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徐庶在曹營的遭遇,諸葛亮說了5個字,道出蜀漢滅亡真正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徐庶,字元直。
在《三國演義》中,徐庶是劉備帳下第一位重量級的謀士,曾幫助劉備大破曹仁的「八門金鎖陣」。
其後,曹操以徐庶母親為要挾,逼迫徐庶投奔曹營。
而在曹營,徐庶至死不獻一策,也留下了「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傳說。
然而在歷史上,徐庶的表現並沒有小說中那麼精彩。
徐庶原本是潁川人士,在青年時期,他本是個任俠之人,曾陷入一樁仇殺案中,差點丟了性命。
經過此事後,徐庶痛改前非,一心向學,成為一個富有韜略之人。
公元189年,董卓作亂,潁川陷入內亂與戰火之中,徐庶被迫隨家人一同逃亡荊州。
在荊州,徐庶結識了年輕的諸葛亮,並與他成為最要好的朋友,而當時的諸葛亮不過只有13歲。
建安六年(201年),劉備南歸劉表,被劉備派駐在新野。
徐庶認為劉備是一個值得託付前程的君主,於是他毛遂自薦,成了劉備的謀士。
不過在劉備陣營,並沒有聽說徐庶提出過什麼有價值的建議。
公元207年,徐庶突然找到劉備,向他推薦了諸葛亮,並說:「諸葛亮號稱臥龍,是不世出的人才。
」正是在徐庶的建議下,劉備才三顧茅廬,將諸葛亮請出山門。
公元208年,曹操南下荊州,劉表的繼承者劉琮投降。
當時,劉備和徐庶駐紮於樊城,聽說此消息後大驚失色,立即組織軍民逃亡。
曹操聽說劉備逃亡,立即組織精騎追擊,並且大破劉備,而徐庶的家眷幾乎全被曹操俘虜。
聽說母親和其他家人被抓走了,孝順的徐庶心急如焚,他流著眼淚說:「我本想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
但今天失去了老母,方寸大亂,已經做不了什麼事,我們就此告別吧!」對於徐庶的選擇,劉備給予了尊重。
就這樣,徐庶投奔了曹操,並在那裡謀得了職位。
徐庶在劉備最困難的時候離開,可謂相當不地道。
但在注重孝道的漢代,徐庶卻被認為有國士之風。
在缺乏人才的劉備陣營,徐庶或許略顯突出,但在人才濟濟的曹操陣營,徐庶卻算不了什麼。
他在曹魏歷任右中郎將、御史中丞,職位都不高。
徐庶之所以會留下「身在曹營不獻一計」的典故,完全是因為他根本進不了決策中樞,根本沒法和荀彧、荀攸、程昱、劉曄等謀士相提並論。
蜀漢建興六年,諸葛亮率軍出隴右,對曹魏展開第一次北伐。
通過俘虜,諸葛亮終於高興地打聽到徐庶的消息:他在曹魏混得非常差,一直不得志。
因此,諸葛亮不禁感嘆:「魏殊多士邪!」這五個字不僅在悲嘆徐庶懷才不遇,同時也是在為曹魏陣營雄厚的人才儲備而震驚。
在諸葛亮看來,徐庶是能入自己法眼的大才,卻在魏國成不了大事,因此他又悲嘆道:「何彼不見用乎?」
可以說,諸葛亮的悲嘆實際上道出了蜀漢最終滅亡的真正原因,那就是人才實在匱乏。
在夷陵之戰中,蜀漢大批良將戰死,損失了大量人才。
諸葛亮執政後,沒有建立完善的人才選拔機制,導致蜀漢的人才問題更加嚴重。
反觀曹魏一邊,他們推行九品中正制,大批士族才俊加入了朝廷,造就了遠超吳蜀兩國的人才儲備。
看到這種情形,諸葛亮又如何能不急呢?若不加緊北伐,魏國將更加強大,畢竟得人才者得天下。
但是最終,諸葛亮的北伐大業並未成功,相反蜀漢的人才仍在不斷流失。
諸葛亮曾在《後出師表》中嘆道:「(第一次北伐後)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
」而這種情況,讓蜀漢原本就不豐厚的家底顯得更加捉襟見肘,也註定了蜀漢滅亡的命運。
諸葛亮死後,蜀軍因為內訌損失了魏延,只能由降將姜維主持軍事大局。
而在曹魏一方,光與姜維同級別的人才就有鍾會、鄧艾、羊祜、杜預等人。
因此在曹魏伐蜀的戰爭中,姜維能擋住鍾會,卻擋不住鄧艾偷渡陰平。
而維持近42年的蜀漢政權,也最終走向了滅亡。
聽聞徐庶在曹營的遭遇,諸葛亮說了5個字,道出蜀漢滅亡真正原因
徐庶,字元直。在《三國演義》中,徐庶是劉備帳下第一位重量級的謀士,曾幫助劉備大破曹仁的「八門金鎖陣」。其後,曹操以徐庶母親為要挾,逼迫徐庶投奔曹營。而在曹營,徐庶至死不獻一策,也留下了「身在曹營...
