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烽煙話荊州4:曹孫劉三家第一次爭奪荊州風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表去世後的荊州混亂異常,各種勢力處於彷徨與不安,猶豫著選擇新主人。

在曹、孫、劉三股新來勢力中,曹操和劉備在人心上平分秋色,而孫權由於屠過江夏,因此比較受排斥,是處於劣勢的。

而在軍事層面上,曹操顯然無法比肩;江東經過六年多的發展也具備了一定實力;劉備因為一直受到劉表的限制,所以軍事實力最弱。

從統治角度上來說,軍事實力雖是基礎,但人心是長遠發展的基石。

正因如此,在各地都有大批支持者的劉備一直都遭到曹操的「特殊照顧」,曹操發動南征後也把劉備作為頭號敵人,意圖將其徹底消滅,清除自己站穩荊州的最大威脅,可惜他沒能達成這個目標,儘管劉備一路潰逃狼狽不堪,曹操畢竟讓他跑到了夏口,這下形勢就不一樣了,因為孫權在這裡。

劉備在荊州雖有擁躉,但軍事實力不濟。

孫權雖有一定實力,但在荊州不得人心。

而曹操軍事實力強大,又有很多當地士人支持。

兩弱對一強,不用想的,兩弱必然聯合。

荊州就是其後整個中國的縮影。

這個問題在曹操那裡成了爭論的話題,下一步該怎麼辦,大家都有自己的說法。

兩弱對一強的形勢簡單明了,可是曹操內部顯然是過於輕敵了,大多數人認為孫權會迫於壓力而幫曹操殺了劉備。

僅有有兩位重臣明確表達過反對繼續開戰的意見,程昱、賈詡。

程昱認為,孫權和劉備自己肯定都無法抵抗,必然聯合,所以繼續打下去有風險。

賈詡認為,曹操剛得荊州,應該先實行安撫以得民心,對各種不服從自己的勢力進行和平演變,可以省掉軍事行動。

程昱是很精明的,就當時形勢來看,如果曹操選擇不繼續給兩弱施加威脅,孫權和劉備真的有可能互掐起來。

因為孫權與曹操有姻親,關係還一直算比較不錯,至少比跟劉備的關係好。

在曹操無法撼動的前提下,江東很有可能先消滅劉備以擴大自己在荊州的利益,之後再想辦法與曹操抗衡。

那樣的話,劉備真的岌岌可危了。

賈詡則在另一個層面提出拿下荊州的建議。

由於劉備在荊州有很多支持者,所以放任劉備就相當於給自己留下一個巨大的威脅,但是採取軍事行動又有可能促成孫劉聯合,那麼只好採取「文火燉東西」的辦法,用和平演變的方式瓦解劉備軍心和人心,讓其自己從內部崩潰,如同劉琮投降一樣,畢竟荊州士人有著巨大的回歸中原的願望。

但令人遺憾的是,曹操沒有聽進去這兩個相當有水平的建議,他匆忙決定開戰,於是事情就理所當然的走向了兩弱聯合對一強。

曹軍之前根本就沒有任何水戰經驗,加之連年作戰疲憊不堪,過於驕傲輕視敵人,這些主觀上不利因素碰上大規模瘟疫的客觀不利條件,赤壁之戰的結果其實不難預料,至少周瑜在戰前分析的曹軍必敗理由幾乎全部命中。

如果說赤壁之戰對曹操來說還不是最致命的,那麼緊隨其後的江陵之役其實對曹操在荊州剛剛建立起來的基礎幾乎形成了摧毀性的打擊,甚至撼動了他在鄴城的根本,整個曹魏集團都為之一顫。

赤壁之戰是自衛反擊戰,而江陵之役是真正的三家對荊州的瓜分戰。

這一仗很慘烈,這是必然的。

具體細節暫且不說,但在這一年時間裡,曹魏一方是拼了老命。

由於剛剛大敗而回,因此曹操沒有派遣「中央軍」進行救援。

孫權和劉備是使出了吃奶的勁,尤其是孫權,在此期間還親帥十萬人圍攻合肥,給荊州減壓。

一翻混戰之後,曹軍退了。

荊南四郡被劉備占據,軍事要地南郡被孫權占據,曹操只剩下半個荊州。

但他這半個荊州能不能保的住?所有人都關心這個問題。

大戰失利必然造成恐慌心理,而曹操此時面對的已經遠不止軍事上的麻煩,如何讓各種不安定的勢力重新認識到曹魏仍然強大到不可撼動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就算他真的外強中乾,也必須表現的無比強大,讓各色人群繼續支持自己。

於是曹操在對待一連串的反叛時表現的極其強硬,從不心慈手軟,還進一步稱公、稱王,意圖凸顯自己的實力,震懾那些趁著大敗之際而別有用心的人,甚至不惜「害死」任勞任怨的荀彧,以及其他很多豪門出身的大臣。

