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風雲之郭威「封丘兵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張大萬/文

郭威(公元904年——954年)五代時期後周太祖,邢州堯山(今河北隆堯)人。

近日翻看家鄉方誌——《封丘縣誌》,看到一段關於五代時期後周太祖郭威的記載,公元950年後漢大將郭威率兵北上抗擊契丹,大軍行至封丘縣城北,士兵譁變,擁郭威為天子,翌年郭篡漢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

看到此我不禁驚詫,郭威導演的這次兵變與之後不久發生的陳橋兵變竟然都在封丘!而且郭導演的劇組中此時還有一位重要的群眾演員——趙匡胤(趙匤胤的發跡就是從948年投奔郭威軍中開始的,這是後話,日後堂表)。

就在十年之後趙演員又親自披掛上陣變身導演重拍了這一幕,劇情十分相似,甚至連拍攝地點都沒有變,而且劇中還有好多當年的老演員,與之演對手戲的

還是當年郭導演的後人!

五代列表(公元907年-960年)

朝代 起止時間 都城 建立者 稱號

後梁 907-923 開封 朱溫 梁太祖

後唐 923-936 洛陽 李存勖 唐莊宗

後晉 936-946 開封 石敬瑭 晉高祖

後漢 947-950 開封 劉知遠 漢高祖

後周 951-960 開封 郭威 周太祖

下面我們就先來看看郭威導演的這齣戲。

據說郭威幼年身世坎坷,在他出生不久父親就去世了,之後隨母親改嫁進了養父郭簡家。

郭簡曾為晚唐順州(今北京順義)刺史,順州靠近燕雲,此乃唐末最為動盪之地。

郭簡最後因戰亂被殺,郭威在三歲時(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又隨母遷到太原,不久母喪成為孤兒,由姨母撫養。

這個時候山西太原是朱溫(朱全忠,後梁太祖,五代時期第一個朝代的建立者)的地盤。

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郭威,孔武好鬥,喜賭愛飲,偶有俠義之為,還曾經在街頭殺過惡人。

他後來應徵加入了在潞州(今山西長治)割據的軍閥李繼韜的隊伍。

這位出生在河北成長於山西的不良少年從此開始了他的傳奇人生。

李繼韜最後被李存勖(史稱唐莊宗,五代時期第二個朝代後唐的締造者)發兵滅掉,自然郭威被收編進了李存勖的隊伍,並且幸運的成為了唐「裝總」的親軍「從馬直」,相當於皇帝的侍衛。

就這樣郭威隨著時代的動盪,歷史的洪流一直向前涌動。

再後來歷史上最著名的「兒皇帝」石敬瑭(五代時期第三個朝代後晉的開國皇帝)聯合契丹滅了後唐並取而代之,「石兒子」最無恥的行為就是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契丹,這一行徑也導致了其後近二百年間的中原王朝始終在北部邊關疲於應付,並再也沒有統治過這片土地。

郭威也順應時代潮流,又投到了當時任後晉侍衛親軍都虞候劉知遠(五代時期第四個朝代後漢的創立者)的手下,並且很快成為了他的心腹,劉知遠很喜歡和信任這位山西壯漢,交由郭威督率親軍。

郭威能混到這一步著實不簡單。

不良少年參軍以後,沒有單靠身體吃飯,他愛上了學習。

當閒暇無事別人都在娛樂的時候,他選擇了讀書,而且是兵書,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最終成為一代梟雄。

看來和別人行為不一樣的人總是能成就大事的。

後晉出帝(石敬瑭養子石重貴)時,不再向遼稱臣納貢(這個皇帝比他爹有骨氣,但極荒淫無度),遼以後晉忘恩負義為由討伐,後晉時逢內憂外患,不久便被契丹攻破都城開封而亡國。

在契丹滅晉時,郭威使勁「攛掇」劉知遠自立稱帝,並協助劉知遠收復開封,進而成為開國功臣。

後漢初創,「德才兼備」的郭威又幫助劉皇帝制定了各方面的政策,逐漸穩定了局勢,使劉家天下在中原站穩了腳跟。

在劉知遠大去之時郭威又被任命為託孤大臣,漢隱帝(劉知遠第二子)即位後,郭威任樞密使,順利的掌管了後漢的軍政大權。

作為後漢大臣的郭威確實是忠心耿耿,盡心履職。

他外拒契丹,內平叛亂,為後漢的穩定發展立下了很多功勞。

但奇怪的是,他不要皇帝的加官進爵,也不貪賞賜的金銀財寶,而是藉機樹立威望,培植親信。

當時後漢北方邊疆一直受契丹侵擾,漢隱帝最後不得不派郭威攜重兵駐守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帶)防禦契丹。

