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徽為什麼說諸葛亮「雖得其主,不得其時」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演義》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司馬徽是比諸葛亮還要神化的人。
司馬徽,字德操,號「水鏡先生」,東漢末年襄陽名士,素以知人,育人,薦才著稱。
那時人物品評成風,司馬徽是當代名士,不管誰找他品評,他都說「好,好。
」被人稱作「好好先生」。
書中司馬徽出現次數不多,但他是個很神秘的人物,像個神仙一樣,他說過最有名的一句話是「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弄的劉備心馳神往,一心要找到這兩人,可是,當劉備找到臥龍諸葛亮時,司馬徽卻又說,「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惜哉。
」這不是在打自己的臉嗎?
司馬徽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可以看成是一句廣告詞,為的就是讓劉備去找諸葛亮,廣告是不能信的,這句話連司馬徽自己都不信,所以有了下句話,這句話是道破天機的,就是「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前半句好理解,劉備是個成大事的人,孔明找對人了,可後半句不得其時的「時」是什麼意思呢?
按照書中的人物設定,司馬徽是第一個看清時局的人,他非常清楚,漢室已行將就木,不可復興,天下動盪,群雄紛爭,沒有一個是想恢復漢室,包括劉備。
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要的是出將入相,暫且說諸葛亮心存漢室,志向高遠,但大局如此,諸葛亮一人獨木難支,不可能逆天改命,所以,這個「時」指的是歷史大走向。
說到歷史走向,曹操,劉備,孫權三家都是逆流而上的,歷史走到這裡,掌握政權的因該是世家大族,而曹操是法家寒門政權,劉備更不用說,純草根起家,孫權也是本地的世家大族。
他們對抗的是正在興起的世家大族,一旦強有力的統治者死去,世家大族便會大肆反撲,他們的代表就是以司馬懿為首的司馬家族,所以,司馬懿能夠奪權,他代表的世家政權正在控制國家。
在此多說一句,現在網上很多人說司馬徽和司馬懿是親戚關係,這個在歷史上沒有記載,司馬在當時是個大姓,他倆的關係,就像劉備和漢獻帝的關係一樣,五百年前是一家。
如果從狹義的角度上理解司馬徽這句話,這個「時」,指的的某個時間點,是說現在諸葛亮出山不是合適的時候,出的太晚了。
來看看當時的格局,曹操打敗袁紹,統一北方,劉表坐鎮荊州,孫權在江東站穩腳跟,益州劉璋,漢中張魯的統治也很穩定,天下已經被瓜分完了,諸葛亮選擇的劉備是個無立足之地的主,簡直是「地獄模式」,在這種夾縫中闖出一片天,實在太難了。
不得不佩服諸葛亮,在這「地獄模式」中,還正走活了一盤棋,幫劉備占領荊州益州,天下三分得其一,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
那麼就有個疑問,現在出山不得其時,那什麼時候時間正好呢?我個人感覺,是陶潛三讓徐州給劉備的時候,那時北方戰局混亂,曹操還沒有迎奉天子,孫策還沒有打下江東,孫權還未成年,袁紹袁術,包括呂布張繡等割據勢力都在,亂成一鍋粥,這時劉備有一州之地,有爭雄的資本,渾水摸魚,乘亂打劫,正是用兵的好時候,要是諸葛亮在,定能遊走於諸侯間,為劉備爭取最大的利益。
可惜啊,那時候只有關張,沒有諸葛亮,劉備昏招連連,沒有搶先截獲天子,政治上輸了曹操一招,又被呂布占領徐州,軍事上又輸了,到後來呂布被殺,曹操占領徐州,劉備被曹操帶回許都。
再後來趁曹操不注意,劉備復得徐州,但能力有限,又被曹操打敗,淪為喪家犬,試想,如果有諸葛亮在的話,肯定不會是這樣的慘劇。
一盤好棋,就被劉備玩沒了,哎……
司馬徽說諸葛亮「雖得其主,不得其時」,這個「時」是什麼意思
《三國演義》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司馬徽是比諸葛亮還要神化的人。司馬徽,字德操,號「水鏡先生」,東漢末年襄陽名士,素以知人,育人,薦才著稱。那時人物品評成風,司馬徽是當代名士,不管誰找他品評,他都...
