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兵變背後的故事,止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陳橋兵變發生在公元960年,後周柴榮公元659年去世,英年早逝才34歲。
陳橋兵變的過程非常短和迅速,960年的大年初一報契丹來犯,倉促之間派殿前都點檢趙匡胤領兵出戰;初三行軍至陳橋驛,趙匡胤黃袍加身,初五返回開封;僅僅五天的時間。
這場兵變從當時人的角度看,其實和整個五代十國又一場兵變差不多。
950年郭威也是帶兵至澶州(今河南濮陽)時,軍士擁護郭威稱帝,返回開封,951年郭威稱帝。
看樣子是不是和這很相似。
只是和這有點不一樣的是當時的後漢政權立國有些短,劉知遠趕契丹離中原後建國時是公元947年。
劉知遠不久就死去,繼任的皇帝振不住了,開始消地方節度使兵權。
具體過程不講了,反正是郭威的全家是被殺了,僅跑了個繼子郭榮,也就是後來的柴榮,郭威後來殺入汴梁,以後的故事就是後周的建立。
同樣的事情九年後再次發生,郭威算是被迫的,倉促之間的事。
而陳橋兵變是靜靜的,僅僅有韓通被殺。
如此有計劃的事情,趙家的家屬當然不會有事的。
城裡城外是有準備和配合的,瞞著只是王博、趙質和柴家的孤兒寡母。
但趙匡胤掩飾之舉也是應該的,總不能赤裸裸的說我就造反了,這樣是不行的。
再回過頭說947年的事,那一年是後晉滅亡。
後晉的滅亡是成也契丹,敗也契丹。
後晉最有名的就是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契丹得以進入中原,中原失去屏障無險可守,在大平原上以步兵對抗遊牧民族騎兵的不利影響。
其實我們感概的是,以後宋一直未收回,並且在對待外患上一直沒有成效,宋以後整體敗亡於蒙元,所以對此有所不甘而已。
其實契丹公元907年就已經建國,這個時間要看清楚,這一年是唐亡的時間。
就是說契丹比宋早五十多年呢?當時的太原和幽州的節度使已有多次藉助契丹人和中原對抗的歷史。
但當時石敬瑭和後唐對抗時,答應的條件太大了些,不僅僅稱兒皇帝、歲貢而且割讓燕雲十六州。
後在契丹人幫助下,936年得以滅後唐建立後晉,在這之中不要簡單的說勾結、賣國之類的話。
從這前後的發展脈絡看,這一切都是中國統一過程中的必須面臨。
後唐大致統一中原後,有目的的消除節度使的權利,進而完成集權也是唐亡以後重新統一的應該的策略。
石敬瑭就是太原留守,在這被削權過程中,借兵反後唐罷了。
從這可以看出重新統一過程中的反覆和為難之處。
不整節度使吧,一堆驕兵悍將在哪裡不好好聽話;限制吧,他們就造反,唉!反正是為難。
但此時可以看出五代已和魏晉南北朝不一樣了,無論咋打
中原的統一趨勢一直很清晰明朗。
這這就是歷史的趨勢。
南方和周圍的十國不用搭理,五代是沒騰出手,一旦完成內部整合,收拾十國還不是什麼大問題。
日後發展也看出沒啥折騰的。
但這後晉當兒皇帝畢竟不是什麼好事,反正諸將和群臣是不舒服,多少有點屈辱。
石敬瑭942年死後,石重貴當皇帝後不想這麼憋屈,那就不納貢不稱兒皇帝了,契丹當然不願意。
契丹和後晉944年、945年、947年先後三次交戰;最後一次時後晉杜重威降契丹,汴梁被攻破,石重貴被俘至北方,北宋年間公元974年死在北方。
這一幕看似相識否!簡直就是靖康恥的預演。
契丹人感覺不錯,不走了,改國號遼,看清楚就是在汴梁改國號為遼的。
感覺這和普法戰爭後,普魯士國王在法國的凡爾賽宣布稱帝建立德國差不多。
其實不然,我們現在的夷夏之防是後世才有的。
我們的現在的很多正統的看法很多來自明朝。
