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唯一亂政太監 姜維點名要殺他 最終被司馬昭凌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漢是中國歷史上太監最猖獗的時期之一。

特別是東漢後期,皇帝與太監一道盤剝百姓、賣官鬻爵,使得朝政腐敗、民不聊生,釀成了席捲全國的黃巾大起義,埋下了東漢滅亡的導火線,拉開了三國時代的序幕。

基於此,三國時期,不管是曹魏、蜀漢,還是孫吳,都在儘量抑制太監力量,不允許太監干預朝政。

但人算不如天算,到了三國後期,蜀漢還是出現了一名亂政太監。

他玩弄權柄、排擠忠良,甚至明目張胆地欺騙皇帝,向大臣隱瞞鍾會、鄧艾大軍將至的消息,導致蜀漢被鄧艾數千奇兵就滅了。

他叫黃皓。

託孤大臣

太監能夠亂政,通常是因為皇帝足夠昏庸。

劉備一世英名,無奈生了劉禪這個「扶不起的阿斗」。

223年,劉備病逝於永安(今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城。

臨死前,劉備將劉禪託孤於諸葛亮,千叮嚀萬囑咐:「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這段話,重點在後一句。

劉備對劉禪的才能心知肚明,因此,如果劉禪實在不行的話,為了「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大計,允許諸葛亮「取而代之」。

當然,諸葛亮不是司馬懿那樣的人,他怎麼能幹出「取而代之」這種「不忠不義」的事情呢?趕緊跪在地上回答:「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劉備死時,劉禪已經16歲了。

在古代,這樣的年齡已被視為成年人。

照說,諸葛亮輔佐起來,應該比較輕鬆。

然而並不是。

諸葛亮一方面要著手準備北伐,處理軍政大事;一方面又要悉心照顧劉禪,事必躬親。

很明顯,諸葛亮對劉禪是不放心的。

最大的不放心,就是擔憂他「親小人,遠賢臣」。

這裡是「小人」,指的就是心腹太監一類人物。

為此,諸葛亮在即將北伐的緊張忙碌時刻,還要上《前出師表》,苦口婆心地勸導劉禪「親賢臣,遠小人」。

什麼是「賢臣」呢?諸葛亮直接推薦4個人:郭攸之、費禕、董允、向寵。

託孤大臣做到這個程度,也真是累。

難怪諸葛亮只活了53歲就鞠躬盡瘁了。

那完全是累死的。

弄權亂政

劉禪對諸葛亮很尊重,也很忌憚。

諸葛亮在世時,他不敢亂來。

當諸葛亮去世後,他就開始胡作非為了。

比如,寵幸太監黃皓。

黃皓這人心術不正,對劉禪阿諛獻媚,處心積慮往上爬。

就在這時候,諸葛亮當年在《前出師表》中誇過的董允站出來,勸諫劉禪,斥責黃皓。

黃皓很怕董允,不敢為非作歹。

董允在世之日,黃皓官位一直不過黃門丞。

當董允也去世後,黃皓在尚書令陳祗的支持下,得到了機會參與朝政。

他的職位也不斷升遷,從黃門令成為中常侍、奉車都尉,在朝廷中的話語權也逐漸增大。

劉禪弟弟劉永厭惡黃皓,黃皓就有本事在劉禪耳邊吹風,讓劉禪10多年不見自己的弟弟。

大臣羅憲不肯依附於黃皓,黃皓將他貶為巴東太守。

身敗名裂

黃皓在朝廷里倒行逆施,引起了有識之士的憤慨。

262年,大將軍姜維啟奏劉禪,請他處死黃皓。

劉禪不以為然地說:「皓趨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齒,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

皇帝將話說到這份上,姜維還能說什麼?他見黃皓在朝廷的勢力越來越大,自己這番勸諫皇帝,恐怕會招來殺身之禍,便藉口到沓中屯田,逃出成都,此後再沒回來。

263年,曹魏權臣司馬昭徵集18萬大軍,兵分三路,進攻蜀漢。

姜維聞訊,上書給劉禪,請求調兵遣將,做好迎敵的準備。

你猜黃皓怎麼著?他竟然告訴劉禪,曹魏大軍並不會來。

真不知道他哪裡來的自信?

劉禪信以為真,沒當回事,朝廷大臣也根本就不知道曹魏大軍進攻的消息。

以至於後來當鄧艾率數千精銳,借道陰平小道,進入蜀漢本土時,包圍成都的只有數千人馬。

面對鄧艾天降神兵,劉禪早被嚇破了膽,他在光祿大夫譙周的建議下,舉手投降。

蜀漢就此滅亡。

鄧艾早就聽說過黃皓的種種劣跡,將他抓起來,要處決。

沒想到黃皓不是傻子,他用重金賄賂鄧艾身邊的人,逃過一死。

然而,黃皓能夠買通鄧艾身邊的人,卻不能買通司馬昭。

蜀漢滅亡後,司馬昭再次抓獲了黃皓,以他「禍國殃民」為由,將他凌遲處死。

黃皓死了,他的「名聲」卻流傳下來。

《三國志》說他「操弄威柄,終至覆國」,《晉書》也說:「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

」應是蓋棺論定之言吧。

【參考資料:《三國志》《華陽國志》《晉書》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其膽大如雞卵的姜維,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三國演義》說到,諸葛亮死後,大將軍姜維繼承其北伐遺志,多次率兵攻魏,但終未能改變形勢對比。魏將鄧艾、鍾會分兵攻擊。鄧艾出奇兵偷襲涪城,威脅成都,後主驚惶無措而投降。姜維見大勢已去,設計率部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