到先生,猶如魚兒在水中遊動,酣暢痛快,兩人自此結為知己。

此後建立蜀國,軍事外交政策也是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開展的。

但是,最終的結局,魏蜀吳三國,蜀國卻是實力最為弱小,最先滅亡的一個。

諸葛亮為了統一大業,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結局呢。

不免讓後世的知識分子感慨不已,詩人杜甫曾在詩中說: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為諸葛先生的早逝,而不能完成國家統一大業扼腕嘆息。

毛澤東主席作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從軍事戰略的角度分析了三國形勢,一眼看到了三國戰局的癥結所在,尤其是蜀國的弊端,根子卻正出在諸葛亮的隆中對上。

他說,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

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敗!認為蜀國國力最為弱小,諸葛亮的隆中對卻要求國家兵力一分為二,一路出荊州,一路北上,再加上自己後來兵出祁山,等於兵分三路,必然會被敵人個個擊破而無暇相顧。

最後蜀國也正是走上了這條道路。

關羽兵敗荊州,劉備敗走白帝城,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一支一支軍隊接連失敗而無後繼之援,三軍之敗,蜀國兵力耗盡,令人可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