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揭秘,諸葛亮最器重的接班人到底被誰派人暗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熟悉《出師表》的讀者一定對費禕這個名字不陌生。

在短短的出師表中,費禕的名字就出現了三次之多。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之慢咎,以彰其咎」。

再舉一個諸葛亮看重費禕的例子。

公元225年,諸葛亮征討南中而還,朝中百官遠迎數十里,其中不少人比費禕資格老、官職高,但諸葛亮卻特邀費禕上車同行,大家紛紛羨慕嫉妒恨。

公元234年,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積勞成疾。

後主劉禪特意派遣尚書僕射李福前來探望,並詢問丞相百年之後,繼任者選誰。

諸葛亮說,「臣若不幸,後事宜以付琬。

李福又問,蔣琬之後,誰可以勝任。

諸葛亮說,費禕可以接替。

李福再問費禕之後,諸葛亮不再作答了。

這是《三國志》作者陳壽在《益部耆舊雜記》中記載的。

費禕確實很有能力,他當了尚書令之後,軍事大事雖多,卻能輕鬆應對,甚至還能抽出時間來飲酒看戲。

有一次,他因公外出,讓董允暫代其事,董允幹了幾天就累吐了,不禁感嘆:費公的能力實在遠非我所能及。

公元252年,劉禪命費禕開府,正式成為百官之首。

到了年底的時候,愛喝酒的費禕在駐地漢壽大宴百官。

因為位高權重,大家紛紛跑過來向他敬酒,費禕很高興,就多喝了幾杯,不料出事了。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一個官員在跑過來敬酒時,忽然從袖子裡掏出了一把鋒利的匕首,費禕此時已經喝的迷迷糊糊,根本來不及反應,結果就被那個人用匕首殺死了。

這個行刺的官員是誰?他就是左將軍郭修,實際身份是費禕的參謀。

一般來說參謀跟主官的關係很親密啊,郭修為什麼要刺殺費禕呢?

曹魏方面的說法是這樣的。

原來,郭修是曹魏降將,他被姜維俘虜後,假意投降,一直想藉機行刺劉禪,都沒得手,於是,退而求其次,利用酒會刺殺了費禕。

為了滅敵人的銳氣長自己的威風,當時的魏主曹芳當即下了一道旨意,追封郭修為長樂侯,食邑千戶,並且拜郭循的兒子為奉車都尉,賜銀千餅,絹千匹。

費禕被殺的真相真的是這樣嗎?也有人認為這是姜維在幕後操縱,因為費禕不贊成北伐,每次姜維出征只給他一萬兵馬,姜維為了全面掌握蜀漢軍權,就派郭修刺殺了費禕。

從費禕死後,姜維獲利最大來看,所以這種推測也是很有道理的。

為了洗脫嫌疑。

姜維便在朝臣中散布謠言:說郭循早懷謀反之心,好幾次想刺殺後主劉禪都沒有得手。

可惜的是,費禕的死,給蜀國帶來了極其嚴重的後果,因為費禕是諸葛亮最器重的接班人,他死之後蜀漢再無宰相之才。

姜維派人刺殺費禕表面上是為了繼承諸葛亮遺志,其實卻加劇了蜀漢的滅亡步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歪讀三國57回 誰是真兇?

點擊上方「公眾號」可訂閱哦!蜀漢政權從234年諸葛亮病逝,一直到263年滅亡,延續了將近30年的時間。期間,由盛轉衰的標誌性事件就是費禕遇刺案,而操縱這次行刺的幕後指使又會是誰呢?要解開這宗迷案...

三國費禕登仙是真的嗎

費禕何許人也?喜歡三國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這個名字,如果你還記得諸葛亮寫的《出師表》,也一定會記得費禕的大名。費禕,字文偉,出生不詳,死於253年。是江夏鄳縣人,與諸葛亮、蔣琬、董允並稱蜀漢四英,...

軍師諸葛亮《出師表》中的能臣

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諸葛亮的《出師表》吧,高中時背得死去活來,折磨得夠嗆,但是,我們現在要討論的不是這個,而是《出師表》裡面諸葛亮提到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