舉例簡單的說,在宋以前,史書均是以北朝為正朔,魏晉南北朝是以魏晉為正統的,但到明朝以後就改為以蜀漢為正統,這不見得是三國演義的問題,是明朝人以後有蒙元的問題而改的。
再回到五代,五代的第一個後梁是朱溫建立的;剩下四個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卻均是李克用的後代和部速屬建立的,李克用卻不是漢人,是沙陀人。
這之中石敬瑭也是沙陀人,所以有人罵石敬瑭漢奸是不對的。
從這些情況看,當時北方從五胡亂華以後,一直是胡漢相互融合之中,有唐一代,在北方也一直用胡人任節度使領兵打仗的。
安史之亂是安史是胡人,但對抗安史的哥舒翰等很多也是胡人。
安史之亂後,河北六鎮也多有胡將,當時人並不認為有什麼不妥。
但契丹人和中原這些長居此處的胡人不同,他們是典型的遊牧民族。
農耕民族對付遊牧民族作戰中最大問題不僅僅光是馬的問題,而是遊牧民族輕後勤或是說沒有後勤。
這種特點是生產方式形成的,這種方式下,遊牧民族可以大範圍迂迴包抄作戰等。
蒙古對付中東歐洲國家時,就是這類戰術,歐洲國家習慣於小範圍平推的陣地戰,這種幾百公里迂迴作戰真是沒見過的。
但回到契丹這裡就產生問題了,已經在汴梁建立遼了,就好好整合各路人馬。
收賦稅,設百官等等制度開始建國唄,契丹打下汴梁後,當時人五代的百姓也見多了,就當又一次改朝換代。
最多兵士再搶掠一番得了,反正每次都是這樣的。
但契丹還是太落後了,居然不會這些。
前面說了遊牧民族是沒有後勤放的,那麼他們後勤就是劫掠
,也就打草谷;這不到汴梁後也是不改,居然一直就靠搶劫為生,這個問題和靖康恥時金面對的問題一樣,不會統治。
可契丹這會周圍可還有一群節度使呢,契丹人就被太原的劉知遠趕出了中原。
說了這些前因後果,就可以看出趙匡胤的政治視野明顯不一樣。
這以後為了防止出現節度使割據,收天下之兵於開封也是一系列的措施最後結果。
但為了防止出現消權過程再次出現消權不成反被害的結果,杯酒釋兵權也就順理成章的事情,並且這事也得趁著趙匡胤威望最大時,並且趁活著的時趕快做,否則一旦出現小皇帝或年輕皇帝繼位,事情就會有變。
五代寫了那麼多所謂荒淫無恥的皇帝,這之中雖有皇帝自己本身的問題,但也不免有辦事不成反被害後抹黑的。
而陳橋兵變成了五代最後一次的兵變的結果看,其影響了中國以後的千年的政治制度。
從此再也無藩鎮節度使之類的長時間割據,清初削藩也是這一事情的影響結果。
從五代的混戰和魏晉的五胡亂華看,民族融合這個概念是非常對的,明初胡人大規模改漢姓也是非常對的策略。
不能天天把仇恨、歧視、對抗放在日常生活里。
殺戮不解決問題,雖能解決產生問題的人,但問題依然是在那裡的。
我們不希望平時好好的鄰居, 會突然來殺戮,就像現在一些地區衝突那樣。
我們的祖先會多事情是在一步步試錯中走來的,這之中的智慧有些是血淋淋的教訓,不要一味以腐儒的簡單的好人與壞人看問題。
武的意思就是止戈,這就我們的智慧。
我們生生不息的原因就在這裡。
陳橋兵變以及此後的影響就在這裡。
三分鐘讀懂五代十國,各國國祚是多久?一朝代僅存三年就滅亡
五代十國(907年—960年)是一個混亂的年代,從朱溫稱帝到趙匡胤篡後周一共57年的歷史,在這57年的時間裡存在著大大小小十幾個武裝割據政權,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
叫比自己小十歲的人「爸爸」是啥感受?這人割讓幽雲十六州稱兒子
唐朝雖然是中華文明的一個巔峰,但是唐朝末年,卻不見得比任何一個其他的朝代好,各種農民起義不斷,後期還有遊牧民族叩關,內憂外患,最終被瓦解。唐朝末年的時候,北方遊牧民族契丹人崛起,建立了強大了遼國...
