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過招|管他什麼秦國,我們先打個痛快再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戰國時期的國際政治大抵這樣,台上有理有利、禮尚往來,台下拳打腳踢、暗捅刀子。

所以:

公元前316年前後,秦國使臣稍事拉攏,齊國和魏國背約攻趙,蘇秦苦心經營的合縱聯盟瞬間崩塌;

公元前309年,秦惠王一去世,張儀剛剛周遊列國達成的連橫盟約即告土崩瓦解;

公元前247年,信陵君帥六國聯軍大破秦將蒙驁,也只是追至函谷關,抑之而還;

公元前242年,春申君黃歇率領六國聯軍攻秦,秦國大軍出函谷關迎戰,六國聯軍一觸即潰……

如張儀所說,父子兄弟尚因爭家財而相殺傷,戰國七雄之間一紙攻守盟約也必然難能可靠了。

而秦國獨強,可以用外交手段步步蠶食列國;列國卻只能借外交聯合苟延殘喘。

當外交不可靠時,滅亡是不可阻擋的宿命。

於是,這是一幅奇異的畫面:山東六國站成一排,或揮出一個拳頭,或伸出一根手指,向著對面揮舞著長刀的關中大漢一邊大聲嚷嚷,一邊覘視左右,看能不能找個機會下個黑腳……

公元前265年,秦伐趙,取三城。

趙求救於齊,齊人曰:「必以長安君為質。

公元前245年,趙以廉頗為假相國、伐魏,取繁陽。

公元前273年,趙、魏伐韓華陽。

公元前244年,趙王以李牧為將,伐燕,取武遂、方城。

類似這樣的山東六國之間的零星過招數不勝數。

從中可以看到,用人質來保障盟約是必須的;趁你病要你命也是很正常的。

但這些都是小打小鬧了。

自公元前314年至公元前250年間,齊燕交惡,卻是一場包含各種元素的大戲:

名將,有匡章、樂毅、田單;

奇謀,有離間、反間、驕兵;

國讎,有樂毅伐齊,風捲殘雲;有田單復國,追亡逐北;

家恨,有子之之亂,君王被殺;有安平鐵車,困守孤城;

君臣相得時,勢如破竹;臨陣換將日,一敗塗地。

再輔之以各種荒誕的人事,劇本已寫好,好戲即開場。

燕王噲即位3年,把王位禪讓給相國子之。

子之為政三年,燕國大亂,人心渙散,軍備鬆弛。

齊宣王趁機出兵,派將軍匡章率領大軍與北地之兵夾攻燕國,不足兩月,竟攻破燕國都城,俘虜了子之,將其剁為肉醬,之後又殺死燕王噲,據有其國。

齊國攻下了燕國,卻並沒有做好撫民等善後事宜。

燕國人民痛恨子之和燕王噲,但更痛恨耀武揚威的齊國侵略者,不久就紛紛起兵反抗。

而且,齊國本身就是東方大國,並燕後,國土更為廣大,假以時日,一旦鞏固了占有領土,韓、趙、魏三國恐怕也難以阻擋齊國了。

這種可能當然不是其他六國願意看到的,於是以趙國為首,諸侯們紛紛派出使者向齊國施壓。

齊宣王不得不同意退兵,到嘴的肥肉全吐出來了。

趙國隨即擁立在韓國為人質的燕公子職即位,是為燕昭王。

燕昭王頗為賢能,深以亡國為恥,於是千金買骨、招賢納士,蘇秦、樂毅、鄒衍、劇辛等人紛紛被羅織再燕王麾下。

君賢臣明,燕國的國力迅速恢復。

當此時,南方的齊國卻是另一種情形了:

公元前286年,齊國攻滅齊國之外頗為強大的宋國,諸侯震動;

齊湣王攜滅宋餘威,向南侵食楚國,向西攻打三晉,隱隱然有兼并二周,鯨吞天下之志;

幾個勸諫的大臣,像狐咺、陳舉,都被殘忍殺害;

