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諸葛亮得其主不得其時?司馬懿出山的時機又指的是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為什麼諸葛亮出山的時候司馬徽會說一句「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這個「時」指的是什麼?為什麼曹操三請司馬懿,最後還是用了非常強硬的手段把司馬懿帶回,司馬懿是怎麼的害怕嗎?還是司馬懿覺得自己出山的時機已經到了?對司馬懿來說,他的時機又是什麼呢?

因劉備真正確立勢力地位時,曹操方面已經牢固占領了三分之二的天下、而且還是在各方面最有優勢的地區,無論人力、物力、地域資源都遠遠高於劉備勢力;司馬徽在諸葛亮追隨劉備時說「得其主而不得其時」,就是說這個形勢。

諸葛亮就好比千里馬,劉備及伯樂。

在劉備手下諸葛亮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實施自己的報復。

因此說諸葛亮跟對了「隊伍」得其主。

但是在劉備請諸葛亮出山之時,可以漢末的大局已定。

北方為曹操。

而在中國古代,不論是經濟、軍事還是政治都是北方為重。

天下三分已得其二。

即使劉備請出了諸葛亮,諸葛亮再怎麼厲害,天下大局已定。

因此嘆息: 「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當初,是司馬徽最終說服他去輔佐劉備的,為的是不讓他真的成了一個「村夫」 他們也知道恢復漢室江山是不可能的 但是,老師也希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打心眼裡不希望這樣一個曠世奇才就這樣的埋沒,雖然談不上是伯樂,但也是做為老師對學生的最大心愿吧!這樣,他「得其主」了。

而劉備的所謂的恢復「漢統」,根本也就談不上「得其時」,或者說是這個「時」已經不是「漢天下」了,這可能也是諸葛他個人的心態吧!在說,不能完成統一原因也根本不是「時」決定的。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赤壁大敗,退回北方後再次徵召司馬懿,這次司馬懿屁顛屁顛就答應出山了,史書上說的直接原因是「若復盤桓,便收之」,也就是曹操說了,還不乖乖的給我出山,我就收拾你。

司馬懿被嚇怕了,然後就出山了。

可是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司馬懿並得不到曹操的信任。

也許是曹操有相人之術,也許是他對危險之人有天生的警覺性,或者是司馬懿出山還不痛快讓曹操所不喜,反正司馬懿就被冷處理了一段時間。

直到後來曹操要稱魏王,以荀彧為首的漢室忠臣堅決反對,司馬懿卻堅決站在了曹操一邊,在這之後,他才得到了曹操的信任。

後來司馬懿還勾搭上了曹丕,用手段幫曹丕拿下了世子之位,最後成了曹操的四大託孤重臣。

可司馬懿願意出山輔佐曹操,僅僅是因為被嚇到了嗎?顯然不是這麼簡單。

第一次徵召他的時候,曹操就懷疑他在作假,曾找刺客試探他,不過被司馬懿化解了。

那麼這次司馬懿也能感受到曹操對他的不滿,肯定能感受到曹操的怒氣,可是他就是不出山。

為什麼會這樣子呢?

個人覺得這得從司馬懿考慮事情的出發點說起,他是世家子弟,所以他考慮問題的出發點首先想到的不是他自己,也不是國家社稷,而是他們家族的利益。

曹操在官渡之戰大敗袁紹,這是和司馬家族利益相衝突的,不是說司馬氏和袁氏有什麼勾當,而是曹操一直重用郭嘉這樣子的寒門子弟,有益的打壓世家的力量,這是司馬氏這樣子的世家所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這個時候司馬懿是不會出山幫曹操來打壓世家的。

而曹操要想鞏固自己的統治,將權利利益集權到他手上,打壓世家是必然的選擇,而且擊敗袁氏這個天底下最大的世家後,又是他打壓世家的最好時機。

可是赤壁大敗後,曹操元氣大傷,連征討馬超都要考慮許久,其實就是他赤壁大敗後,傷了元氣,他已經沒有實力再發動一次大戰了。

而這個時候的曹操,卻需要世家的支持,沒有世家的支持,他將寸步難行,單靠發動百姓屯田,甚至讓部隊都去軍屯,已經彌補不了他大敗後的創傷。

當時畢竟還是世家的天下,元氣大傷的曹操也不敢再打壓世家,不然世家聯合起來反對他的話,那他的江山就有被傾覆的危險。

曹操是想讓他曹家的人替漢而立國的,本來赤壁一戰如果大勝的話,他便可攜統一天下的曠世功勞直接讓漢獻帝禪位的。

現在敗了,那些依然支持漢室的世家,便有足夠的實力反對曹操稱帝。

所以這個時候曹操為了曹氏家族,就必須得到更多世家的支持,就不得不拿出一部分權利來做交易,而已司馬懿為首的司馬氏,就抓住了這次的機會,成為了曹操的堅定支持者,從而撈得了巨大的政治資本。

所以說司馬懿是天下絕頂聰明之人,是最會審時度勢的一代智者,他做每一件事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而且當對他有利的時機沒有出現時,他又是最能忍得住寂寞的人。

這樣的人,實在是聰明到只能用恐怖來形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