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三國讖語童謠你知道多少?臥龍鳳雛得一安天下排不上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日頭條 王俊傑猛

三國演義深入人心,裡面的故事大家都熟悉,武將排名,謀士排名都見得多了,今天就排排三國的童謠。

其實這些童謠不是童謠,更準確地說應該是讖語。

排名第十:遷都謠

孫皓想要遷都武昌,百姓們不堪沿途的供給及不願遷移,抱怨很多,於是,在民間留傳著這樣一首童謠:「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

寧還建業死,不至武昌居。

人們一般就不願生活有任何的變動,何況是如此傷筋動骨的大變動,當然會遭到眾人的反對,孫皓這人,什麼才能沒有,但是搞垮自己祖輩們所建立的基業的能力卻很牛逼,以至於當晉軍來攻之時,竟沒有幾個士兵願意為他賣命的。

排名第九:江南謠

周瑜將諸葛亮請到自己的帳中,議道,想當年,曹操之所以勝袁紹,是因為燒了烏巢的軍糧,這一次,咱們也去燒他一票吧。

諸葛亮假意地應允,回去整點了軍馬便要出發,來看好戲的魯肅慰問道:你認為你有多少的成功機率?諸葛亮笑道,我是十項全能冠軍,水戰、步戰、馬戰、車戰,樣樣精通,只要隨便去搗鼓幾下子,曹操頭病就得再次發作,不像你和周瑜就只專於一樣。

魯肅不明白了,問道,我和周瑜又只會哪一樣?諸葛亮便道,在江南小兒中盛傳不衰的一句童謠:「伏路把關饒子敬,臨江水戰有周郎。

這意思再也明白不過了,陸戰方面,打埋伏防守護關卡,你魯子敬是一把好手;水戰方面,馳騁於大江之上,視敵人如無物,他周公瑾是能人;但如果掉過來,讓你魯肅去打水戰,周瑜去打陸戰,那結果也就不言而喻了,誰叫你們只知道「術業有專攻」,而不聞「能者多勞」。

(這好像是韓愈說的,諸葛亮怎麼知道了?)這話傳到了周瑜耳內,周瑜大怒,嚷嚷著要率軍去斷曹操的糧道,借刀殺人計,至此全化了泡影。

排名第八:吳中謠

黃龍元年夏天,四月份,孫權在建業的南郊登皇帝位,他也就成為了魏、蜀、吳三國之中的最後一個建立國號登基的皇帝,三國局面從此奠定。

其實,早在興平年間,吳中就有童謠說:「黃金車,班蘭耳,闓昌門,出天子。

」這說明,孫權登基是早有預料的。

三國演義 劉備 今日頭條 呂布

排名第七:東南謠

當龐統來到落鳳坡,驚聲呼道:「吾道號鳳雛,此處名落鳳坡,不利於吾」,但是後悔已經來不及了,命運早就註定。

張任一聲令下,蜀軍箭如雨下,龐統無處可躲,三十六歲的生命,就此凋零。

正應驗了先前在東南之地盛傳的一首童謠:「一鳳並一龍,相將到蜀中。

才到半路里,鳳死落坡東。

風送雨,雨隨風,隆漢興時蜀道通,蜀道通時只有龍。

排名第六:洛陽謠

何進無謀,袁紹無智,鬧得整個朝廷大亂,就連當時的漢靈帝劉辨都急忙與當時的陳留劉協,出逃宮外,落迫於荒野。

正應驗了當時在洛陽傳播得很廣的一句童謠:「帝非帝,王非王,千乘萬騎走北邙。

」後來劉辨被董卓所廢,董卓又立劉協為皇帝,也就是漢朝的最後一任皇帝,將皇位禪讓給曹丕的漢獻帝。

排名第五:董卓謠

董卓從眉塢入長安,是王允、呂布等人設計,李肅為說客,被騙進去的。

名義上是做皇帝,實際上是見閻王,董卓自己不知道,也不明白,他整個被蒙在鼓裡。

也許上天並不認為董卓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死去,每個人都有生存下去的權利,董卓也一樣。

因此在董卓入京前與入京之後,有許多暗示性的人和言語浮出水面。

比較有名的是一首童謠,那是董卓進入自己府地的當天晚上,便聽到有數十個小兒在郊外唱著歌謠:「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董卓不知其意,問身邊的李肅,總算是問對了人,李肅的答覆為,這意思就是劉家的江山就快玩完了,而你董卓的好日子也要來臨了。

曾經正是這個李肅說服了呂布投靠董卓,使得董卓得了呂布如虎添翼,橫行天下,無人能敵。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也正是李肅的種種妙解,打消了董卓的疑慮,結果,董卓死了,死的很慘。

呂布 劉備 今日頭條 三國演義

排名第四:長安謠

呂布在虎牢關,被劉、關、張三人群毆失敗,失去了虎翼的董卓損失慘重,正在不手足無措之時,李儒建議他,引兵回到洛陽,遷皇帝到長安城,以呼應現在在長安街頭所流傳的童謠。