俗話說「越想表現什麼,就越缺乏什麼」,曹操這樣歇斯底里的想展現實力,其實他此時最缺的也就是實力。

而在孫劉一方,拿下南郡顯然不是最終目的,如同兩個人合夥搶了一包金子,該如何分配呢?這是個大問題,關鍵是他們之前還沒商量過。

黑吃黑的例子並不罕見,不過幸好此時曹操表現的很強硬,孫權和劉備時刻感受到曹操的壓力,當然不可能幹掉對方獨吞好處。

那麼利益分配問題成了雙方絞盡腦汁的事情。

任何人都希望自己利益最大化,這是肯定的。

孫權已經占據最重要的南郡,他甜頭最大。

劉備占據荊南四郡,在這裡避亂的士人超級多,所以單就這一次撈到的好處來說,劉備其實也不虧。

不過問題是劉備可不打算一輩子窩在荊南四郡,他時刻想著打回中原,所以他需要四通八達的南郡。

劉備的這個志向是雙方的矛盾,劉備要爭天下,孫權是其中一個要消滅的敵人,只不過眼下有曹操,所以暫時先不動孫權,但這不代表以後形勢有變的時候劉備還跟孫權勾勾搭搭。

那麼如何限制劉備的發展,如何讓劉備的目標一直針對曹操,這是孫權需要做的。

因此,孫權內部分成兩派,一派認為劉備還很弱小,需要幫他成長起來,以便於一起對付曹操,這是魯肅的想法。

另外一派認為不應繼續幫劉備擴充實力,否則將會脫離控制,這是周瑜、呂范等人的想法。

說起來,逃逃覺得書上記載的周瑜稍微有點天真,他想著一直控制劉備,但劉備不是寵物,怎肯乖乖聽話?一旦失去控制,江東面臨的情況將一發不可收拾。

而周瑜是官場油條並且久經戰陣,他不應像一個「應屆大學畢業生」這麼天真。

所以逃逃認為,周瑜的實際想法應該是徹底消滅劉備,不留後患,然後尋找其他盟友一起對抗曹操,而不是依靠劉備。

——純粹瞎猜。

當然,孫權不會同意的,或許孫權不是沒有信心單獨對抗曹操,而是孫權要緩解與荊州士人的關係,要鞏固在荊州的統治,他就決不能碰劉備。

這一點,如同當初曹操接納從徐州逃難的劉備一樣,由於劉備在當地擁有極多支持者,人脈太廣,動劉備就相當於「殺雞儆猴」,造成那些劉備的支持者恐慌,甚至情急之下會有人造反。

所以當眾人都建議殺劉備時,曹操沒有那麼做,而此時當有人建議對付劉備時,孫權也沒有那麼做。

他們都是有顧忌,所謂投鼠忌器,就是這個道理。

劉備是少有的人才,孫權不敢動他,劉備卻不可能這樣輕易就放過孫權,他必須為自己打通一個發展的通道,即拿下南郡。

在曹操大敵當前的大形勢下,決不能動武,所以劉備隻身來到京口見孫權,提出「借」,著實給孫權將了一軍。

借,養虎為患。

不借,勢單力孤。

這又是一個無論你選擇哪個選項都可能鑄就大錯的選擇題。

就當時的形勢來看,江東經由赤壁之戰和江陵之役後,已經獲得了一些荊州士人的接納,比如周瑜在擔任南郡太守期間就啟用了「峴山學宮」的另一大明星龐統,他是龐德公的族子,看起來與周瑜關係極佳,周瑜去世後,就是龐統將棺槨送葬回江東的。

對於龐統的加入,江東士人可以用欣喜若狂來形容。

在龐統來到江東後,江東士人爭先恐後與龐統交談,其景象蔚為壯觀。

也借著這次機會,龐統與江東士人結下了深厚友誼。

儘管這不足以說明荊州大部分勢力都已經接納江東,但至少是個標誌和符號,荊州與江東的關係正在緩解。

然而在周瑜死後,結好荊州的重要紐帶斷掉了。

荊州勢力錯綜複雜,有的真心,有的假裝,如果不是像周瑜那樣出身豪門且戰功顯赫的人,恐怕得不到荊州士人的好感,也鎮不住他們。

也許是出於這個考慮,孫權同意將南郡借給劉備。

既然自己拉不攏也鎮不住,不如像魯肅說的那樣,寄希望於劉備,利用他深厚的人脈資源間接控制荊州,這不失為一個好想法,有風險但值得一試。

於是,孫劉聯盟開始進入一個短暫卻甜蜜的合作期。

劉備繼續如魚得水,在得到南郡後他實力大增,更多的荊州士人看到劉備崛起而把希望寄託於他,如襄陽馬良、馬謖兄弟,師事於荊州學術大明星宋忠的潘浚,司馬徽的另一弟子向朗等等,先後投在劉備帳下。

