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諸葛亮學習的榜樣,被稱為「天下之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政治及社會最為動盪的時代之一,社會上諸子百家爭鳴,諸侯彼此間不顧道義的相互爭戰,君不君臣不臣之事屢見不鮮,孔子所留下的「仁」道蕩然無存。

然而在這其中,燕國大將樂毅曾經率領六國聯軍擊潰強大的齊國,功蓋天下。

可是後來遭受誣陷,以致功敗垂成,但他無怨無悔,對於誤解他的燕惠王無生怨懟,此可謂戰國群將的異數,現就將他的生平事跡娓娓道來:

一、生平:

樂毅原為魏人,祖父樂羊曾為魏文侯之大將,曾率兵大破中山國,並因功受豐於靈壽。

然而自魏文侯之後,魏國國事漸衰,歷代國君不思振作,因此樂毅便離開魏國前往趙國。

趙武靈王非常賞識樂毅,然而卻於「沙丘之變」中被害身亡,繼任之趙王並不重視樂毅,所以他便返回魏國,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魏王派他出使燕國,燕國國君昭王雄才大略,並極為禮賢下士,對於樂毅他想以客卿之禮待之,樂毅深受感動,表示身為外人不敢承受此要職,願身居亞卿,待日後立功再任要職。

二、聯國抗齊,外交全才:

此時東方之齊國國君齊湣王殘暴成性,並狂妄自大,自稱東帝,鄰近各國諸侯都受到他的欺凌,怨聲載道。

燕國與齊國早有宿怨,燕昭王認為齊湣王昏庸無道,應是討伐之時機,於是問樂毅攻打齊國之意見?樂毅回答說:「齊國是春秋五霸之一,地大人多,單獨攻取不易,必聯趙、楚、秦、韓、魏五國之力方能敗之。

」並表示願出使各國共同伐齊,此時樂毅充分利用諸侯們對於齊湣王之殘暴不仁,早已忍無可忍之心理周遊列國,最後各國一致同意出兵伐齊。

燕昭王任樂毅為上將軍,統帥趙、楚、韓、魏、燕國之兵攻打齊國。

樂毅的大軍先於濟水之西(今山東荷澤)大敗齊國之師,而後立即封賞秦、韓二國之軍,使之回國,並派魏國攻取故宋國之地(今山東西南);趙軍攻取中山國東部(今河北河間縣),自己率領燕軍直下齊國首都臨淄其所到之處,勢如破竹,一連攻陷齊國七十餘城,齊湣王出逃。

之後,各國軍隊陸續收兵回國,留下樂毅守臨淄,繼續攻最後之莒、即墨二城。

三、惠王猜忌功敗垂成

樂毅的戰略構想是聯合之國以最快之速度擊敗齊國之軍隊,使燕軍能進入齊國各城經營,以安撫民心,他認為唯有真正得到民心才算真正征服齊國。

齊國首將田單使用反間放出流言說:「樂毅能在半年內,攻下七十餘城,為何費了三年還攻不下兩座城呢?實際上是想自立當齊王。

」燕昭王聽了卻說:「樂毅功蓋天下,就算封王也未嘗不可。

」從而派使者,要封樂毅為齊王。

樂毅十分感激燕昭王的厚意,但寧死也不肯接受封王,只實現當年與昭王之諾,封昌國君。

然而燕昭王死後,其子燕惠王繼位。

田單知道惠王生性多疑,且任太子時曾和樂毅發生不愉快,就在次使用反間計,燕惠王立即改派騎劫接替樂毅的兵符,並把樂毅召回,而田單後來在即墨打敗騎劫,並趁勝追擊收復了齊國七十餘城,樂毅之苦心經營毀於一但。

四、受污不辯,大將之風

此時樂毅沒多說什麼,默默的到了趙國,燕惠王此時害怕樂毅心生怨懟將率趙國攻打燕國,於是修書派人送至樂毅言:「你何以報答先王知遇之恩?」樂毅寫下了歷史上著名的<報燕惠王書>:

他首先回顧了往事,婉娩含蓄的表達了他受恩於先王,但鑒於往事不可留於燕,目的是為了保全昭王以及惠王之名聲,此書語氣婉轉,語意懇切真摯。

並已以伍子胥輔佐吳王闔廬登基,卻不見容於夫差,最後落得身死的歷史教訓,申明自己不效愚忠、不願屈死,並告知惠王為人要寬容,與人為善。

即使燕惠王託詞誤會,他依舊禮尚往來。

末段以「臣聞古之君子,絕交不出惡聲;忠臣之去也,不潔其名」並勉勵惠王效法先王。

最後樂毅真的做到了不念舊惡並在有生之年中不斷的修好趙國與燕國的關係直至老死。

五、後記

樂毅不單是文武雙全,其周遊列國,合五國之師大敗齊國,其勢是為戰國時期之僅見,更是政治、外交之全才。

三國時名相諸葛亮在其軍事著作著<將苑>中對於武將之將器有以下說明:

將之器,其用大小不同。

若乃察其奸,伺其禍,為眾所服,此十夫之將。

夙興夜寐,言詞密察,此百夫之將。

直而有慮,勇而能斗,此千夫之將。

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人勤勞,悉人饑寒,此萬夫之將。

進賢進能,日慎一日,誠信寬大,閒於理亂,此十萬人之將。

仁愛洽於下,信義服鄰國,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識地理,四海之內,視如室家,此天下之將。

諸葛亮躬耕於南陽時,曾自比為管仲、樂毅;諸葛亮的<出師表>連稱先帝十三次,與樂毅的<報燕惠王書>稱先王十五次,都是情意真切、令人動容,之千古名著,或許樂毅就是諸葛亮所稱的「天下之將」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樂毅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 每自比於管仲、樂毅, 時人莫之許也」。諸葛亮在沒有出山以前,常常把自己比作是管仲、樂毅。諸葛亮為什麼要自比管仲、樂毅,因為管仲奉行春秋大義,希望能夠結束...

受諸葛亮崇拜,以弱勝強連下七十餘城

三國中著墨最為人稱道的乃諸葛孔明無疑。無論是政治、軍事、文學、外交等諸多方面,諸葛亮都讓後人膜拜。但這樣的天才也有自己的偶像,不止一次的自比管仲樂毅。管仲自不必說,輔佐齊桓公稱霸春秋,成為春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