當時那個童謠是這麼說的,「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

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

李儒對這個童謠的解釋是:「西頭一個漢」,是指漢高祖勝了楚霸五後定都於西方的長安,將皇帝位置傳了十二次;後來漢光武帝中興後定都於東方的洛陽,又傳了十二個皇帝;漢朝到現在快已完結,只有重新遷都於長安,才能方保無事。

這首童謠中天下人慾得之而後快的鹿就應驗在董卓的身上。

董卓信其言,在對洛陽進行了一番焚燒與劫掠後,進入了長安城,從而躲過了一劫,但這童謠似乎在跟他開玩笑,他的命運並不能持久,最終還是被呂布終結。

排名第三:諸葛謠

諸葛恪是諸葛亮的哥哥諸葛謹的兒子,從小就聰明鋒芒畢露,深得孫權的器重,孫權認為諸葛恪是一個難得的人才,但是諸葛亮與諸葛謹都認為諸葛恪才能不足以任重。

諸葛亮一聽得諸葛恪被任用為掌管糧谷的字員,便寫信給好孫權說:「家兄年老,而恪性疏,今使典主糧谷,糧谷軍之要最,仆雖在遠,竊用不安。

」諸葛謹也曾說過:「恪不大興吾家,將大赤吾族也。

」多年以後,不幸地一言成讖。

自來功高震主者,沒有一個能過上好日子的,諸葛恪也不能例外。

陳壽在為諸葛恪做的傳中,留下了一首這樣的童謠:「諸葛恪,蘆葦單衣篾鉤落,於何相求成子閤。

」諸葛恪最後果然被滅族。

排名第二:荊襄謠

劉備躍馬檀溪後,在南漳之地,偶遇在此穩居的水鏡先生司馬徽,水鏡提醒劉備身邊無可用之人,現在劉備的身邊人都非經世絕倫之輩,又提到了一首起源於建安初年,在荊襄之地,盛傳頗廣的暗示著將來荊州走勢的童謠。

這首童謠是這麼傳的:「八九年間始欲衰,至十三年無孑遺。

到頭天命有所歸,泥中蟠龍向天飛。

水鏡先生對此有著獨特的見解,他認為,建安八年,劉表死了老婆,家亂也就產生了,荊州的上層集團不穩,劉表的荊州基業也將瓦解,正是應驗了「八九年間始欲衰」;現在已是建安十三年,劉表不久將死,他的文武大臣、遺留下來的後代子孫及妻子家屬,也將不存,所以童謠說「至十三年無孑遺」;而最後兩句「到頭天命有所歸,泥中蟠龍向天飛」,其所指當然就是劉備這條陷於泥沼中的蟠龍,是天命所歸,借著此機會,便能飛向飛向際,驚變於九天。

劉備表面上謙虛謹慎,內心暗喜不已,聽從了司馬徽的話,劉備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天下三分得其一。

劉備 今日頭條 呂布 三國演義

排名第一:蜀中謠

劉備兵臨城下,益州劉璋聞知此事,驚得面如土色,大有投降之意。

董和等人勸道,城中還有軍馬,還可以一拼。

劉璋,倒還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父子,未有恩德於百姓,百姓也不會真心實意的為自己效命,還不如早一點降了,還能換得個安享晚年的結局。

當時主管天文台的譙周見劉璋有些意願,及時地進言道:「主公的話,說的很不錯,我夜觀天象,只見得群星會聚於蜀郡的天空上,其中有一顆星更是碩大無比,這便是傳說中的帝王之星,想來也就應驗在劉備身上,你是沒有份的。

接著,譙周又提到了一首在蜀中之地,流傳了很久的可作為證據的,頗有預見性的童謠:「若要吃新飯,須待先主來。

」這意思很明了:「想要吃上飯,吃飽飯、吃好飯,就得等著先主的到來,這個先主也就是指的是劉備了,劉先主嘛。

聽了他的話,劉璋深明「天命之難違」,也就只得降了。

從此以後,劉備站穩了腳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走下神壇,一個真實的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

龐統剛見孫權就拂袖而去,這是諸葛亮的陰謀?

上回說到龐統挨許褚三刀不死,實是因為他是棵梧桐樹轉世,身懷鳳凰血,凝練成形,周身有火鳳保他,一般人傷他不得。所以才造就了他此世的樣貌醜陋,臉皮跟枯樹皮一樣,而且性情孤傲,不願服人,這是沾染了鳳凰...

三國神魔錄(二)

話說江東周瑜,魯肅二位,也都不是凡人,這二位,本是南極仙翁座下的仙鶴童子,仙鹿童子(就是白蛇傳里護著仙草和白素珍打的混天黑地的那兩位),江東孫家有帝王之命,故南極仙翁派仙鶴童子助一臂之力,仙鹿...

正看歷史,為何羅貫中要這麼寫三國?

在歷史領域中,三國一直是一個被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其中拿《三國演義》當正史討論的也不在少數,演義的故事之傳神,已深入人心,在人們的印象中,呂布就是以一當千的猛人,關羽就是一把大刀能砍天下的神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