齊國漸漸上下離心,外患頻仍。

燕昭王感覺到雪恥的機會到了,於是同樂毅商議。

樂毅說:齊國稱霸以來,猶有餘力,且地廣人眾,獨立攻打恐怕不容易。

大王一定要攻打齊國,不妨與趙、魏、楚等國相約共同攻打,再讓趙國用討伐齊國的好處引誘秦國。

燕國的外交運作逋一展開,各國都深以齊王的驕橫暴虐為害,爭相與燕國合謀攻齊。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以樂毅為上將軍,合燕、韓、秦、趙、魏六國大軍攻齊,連下七十餘城,攻破臨淄。

齊國只剩下即墨和莒兩城堅守。

樂毅合圍兩城,三年下。

這時候,有人對燕昭王說:「樂毅伐齊,呼吸之間攻下七十餘城,攻即墨和莒兩個城卻三年不下,恐怕是擁兵自重,待機會稱王。

現在之所以按兵不動,是因為妻子兒女在燕國的緣故。

但是齊國又多美女,時間長了也會忘記妻女的。

燕昭王作為一個賢君的魄力與手腕此時就顯現出來了。

他置酒高會,集合眾大臣和那個告密的人,當眾斥責告密者:

先王(燕噲王)舉國以禮賢者,非貪土地以遺子孫也。

遭所傳德薄,不能堪命,國人不順;

齊為無道,乘孤國之亂以害先王。

寡人統位,延攬賢能,以為報仇,若有成功者,欲與之共治燕國;

今樂君親為寡人破齊,夷滅齊君,齊國固樂君所得,非燕人所得;

樂君若能有齊,與燕並為列國,歡結同好,共抗諸侯,是燕人之福,寡人之願也。

於是當場斬殺告密者。

而後以王后服飾賞賜樂毅妻,以公子服飾賞賜樂毅子;並隨即派遣國相帶著輅(lu,四聲,查字典了!)車乘馬,加上百輛屬車送給樂毅,立樂毅為齊王。

(漂亮!)

樂毅惶恐不受,並寫下拜書,以死自逝。

從此之後,齊民和諸侯都畏服樂毅的信義,再無人敢妄為謀劃了。

但即便樂毅也無法奈何釘子戶田單。

田單正是即墨城的領袖,精神支柱,統軍大將。

早些時候,燕人攻安平,臨淄市掾田單剛好在安平,他預先讓親族用鐵皮包裹住車軸頭。

等到安平城破的時候,市民爭相奔逃,但都因為車軸損壞不能行走而被燕人俘虜了,只有田單宗族得以保全,逃到即墨。

不久,即墨城的大夫也在抵抗燕軍的戰鬥中戰死。

與此同時,田單保全宗族的事也廣為即墨人民傳誦開來,即墨人民都覺得田單足智多謀且習於軍事,於是紛紛擁護他為即墨守將。

田單脫穎而出,和樂毅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燕齊之戰進入相持階段。

然而以孤城抗六國之軍,戰勝的希望像風一樣渺渺茫茫。

田單應該也知道這點,但他也知道,只要堅持,就有希望。

田單的堅持沒有被辜負,公元前278年,燕昭王死了,燕惠王即位,惠王在為太子的時候,就對樂毅不滿。

田單知道,他的機會來了。

於是他派出了間諜,於燕國行反間計,說辭跟燕昭王處死的那個進讒言的小人所說如出一轍,本不值一駁,但燕惠王選擇了相信。

燕惠王下令,用將軍騎劫代替樂毅為統帥。

樂毅知道燕惠王不會善待他了,於是出奔趙國。

一股莫名憤慨的氣息在燕軍中蔓延……

田單開始玩,在他眼裡,騎劫實在是個不夠分量的對手。

田單下令,即所有人家吃飯,必須先於庭院中祭祀祖先,於是覓食的飛鳥都於即墨城上空飛翔而下。

燕人覺得奇怪,田單趁勢讓人散布謠言:「當有神師下界幫助我們。

有個機靈的士兵看穿了田單的把戲,對他說:「我可以做神師嗎?」然後轉身就走。

田單趕緊前去追他回來,讓其東向而坐,以老師之禮待之。

士卒嚇壞了,對田單說:「我是在欺騙你啊。

」田單馬上制止他說下去,從此以後,走哪兒帶哪兒,言必稱神師。

田單的裝神弄鬼瓦解了燕軍的軍心,鼓舞了齊軍的鬥志。

但這沒完,他的詭計還在繼續:

田單說,他最怕燕軍對齊軍俘虜割掉鼻子,然後列在陣前。

從此,騎劫抓了俘虜,就割掉鼻子,置之陣前;

田單說,他最怕燕軍挖掘齊人在城外的墳墓。

於是,騎劫派人掘墓燒屍。

於是齊人,人人憤怒,個個求戰。

田單知道民心可用,於是親率士卒加固城牆;把妻妾編入行伍之間;散盡糧食犒勞將士。

即墨城內,已是怒氣值爆滿,將要施展必殺技的狀態了……

田單卻很安靜。

他讓士卒隱伏,以老弱婦幼登城,派遣使者向騎劫請降;

他搜集居民的財帛,讓城中富豪帶著送給燕將,對他們說:「等我投降時,不要擄掠我們家啊!」

燕軍將無戰心,兵無鬥志,他們都等著受降呢!

於是,田單乘夜,縱火牛(尾點火,身被龍紋)出,壯士隨其後。

火牛所觸,燕軍非傷即死。

城中老弱婦幼鼓譟而出,聲震天地。

燕軍大驚,競相敗走。

齊人於亂軍之中斬殺騎劫,追亡逐北,所過城邑都叛燕歸齊。

田單兵勢益眾,乘勝進軍,收復齊國全部七十餘城。

於是在莒城迎立齊襄王;襄王回到臨淄,封田單為安平君。

齊燕這三十多年,你滅我一次,我滅你一次,像鐘擺,國力在阻尼中消耗。

公元前250年,燕國的一位將領攻克了齊國的聊城。

有人在燕王面前說他壞話,燕將死守聊城,不敢歸燕。

田單帥大軍圍攻一年有餘,仍攻不下。

有一個叫魯仲連的人寫了一封勸降信射入城中,誘降燕將。

燕將見信,哭泣多日,難以決斷:於他,故國難歸;而與齊國為敵日久,殺傷齊人眾多,歸降齊國也難免受辱。

燕將思前想後,拔刃自殺。

聊城內亂,田單遂攻克聊城。

一個青史無名、只能以某某名之的燕將的自殺,算是為長達六十年的齊燕恩怨畫上了句號。

亂世,大抵這樣。

殺來殺去,恩怨難辨。

無論王侯將相,無論販夫走卒,都將在泥沙俱下的歷史洪流里,模糊了影子,模糊了名字。

田單歸都,向齊王推薦魯仲連,準備封他爵位。

魯仲連聽說後,逃到了海上。

魯仲連說:「吾與富貴而詘於人,寧貧賤而輕世肆志焉!」

刀光中取富貴,還是月影中逸而立,總得選擇一樣,這便是叢林的宿命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兵不厭詐:謠言,是戰爭中最強大的武器

今天要說的,是戰國時期的兩場重要戰爭。當秦國摩拳擦掌,準備征服六國的時候,好戰的六國國君並沒有閒著,他們除了和秦國發生衝突以外,彼此之間也是打個不停。魏國衰弱了,齊國卻感覺自己很強大。有一次,趁...

他是諸葛亮學習的榜樣,被稱為「天下之將

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政治及社會最為動盪的時代之一,社會上諸子百家爭鳴,諸侯彼此間不顧道義的相互爭戰,君不君臣不臣之事屢見不鮮,孔子所留下的「仁」道蕩然無存。然而在這其中,燕國大將樂毅曾經率領六國...

燕齊恩怨之二:樂毅伐齊,田單復國

齊湣王繼承了齊威王和齊宣王攢下的家業,目中無人,妄自尊大,對內不尊重大臣,對外作風霸道,曾經和秦國一起稱帝,秦稱西帝、齊稱東帝。在孟嘗君的勸諫下,齊湣王才放棄帝號。但是公元前286年的滅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