諸葛亮「雖得其主,不得其時」,他什麼時候出山最合時宜呢?
《三國演義》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司馬徽是比諸葛亮還要神化的人。司馬徽,字德操,號「水鏡先生」,東漢末年襄陽名士,素以知人,育人,薦才著稱。那時人物品評成風,司馬徽是當代名士,不管誰找他品評,他都...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後面一句,竟預言劉備一定會失敗?
熟讀三國史的朋友都知道,在東漢末年,有一句諺語耳熟能詳,幾乎達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這句話便是三國里隱居名士司馬徽說過的一句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司馬徽先生是一代名士,自然是不會看走眼的...
三國中真正控制全局的人,秒殺諸葛亮、司馬懿、曹操
三國是歷史上一個重要朝代,由於名著《三國演義》的精彩敘述和電視劇的形象描繪,更是給三國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在三國中,出現了無數有能力的人物,他們在三國的歷史上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們耳熟能...
東漢末年四大神獸,劉備得了三個成就帝業,曹操得了一個遭到反噬
話說,東漢末年乃千古罕有之亂世,生靈塗炭十不存一,有感天下蒼生之悲,五大神獸中有四大神獸下凡救世,獨留玄武神獸延續華夏氣數;這降世的四大神獸分別為青龍、白虎、鳳凰、麒麟。
他一生湮沒不彰 但卻是三國的幕後策劃者
《三國演義》第三十三回,劉備劉玄德被蔡瑁追殺,躍馬過檀溪,黃昏時分遇一牧童,因牧童引路,得見其師水鏡先生,夜宿水鏡莊。水鏡先生言劉備旗下無經綸濟世之才,推薦「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但...
臥龍鳳雛劉備都在手,只能三分天下而不能得天下,原因藏在這句話
三國時期蜀國的事情我們最清楚不過了,曾經,水鏡先生司馬徽評價他們兩人說:「臥龍鳳雛得其一者可得天下」,那劉備得蜀漢政權同時得到了兩人,那天下不是更應該有如探囊取物,手到擒來嗎?那為什麼劉備只能得...
臥龍鳳雛得一確實可得天下,但需有兩個前提條件,諸葛亮自己說的
三國演義中有一句話:「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這話是水鏡先生司馬徽說的,那麼為何劉備得到了諸葛亮和龐統的輔佐,卻沒有得到天下呢?其實司馬徽成功的將諸葛亮推舉給劉備後又說了一句話:「臥龍雖得其...
最不靠譜的五句三國名言 至今還有人津津樂道 但是誰信誰上當
三國不但出名人,還出名言。細算起來,雖然三國不能算一個朝代,但是這一時期出現的智謀之士和能征慣戰之將,比任何朝代都多。當然這些人的話也成了名人名言,這可能要感謝《三國演義》。但是我們翻看歷史就會...
三國中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則可安天下,為什麼劉備兩人皆得未得天下
在三國里,水鏡先生(水鏡先生司馬徽,司馬徽東漢末年著名的學士,與名士龐德公,徐庶,韓嵩,石韜等人,關係甚密,被龐德公稱為「水鏡」。司馬徽在三國演義中是備受崇敬的人物,他說的話都很有道理,比如他...
三國可安天下的謀士,在他眼裡卻是一個十足的失敗者!
三國中,曹魏得其天時,挾天子以令諸侯,代表著正統;東吳得其地利,虎踞江東;蜀漢得其人和,需要源源不斷地吸納人才才能夠得以立足。不管是曹操還是孫權,都是根正苗紅的官二代,曹操占據了漢朝核心的半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