程昱稱徐庶之才是自己的十倍,為什麼徐庶在曹魏混的沒程昱好呢?
官渡之戰後,在袁紹帳下的劉備只能再度顛沛流離,最終投靠了同為漢室宗親的荊州劉表。而正是在劉表那裡,劉備遇見了謀士徐庶。只可惜徐庶在劉備帳下還沒多久,就因為母親在曹操手中而不得不離劉備而去。至於...
縱觀徐庶一生際遇,諸葛亮對他的一個評價揭示出了蜀漢的滅亡原因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分天下,諸葛亮之所以能夠被劉備三請出山,正是因為徐庶的舉薦。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徐庶當初在劉備手下做謀士的時候,可真的是數一數二的謀臣了。
蜀漢滅亡的根本原因,曾被諸葛亮五字預言,字字靈驗
徐庶,字元直,三國演義中,是劉備帳下第一位重量級的謀士,曾助劉備打贏了第一場大勝仗。其後,曹操以徐母要挾,逼迫徐庶投曹,徐庶無奈,而在曹營,徐庶一計不獻,被後人譽為「徐庶入曹營,一言不發」
最懵三國(二十三)為什麼徐庶在母親去世後仍舊呆在曹營之中?
劉備得到的第一個一流謀士是徐庶,然而徐庶在劉備身邊呆的時間特別短。在樊城之戰後徐庶就因為母親被囚的緣故,被迫離開劉備去了許昌。可是徐庶的許昌之行並沒有得到好的結果,反而加速了母親的死亡,讓他得...
徐庶辭別劉備進了曹營,真的是一言不發嗎?
徐庶辭別劉備進了曹營,真的是一言不發嗎?文|大炮說到「徐庶進曹營」,這還是個歇後語,講的是關於三國時期謀士徐庶的事情。在這段歷史上,徐庶本是劉備劉皇叔的人,他為何會進曹營,有什麼隱情嗎?那他到了...
徐庶在曹操這邊的待遇如何?從他的待遇就能看到蜀國滅亡的原因!
徐庶在曹操這邊的待遇如何?從他的待遇就能看到蜀國滅亡的原因!文/奇聞傑姐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話說三國英雄,引無數後人競相折腰,不管是站在哪方,但都是可以任王侯將相的傑出人才。在這麼複雜的時代,臥...
徐庶在曹營遭到冷遇,諸葛亮的一句感慨,卻預示了三國未來的走向
相信熟讀三國的人都會知道諸葛亮,他是蜀漢陣營當中非常有名的一名謀士,但是在劉備還沒有得到諸葛亮之前,他手下最有名的謀士應該是徐庶。當時在徐庶的心目當中,認為正統的皇室應該是漢室,因為劉備是正統的...
三國唯一曇花一現神秘失蹤的謀士!其身為曹魏大臣,世人卻總拿他當蜀漢謀士!
三國時期謀士眾多,但是最終多半都能尋得名主,得以發光光熱。但是有一個謀士,這個人生平不俗。在中平六年,即公元189年,他為人報仇,後來怕被官府抓住。報完仇後就用土白粉塗在臉上,披散著頭髮逃走。...
歷史上為何徐庶去曹營之後官職還沒有程昱高呢?
劉備在官渡之戰後,一度顛沛流離,最終投靠了荊州劉表才取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後面在荊州,劉備碰到了他的貴人徐庶。雖然徐庶因為其母在曹操手中而不得不身入曹營,但是臨走前卻推薦給了劉備一個非常重要的人...