年輕的漢隱帝此時已經開始不信任郭威了。

郭威離了朝堂以後,漢隱帝身邊的小人始進讒言,昏庸的皇帝藉機誅殺了一批像郭威一樣的忠臣良將,接著又懷疑郭威要起兵造反,殘忍的殺害了郭威的全家老小,並派人到魏州謀殺郭威。

郭威一怒之下帶兵殺入京城,小哥漢隱帝親自帶兵迎戰,還沒等見著郭威的面,就被亂軍打死在京城開封郊外。

可見這個皇帝坐的實在是不怎麼樣。

郭威回到開封后並沒有直接代漢自立,而是讓太后主持大事,並迎接劉知遠的侄子即劉崇的兒子劉贇前來繼位,以此穩定宗室。

就在大家認為郭威真的要迎接新皇帝的時候,郭威開始實施了他的最終計劃。

他一邊讓在魏州的手下發布假情報說契丹南下侵漢,一邊派人去半路截殺新皇帝。

於是他名正言順的奉太后之命帶兵出征,剛走出京城六十里地到了澶州(今河南濮陽)地界也就是在今天封丘城北(現在的郭場村一帶)就駐紮不前了,不久他手下的數千軍士發生譁變,要擁立郭威為帝,郭威並不拒絕就黃袍加身,隨即調轉馬頭帶兵殺回了京城。

951年郭威在開封稱帝,建立後周,史稱周太祖,終成大事。

後周為五代時期的最後一個朝代,後被趙匡胤以相同的方式取而代之。

郭威兵變讓兩個人刻骨銘心。

一個是劉知遠的兄弟劉崇,本來要做「攝政王」的他,一不小心被郭威給耍了,不但失去了兒子,還成了亡國奴。

在後周建立不久,他便投靠了契丹,認遼朝皇帝為「叔父」,在太原建立北漢政權,自己甘心做了「侄皇帝」,並世代與後周為仇。

北漢也成了「十國」之中唯一一個位於黃河北邊的政權(後續請關注《五代風雲之後周中興》)。

另一個人便是後來發動陳橋兵變的大宋肇始趙匡胤。

此時趙正在郭威軍中任職,他親眼目睹了自己的頂頭上司一手導演的這齣大戲,並且把每一個細節都牢記在心,心裡想著自己是否有一天也能複製經典,一飛升天?後人不得而知(詳情敬請關注《五代風雲之陳橋兵變》)。

就在五代時期這短短的53年間,其兵變無數,為了爭奪皇權地位,子殺父、臣弒君等等荒唐的鬧劇時常上演。

單單在小小的封丘地界,於公元950年到960年間就發生了兩次著名的兵變,這不可謂不讓人慨嘆歷史的傳奇,也不得不讓人唏噓人生的無常。

(本文為作者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十一朝元老」馮道與五代十國珍稀美泉

中國歷史中有過兩次大規模的分裂階段:南北朝時期、五代十國時期。而本期主人公馮道就出生在二者中更為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北方經歷了梁、唐、晉、漢、周等幾個唐朝藩鎮割據政權,而南方十國往往會尊五代為正...

陳橋兵變背後的故事,止戈

陳橋兵變發生在公元960年,後周柴榮公元659年去世,英年早逝才34歲。陳橋兵變的過程非常短和迅速,960年的大年初一報契丹來犯,倉促之間派殿前都點檢趙匡胤領兵出戰;初三行軍至陳橋驛,趙匡胤黃袍...

五代興亡——期望理清五代交替脈絡

公元907年,在長時期的藩鎮割據、朋黨之爭、宦官專權中,曾經盛極一時的唐朝,終於為後梁政權所取代。從此,到960年宋朝建立的53年間,中原地區先後出現了梁、唐、晉、漢、周五個政權,史稱後梁、後唐...

回眸歷史,帶你了解五代十國之五代風雲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後梁(907~923年),即朱梁...

「五代十國」到底是哪五代?哪十國?

公元907年至959年(共計53年),史稱「五代十國」。在這50餘年間,中原地區共有五個王朝前後交替,而南方地區則前後存在十餘個割據政權。接下來我們依照王朝更替順序來介紹「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