這是劉備的高速發展期,他儲備了大批人才資源,為之後的爭霸路提供了很多幫助,包括後來他入川也是以荊州士人為基礎框架組建起來,可以說整個蜀漢就是荊州士人在支撐著,而隨著諸葛亮、蔣琬、費禕等一批重要的荊州人去世後,蜀漢也迅速衰落,最終導致滅亡。

而曹操在退回北方後的很長時間裡都無力大規模南征,尤其是荊州,南方的各種勢力已經逐漸與劉備融合,隨著時間流轉,曹操再難對南部荊州的勢力產生影響,而軍事入侵又無必勝把握,因此曹魏在荊州的經營相對停滯,在大部分曾經到荊州避難的荊州士人相繼返回北方後,北部荊州成了曹魏的重要兵役和勞役來源地,據史料分析,襄陽與江陵一帶的百姓經常被戰爭雙方擄掠,後來形成一大片沒有人煙的無人區,後來東吳向這片無人區引水製造了巨大的人工湖,用以阻擋曹魏的騎兵南下,曹魏甚至曾經一度放棄過襄陽城。

而過去富庶一時的南陽郡則由於繁重的勞役而爆發叛亂。

可以說,荊州內部的人心是向著劉備的,在拉攏荊州人心這一點上,劉備做的比曹操好。

荊州對曹魏來說很有些雞肋的感覺,如果不是為了許昌的安全,或許他們老早就放棄了沒什麼味道的北部荊州吧。

劉備的大發展為他帶來的不止是荊州人心,甚至還有益州人心。

荊州的大治讓益州士人也十分艷羨,儘管他們寄希望於曹操,但赤壁之戰及江陵之役使益州產生了動搖,他們最終決定放棄曹操選擇劉備。

於是,在大部分益州士人的選擇下,劉璋稍作抵抗之後投降。

劉備達成了橫跨荊益的中期目標,然而他似乎忘了,當初紅了眼也要在荊州分一杯羹的江東還仍然在荊州一無所有,他可能會放棄嗎?可能會甘心做劉備的陪襯、發自肺腑的為劉備拍手叫好嗎?

這個時候的劉備有兩個選擇:主動放棄一部分荊州利益,讓江東嘗點甜頭,從而讓江東繼續成為自己的助力;或者乾脆趁機徹底消滅江東,斷了荊州這個威脅。

但最可怕的是,劉備什麼都沒做,也許是一連串勝利沖昏了蜀漢統治層的頭腦。

他們大張旗鼓的對曹魏發起進攻,幾乎有點無視東吳威脅的存在。

這致命的失誤成了蜀漢發展的分水嶺,東吳在魯肅去世後策劃多時的奪回荊州計劃醞釀多時,等的就是蜀漢出現這樣的失誤。

任何人都不會只投資不求回報,哪怕打了水漂也得聽個響,東吳在赤壁之戰和江陵之役的巨大付出必須換來他們滿意的報酬。

又一次巨大變動造成了荊州的混亂,這個人人都想咬一口的肥肉可謂命運多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千古奇冤:揭劉備借荊州的背後真相

東漢時期的荊州包括今天湖北、湖南全境和河南、廣東、廣西、貴州的部分,據《後漢書·郡國志》記載,當時的荊州分為七個郡,以長江為界,南陽郡在江北,南郡、江夏郡大部在江北,兩郡的其餘部分和長沙郡、零陵...

夢三國歷史上究竟該派誰來守荊州?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聯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在《隆中對》中,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當時形勢後,又為劉備謀劃了「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孫權為何要殺關羽?

說到孫權為何要殺關羽?就不得不說孫權為何借荊州的南郡給劉備。 赤壁之戰後,曹操敗退,周瑜領兵攻擊曹仁占據的南郡,歷經一年之久,曹仁棄城而逃,周瑜便占領南郡,而此時的劉備乘周瑜征戰南郡時,乘機南下...

揭秘:還原劉備「借荊州」的歷史真相!

孫權不攻打荊州的幾個原因:1.荊州的勢力分布,2.「借荊州」過程,3.南郡太守的戰略重要性,4.從東吳三次取荊州分析兩勢力在荊州的實力,5.態度決定命運。孫權不攻打荊州的幾個原因:赤壁之戰後,孫...

令人惋惜的《隆中對》

諸葛亮在與劉備的對話中,首先以曹操能勝袁紹的實例,說明事在人為,成功要靠人謀(戰略)的基本道理,即「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接著就根據當時的天下形勢分析,並獲致四點結論...

孫權為何要把荊州借給劉備

在眾多三國故事裡面,劉備向孫權借荊州的事實是多數網友都熟知的,但孫權當初為何要把把荊州借給劉備呢,這就是本文今天要講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