搞趣網:陣營劃錯啦《指尖三國志》徐庶的歸屬問題
身在曹營心在漢,這一後世耳熟能詳的成語說的就是三國的徐庶了,然而實際上這一衷心並非徐庶本人所有,而是演義之杜撰。事實上,徐庶在曹魏陣營待得也是蠻不錯的,並沒有表達其不滿。這一事實有些顛覆,畢竟羅...
徐庶辭別劉備後,諸葛亮說了5個字,揭開蜀漢覆滅的真相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劉備依附荊州劉表駐紮於新野,潁川人徐庶聞訊前往投奔,成為劉備的重要謀士,但徐庶在劉備麾下作為史書並未留下多少記載。大破曹仁八門金鎖陣更是子虛烏有,唯一影響深遠的大概就是推舉...
此人不顧劉備挽留依舊投身曹營,可能是劉備留在曹操身邊的棋子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紛亂的東漢末年,由於大漢天下皇帝年幼造成了長期的外戚和宦官的長期專政,民不聊生黃巾四起,各地軍閥相互攻伐湧現了不少的英雄,有的是攻城伐地的將軍,有的是運籌帷幄...
身在曹營心在漢,徐庶為什麼沒有被殺掉?
徐庶,三國時期志向遠大的謀士,他本來投奔在劉備手下,但是曹操聽聞其才華,於是用陽謀逼徐庶到他的手下做謀士。到曹營後,徐庶心向劉備,所以徐庶終其一生沒有向曹操獻出一條計策,然而他不被曹操所用,為什...
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徐庶,真的沒有給曹操出一個計策嗎?
一本《三國演義》,寫盡了劉備的仁義道德,以及曹操的姦邪狡詐,作者總是會通過各種人和事來表現這兩個人的對立與不同,高下立見。其中有一點,那就是徐庶的身在曹營心在漢,因為自己母親的緣故不得不投奔曹操...
徐庶離開劉備幕後不簡單,關羽為何看不起諸葛亮?
曹操派出大將曹純追殺劉備,曹純率領所部「虎豹騎」一日一夜行軍三百里,終於在當陽長坂地方追及劉備。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劉備的兩個女兒被曹軍擄獲,同時被俘的還有徐庶母親。對徐庶的才幹,曹操也有所了解...
徐庶:身在曹營心在漢?他做的這些事,間接導致蜀漢北伐失利!
徐庶本名徐福,本是寒門子弟。中平六年(189年),徐庶為人報仇,而後用土白粉塗於臉上,披散著頭髮逃走,被官吏抓住。官吏問徐庶叫什麼名字,徐庶一句話也不說,官吏於是把徐庶綁在柱子上作出準備肢解的樣...
雖身在曹營,卻是劉備最應該感謝之人!
看三國的人都知道劉備與諸葛亮這對魚水君臣,那種信任是歷代君臣都很難做到的,更可說是許多君臣的典範。蜀漢後來的發展,也與諸葛亮後來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分不開的。當然,說到劉備與諸葛亮的淵源,...
徐庶的遭遇,讓諸葛亮嘆出五子真言,也是蜀國滅亡的原因
今天讓我們來說一說三國時期一位赫赫有名的謀臣,徐庶,徐元直的故事,敘述乃南陽人士曾毛遂自薦投奔與劉備麾下,也是劉備當時最厲害的謀臣,劉備因徐庶的才能了得所以拜他為軍師統領三軍將領,正巧曹操派兵攻...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後面兩句,若劉備知道,必定再摔阿斗!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這句說對於熟讀三國歷史的朋友來說絕對不會陌生!沒錯,它講的就是徐庶的故事!徐庶原名叫徐福,早年為人報仇,後來得以獲救,才將原來的名字改成徐庶!獲救之後的徐庶,便落難於荊州等地...
此人是三國時期名氣最大的謀士之一,奇怪的是他一生啥也沒做過
三國時期,有一個謀士的名氣非常大,大到哪種程度呢?差不多僅次於諸葛亮司馬懿。這個人就是徐庶。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這件事很多人看成是千古遺憾。有些歷史愛好者不禁會浮想聯翩,如果徐庶開了口,認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