五代十國換皇帝如走馬燈,真是滿城盡帶黃金甲啊!
五代是指唐亡至北宋建立前,雄踞中原的五個朝代。依次為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公元907年,朱溫篡唐建立後梁,這是五代十國的開始。923年,盤踞太原的晉王李...
此人是五代最有成就的君王,解決了五代眾多癥結,可惜差了口氣
要在五代時期找一個最有成就的君王,無疑非柴榮莫屬。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討論。第一方面是他與同類君王的比較,第二方面是他對整個五代社會癥結的解決。
回眸歷史,帶你了解五代十國之五代風雲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後梁(907~923年),即朱梁...
華夏古文明魅力新山西之十四:五代十國期間炳炳三晉 英雄薈萃
9月13日起,今日頭條號:精彩山西聯合網易號:文人墨客等媒體平台將推出近50篇篇幅抒寫山西在各個朝代的歷史、貢獻及燦爛文化,為展現華夏古文明、魅力新山西助力。山西,華夏之源。在這片古老土地上,二...
此人活過7朝代,3次封王,3個女兒做皇后,若他稱帝趙匡胤將永無出頭之日
在唐朝滅亡後,天下大亂,群雄逐鹿,盜匪四起,手上有點軍隊的都稱王稱帝,如當時的梁、唐、晉、漢、周,都是手握軍權的將軍發動政變,占據都城,稱帝建國。但是,下面這位堪稱當時最有實力稱帝的人,活過了7...
歷史上千古一帝做的,他都做了,卻為什麼還是沒有結束五代之亂?
五代十國半個世紀幾十個皇帝,傑出的皇帝也不少,比如後唐莊宗李存勖、後唐明宗李嗣源、後漢高祖劉知遠、後周世宗柴榮等等。不過,要論這些傑出皇帝中的佼佼者,則非郭威莫屬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後唐莊宗李存...
他遠比馮道更傳奇!歷經11朝而不倒!從唐朝、五代活到了宋朝
五代時期,歷10朝不倒的馮道,已被吹成神,甚至被引入現代職場作為參考。但馮道絕不是五代官場第一人!因為有人歷11朝而不倒!相對於文官的馮道,此人還是武將!五代的官場,武將遠比文臣更難當,下場更悽慘!
唐宋交替的200年,究竟隱藏了哪些秘密?一起來聊五代十國
大部分朋友們對五代十國的理解就是一個字「亂」,通常大家會經常聽到這樣的概括「唐代自安史之亂後,經濟衰微,軍閥混戰,後由趙匡胤建立北宋統一全國」。這200多年的歷史,區區幾個字就想糊弄過去,今天簡...
五代:清一色的短命王朝
公元907年,朱溫篡唐,改國號為大梁,五代史由此為開端。五年後,朱溫被兒子朱友珪所殺,弒君者還沒坐暖皇帝寶座,便被弟弟朱友貞幹掉了。公元923年,李存勖稱帝,國號大唐,滅了後梁。後梁存國僅十七年...
趙匡胤為何要重文輕武?看看他前面五代皇帝的結局就明白了
一提起宋朝,大家對它印象就是一個軟弱的朝代,不僅國土面積小,而且還老是被其他國家吊打,又是割地又是賠款,和晚清時期頗為相似。但宋朝為什麼會這麼悲劇呢?估計大家都會說是因為宋朝實行了重文輕武的國策...
亂世梟雄,短命皇帝:劉知遠
亂世梟雄,短命皇帝:劉知遠搜集整理:涼州賢孝博覽館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安史之亂後,大唐王朝由盛轉衰。公元907年,朱全忠(朱溫)逼迫唐哀帝禪讓,不久又殺之,唐朝正式宣告滅亡。朱全...
五代:他才是政壇第一不倒翁!遠比馮道傳奇,歷經11朝而不倒!
五代時期,歷10朝不倒的馮道,已被吹成神,甚至被引入現代職場作為參考。但馮道絕不是五代官場第一人!因為有人歷11朝而不倒!相對於文官的馮道,此人還是武將!五代的官場,武將遠比文臣更難當,下場更悽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