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詔書,三國後期最大懸案公諸於世,幕後黑手是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請勿轉載)

公元253年八月,曹魏帝國皇帝曹芳發布了一道詔書,公布了一條六個月前的秘聞。

其大意為:曹魏中郎將郭修被蜀漢俘虜後,忠心不變,利用在漢壽舉辦酒會之際,刺殺了蜀漢大將軍費禕,殺身成仁,釋生取義。

這段記載出自《三國志•三少帝紀》。

說的是三國後期一個著名的懸案——蜀漢大將軍費禕遇刺案。

關於這個刺客的名字,《三少帝紀》及《張嶷傳》中稱之為郭修,而《後主傳》、《費禕傳》則稱之為郭循。

南北朝裴松之在為《三國志》做注時,又引用了《魏氏春秋》及《志林》中的記載,都叫做郭修。

因此,本文以郭修為準。

對於這個案件的來龍去脈,陳壽的《三國志》中的記載並不詳細,僅僅在《費禕傳》中提到:當時在漢壽舉辦的歲首大會,費禕喝得爛醉,被在場的郭修將其殺死。

而在《魏氏春秋》中,這個故事的介紹則詳細的多:郭修在西北地區威望很高,後被姜維俘虜,但始終沒有屈服。

後主劉禪任命其為左將軍,而郭修表面上答應,卻一直在伺機刺殺劉禪。

每次只要劉禪出席的公開活動,郭修總是設法靠近劉禪,但每次都被劉禪的衛士阻攔,無法動手。

郭修眼看無法行刺劉禪,便將目標鎖定在蜀漢的第二號人物、大將軍費禕身上,並一擊得手,自己也當場被殺。

費禕被殺的真相如何,這個問題在以前多年來引發各種猜測。

有人說這是郭修的個人行為;也有人說是曹魏政權精心安排設計;還有人認為這是姜維在幕後操縱,指使郭修刺殺費禕,進而擺脫費禕的牽制,全面掌握蜀漢軍權,實現自己的北伐大業。

在此,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郭修從被姜維俘虜到被任命為左將軍,再行刺,這都需要一定的時間,蜀漢政權也必定會對其忠誠度進行甄別。

如果不是肩負使命,郭修大可一死了之,成全自己烈士的英名。

因此,也就不太可能臨時起意。

其次,郭修的目標原本是後主劉禪而非費禕。

殺了劉禪,勢必會引起蜀漢內部大亂,除了曹魏,對蜀漢政權中的任何人都沒有好處。

因此也就排除了姜維幕後策劃的可能性。

從這兩點分析判斷,費禕遇刺案最大的可能性應該是這樣:郭修是曹魏政權特意派去詐降蜀漢的,目的就是想利用郭修在西北地區的高知名度,引誘蜀漢對其加以勸降、拉攏。

郭修正好利用蜀漢的這種想法,虛以委蛇,接近後主劉禪並伺機刺殺,造成蜀漢政局的混亂。

而當這個目標不可能實現時,郭修被迫改變刺殺目標,這才有了轟動一時的費禕遇刺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的另一個接班人是被姜維害死的?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應該知道姜維這個人物。在小說中,姜維是三國後期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此人忠於漢室,統帥蜀軍繼承諸葛亮遺志,屢次北伐,最後因為後主劉禪昏庸,兵敗詐降慘死。《三國演義》將姜維的身...

蜀漢執政費禕被刺,姜維是幕後主謀?

延熙十六年正月新春佳節,蜀漢政權第三任執政者費禕在其駐地漢壽(即葭萌關,位於今天四川省廣元市昭化鎮境內)劉備將其更名為漢壽,與關羽的漢壽亭侯中的漢壽異地同名)舉行「歲首大會」,大宴群臣,同僚共歡...

歪讀三國57回 誰是真兇?

點擊上方「公眾號」可訂閱哦!蜀漢政權從234年諸葛亮病逝,一直到263年滅亡,延續了將近30年的時間。期間,由盛轉衰的標誌性事件就是費禕遇刺案,而操縱這次行刺的幕後指使又會是誰呢?要解開這宗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