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口才最好的謀士,接連讓孫權周瑜入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群雄四起,各自為營,而當時各自為戰的局面就少不了戰場上重要的角色——謀士。

正因為三國時期是一個較為特殊的階段,不僅有很多武將在這個動亂時期聲名大噪,更有諸多謀士影響整個歷史。

謀士不僅有對用兵之道的獨特見解和對未來趨勢的預測和規劃,更有一張能說會道的嘴,說這群人「巧舌如簧」也不為過吧。

諸葛亮

說到三國著名的謀士就不得不提到一人,便是諸葛亮,諸葛亮字孔明,享有臥龍美稱,那時「臥龍鳳雛,得一人便可得天下」的說法吸引了不少梟雄,而諸葛亮也用實力證明了自己配得上這句話的稱讚。

諸葛亮不僅在排兵布陣上造詣極高,而且有一個三寸不爛之舌,他的口才想必大家都了解過。

隻身一人前往東吳,舌戰群儒,一張嘴便讓東吳多少謀士門客全都默不作聲。

舌戰群儒

但是諸葛亮的口才不僅體現在舌戰群儒這一方面,當時劉備被曹操追著打,無處可去時便想到了去東吳,希望與孫權結盟,即便不與曹操開戰也能度過一時的窘迫。

孫權派來了魯肅,劉備派去了諸葛亮。

雙方商談合作事宜。

諸葛亮明白,現在孫權還心思不定,所以不知道以什麼形式結盟。

最主要的,孫權還沒下定決心與曹操開戰,如果孫權最後決定投降,那麼一切努力都將白費。

所以此時諸葛亮便開始考慮如何能讓孫權聽自己的話。

諸葛亮一見面便以孫權的外表看出孫權是一個孤傲的人,這恐怕就是他的弱點,所以要用激將法。

赤壁之戰時曹操率八十三萬軍隊,而諸葛亮在與孫權交涉時卻將此數據誇大成了一百五六十萬。

諸葛亮為什麼要這麼說?很簡單。

他要激發孫權的雄心。

孫權

這時候諸葛亮知道孫權心中正在懸崖邊掙扎,索性一把把孫權推下溝:

「今操芟除大難,略已平矣;近又新破荊州,威震海內;縱有英雄,無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

願將軍量力而處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其不能,何不從眾謀士之論,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將軍外托服從之名,內懷疑貳之見,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

可諸葛亮知道孫權極為精明,他對諸葛亮的說辭是懷疑的——既然曹操有這麼多的軍隊,那劉備怎麼敢與之抗衡?於是便有了接下來的對話:

「誠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降操?」

孔明準備好最後一擊,本著最大程度點燃對方怒火的目的,諸葛亮說:「昔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

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

事之不濟,此乃天也。

又安能屈處人下乎!」孫權大怒拂袖而去,這樣孫權就徹底被帶入了坑。

周瑜

由於孫權的多疑所以諸葛亮周旋了幾次才成功將孫權說服,然而對周瑜來說便不會那麼麻煩,不用像對孫權那樣一打一拉。

因為周瑜非常疼愛小喬,於是諸葛亮記憶力大爆發,當場飆了一段曹植的《銅雀台賦》,並將裡邊的「攬二喬於東南兮」解釋成曹操希望得到二喬,進而激怒周瑜,最終使得周瑜怒吼:「老賊欺吾太甚!。





吾與老賊誓不兩立!」最終確定了主戰的態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史中最奇葩之人:論毒舌小娘子諸葛亮

【原創保護:未經授權允許,嚴禁轉載。】世人往往一提起智聖,不由立馬想到諸葛亮,在三國的歷史中,諸葛亮作為一名「運籌帷幄」的智者頻繁出現,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乃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

漫談三國:龐統離吳投蜀,道不同不相為謀

水鏡先生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臥龍指的是諸葛亮,鳳雛指的是龐統,由此可以看出龐統是與諸葛亮齊名的人物。龐統最初是周瑜手下的謀士,周瑜死後,龐統沒有選擇繼續留在江東輔佐孫權,而是投向了劉備,...

諸葛亮勸說孫權抗曹與弱小公司橫向聯合

【三國經濟】弱小公司與大公司、強公司洽談橫向聯合,要精心選擇目標公司,摸清其主要領導、主要骨幹、重要謀士的秉性。徐叔衡經濟要發展,經營要擴大,公司要做強,離不開企業的橫向聯合。如何搞好橫向聯合,...

功績論英雄之三國五大謀士

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人們對三國耳熟能詳,隨口都能說出幾個三國時期的名人,如多智近妖的諸葛亮,閉月羞花的貂蟬,勇冠三軍的呂布,義氣沖天的關羽,寧負天下人的曹操等等。俗話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

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不是諸葛亮!而是他們

三國,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與此同時,它也是我國又一個英雄人才輩出的時代。時值漢末,王室衰頹,群雄各懷野心,霸據一方,所謂亂世出英雄——帝王將相,草間豪傑,山中隱士,層出不窮。東吳有...

諸葛亮是怎樣對周瑜用激將法的?周瑜上當了嗎

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到達江東勸說孫權共同抗曹,魯肅帶他前去會見孫權。諸葛亮見孫權碧眼紫髯,一表人材,自知難以用言語說動,便打定主意要用言語激他。寒喧之後,孫權問道:「曹兵共有多少?」諸葛亮答:「馬...

盤點一下三國演義中英年早逝的人物

人們對三國的理解大多數是來源於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成就不在於歷史的傳承,更多的在於軍事政治描寫和人物塑造上,三十六計在三國演義運用到了極致,人們在看過三國演義之後,往往會後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