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評百家將11——燕 樂毅 為何齊名管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易水河邊木又春,黃金台下士如雲。
良臣何幸逢明主,拜帥征齊將五軍。
雄關連克七十座,逐鹿中原屬樂君。
壯志難酬非憾事,當年豪邁已凌雲。
樂毅賢,好兵。
先祖樂羊,為魏文侯將,伐取中山,封以靈壽。
魏文侯前文提過,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被周威烈王正式承認為諸侯。
魏文侯是開國之主。
在位時禮賢下士,任用李悝、翟璜為相,樂羊、吳起等為將,在戰國七雄中首先變法強國,成為中原霸主。
後來其他國家才開始效仿、推廣變法。
當時,齊國很強大。
齊湣王剛即位時,南敗楚國,西摧三晉,助趙滅中山,破宋,聯合三晉攻秦。
後來驕傲自大,欲與秦昭王分成東西兩帝。
其間,齊大敗燕。
燕昭王高築黃金台,屈身下士,一時人才畢至。
樂毅出使燕國,被燕昭王拜為亞卿。
諸侯害齊湣王之驕暴,樂毅認為伐齊時間成熟了。
燕昭王使樂毅為上將軍,統趙、楚、韓、魏、燕之兵以伐齊,破之濟西。
其他國家後來撤了,燕昭王還不解恨,使樂毅下齊七十餘城。
唯獨莒、即墨未服。
當時成為燕國最為鼎盛的時期。
這時,事情出現了轉折。
燕昭王死,燕惠王立。
惠王為太子時,嘗不快於樂毅。
為啥?當時齊國一直再離間君臣,但燕昭王十分信任樂毅,而太子卻傳謠言,被燕昭王鞭打,所以忌恨樂毅。
及太子即位,齊田單乃縱反間於燕,說:樂毅之所以不打下齊國僅有的兩城,是想將來在齊國稱王。
燕惠王乃使騎劫代將。
樂毅燕惠王不會善代他,遂西降趙。
後來田單盡復得齊城。
燕惠王后悔,又怕趙國讓樂毅趁機發燕,就請樂毅。
樂毅寫下名作《報燕惠王書》,陳述伍子胥與闔閭、夫差之事。
燕王醒悟,以樂毅子樂間為昌國君,而樂毅得以往來燕、趙,避免了伍子胥一樣的悲慘命運。
這裡重點說一下:燕昭王不愧為一代明君。
鞭打太子時說,樂毅為我們燕國報了大仇,即使真當齊王,也沒啥問題。
更是讓人持節立樂毅為齊王。
樂毅堅辭不受,更加效忠燕國。
人生難得一知己,何況發乎君臣間。
君正臣忠,這也成為史上一段佳話。
燕國有800多年的歷史,為何迅速滑落被秦滅亡?
戰國時代,燕國曾經輝煌一時,但這段輝煌時期猶如曇花一現。戰國末年,燕昭王與樂毅等君臣一心,打垮曾稱霸的齊國,走到了燕國巔峰,之後迅速滑落,被秦滅亡。在燕國800多年的歷史上,何以發生如此悲劇呢?
《史記》中的樂毅,一個歷史中的小傳奇
樂毅,他的祖先叫樂羊。 樂羊在魏文侯手下當將領,他帶兵攻取了中山國,魏文侯將靈壽封給了樂羊。 樂羊死後就葬在靈壽,他的後代子孫就在那裡安家落戶了。 中山國曾一度復國,到趙武靈王的時候又滅掉...
燕大將樂毅如何一步一步的把秦國送到戰國最強帝國之位
戰國後期,韓國自申不害死後就變成了一個弱國,魏國戰國前期強大,由於地理位置,人才流失等原因,在中後期已經可以看做只能打敗韓國了;燕國偏暗西北,本身國力不強,雖然燕昭王變法圖強,樂毅征戰秦國,燕昭...
「東方六國八名將」樂毅身世大起底,背景驚人!
「戰國七雄」中秦最終統一了天下,所以其他在秦東方的六國又稱「東方六國」。戰國除了「四大名將」(白起、廉頗、李牧、王翦)以外,東方六國又有八大名將,趙國占三位:趙奢、廉頗、李牧,齊國占三位:孫臏、田
他是諸葛亮學習的榜樣,被稱為「天下之將
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政治及社會最為動盪的時代之一,社會上諸子百家爭鳴,諸侯彼此間不顧道義的相互爭戰,君不君臣不臣之事屢見不鮮,孔子所留下的「仁」道蕩然無存。然而在這其中,燕國大將樂毅曾經率領六國...
他領兵滅齊國,卻對燕王說「哥走了,你自己玩兒吧」,名將傳07
戰國時,有一場著名的戰爭,那就是「五國伐齊」。當時的齊國雖然強大,怎奈君主過於剛愎自用,又沒有秦國的韌性,結果幾乎亡國。這場戰爭的領導者是相對弱小的燕國,主帥是文武雙全的樂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