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三國1:那些年,後主劉禪的帝王權謀(先導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蜀漢的天下應當姓劉,而不是諸葛,這個人占了我的位置。

應當說,17歲繼位的劉禪還沒有這個想法,畢竟他還幼弱,尚無經驗,所謂的帝王之心還在萌芽之中,再加上當時局勢動盪,先主剛剛故去,外敵虎視眈眈,剛剛上位的他處在內憂外患之中,情形險要,他根本無法應對。


在這樣的情形下,國家一切都需要諸葛丞相這個託孤大臣來維持,政權平穩過渡需要他,延續對曹對吳政策需要他,軍事行動,人事調遷也需要他,而這些事情僅憑劉禪個人力量是無法應對的,所以劉禪完全沒有必要為這個誰是真正的掌權人而發牢騷抱怨。

事實上最初幾年的劉禪不但沒有這種想法,相反,對於年老白髮,每次上表不是發牢騷說教他親賢臣遠小人就是想要完成先帝未竟事業出師北伐的相父,劉禪是十分尊敬和親愛的。

沒有他就沒有蜀漢的天下,父親敬佩親近的人我應該更加敬重,這或許是劉禪即位最初幾年所想所感的。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想法未嘗不會發生改變。

當劉禪熟悉天子權力後,當他的帝王之心開始不斷膨脹,欲收不住之時,對這個集軍權民權於一身的先帝臨危之際親自認命的託孤重臣(要命的是還有相父之名),難免不會有一些異樣的想法,或許就像後來明朝的萬曆對他的老師張居正的看法一樣:那個說是我臣子的人憑什麼在我的面前指手畫腳!

當然,諸葛丞相還不敢說出我乃攝政這樣的話(事實上代政了),劉禪也不會像萬曆對張居正一樣對他的相父,但是有這麼一座大山壓在自己面前,凡事都替你而做,而且都做的不錯,你就像個擺設一樣,不敢使喚他,換你你也不會樂意的。

而且對政事大包大攬也就算了,最令人難以接受的是在劉禪已經22歲的年紀時,諸葛丞相還把人家當成小孩子,寫了著名的《出師表》,字裡行間透露出對劉禪的不滿,像對待小孩一樣對耳提面命。


這種身為臣子訓斥君主的行為實在有些過分!諸葛丞相有些過火了!

但是如果從另一角度想其實諸葛丞相是有資格做這些事的,食君之祿,擔君之憂,為人臣子盡忠盡責,這些恰恰是諸葛丞相忠心為國的表現,也是他的本分,也許就像他在《出師表》里描述的那樣,國家處境危矣,他心如火焚,晝夜難寐,但他至死都想要報達先帝恩德,所以只能力求完備,凡事苛刻,如父般教導劉禪,也是希望能把他培養成一代明君,不負先帝託孤厚望。

對於這些,我相信劉禪能體會到和感動的,但是即使能體會到也未必不會有負面情緒,畢竟我好歹是個皇帝啊!

事實上對於諸葛丞相的表現,劉禪是有情緒的,還有些反感,當然這都是後話。


但就像萬曆不敢在張居正生前搞事一般,諸葛丞相在世時,劉禪也不敢怎麼表態。

先帝的重臣,我的相父,還有朝中一幫老臣對他的命令百般聽從,呃,他是忠臣,我不能動。

最關鍵的是,劉禪是一個顧全大局、明理沉穩的人。

蜀漢地狹國弱,漢室瀕臨絕境,大漢的天下需要諸葛丞相 ,所以他可以容忍他的相父執掌大權,凡事順他,依他,在他出兵不利的情況下,依然幫助他樹立他的威信。

沃斯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隱忍不言,考驗的是一個人的氣量與胸襟。

巧的是,劉禪恰恰有這個胸襟。

對劉禪來說,容忍諸葛丞相執掌朝政,一部分是因為現實上的需要,另一部分可能便是情感上的依託了。

這是個像父親一般的老頭子,在他的身上我能看到父親的影子,就像是回到了父親的年代,和老一輩的人處在一起,感受他們那時的輝煌歲月。

公正的講,劉禪對諸葛是有意見,但是也有感情的,儘管他的相父掩蓋了他政治上的光芒,使他不能作為,只得深居宮內與親信太監玩耍,但當他聽到諸葛亮病死五丈原的消息時,還是連日傷感,不能上朝,竟哭倒於龍床之上。


當諸葛亮的靈柩運回時,劉禪率文武百官出城二十里相迎。

就像是給一個親人告別,對一個時代告別。

隨便扯上一句,人是要獨立成長的,不可預測的人生中,光怪陸離的事情總會遇到,一些人一些事,終究會走過不再重現。

就像大幕落下,還會拉起,但上演的卻不是同一部劇一樣。

所以振奮吧少年,因為過去的時代已經告別,一個嶄新的,屬於你的時代即將到來,你終將無限施展你的才能,向後人顯示你的政治天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白帝城託孤後,諸葛亮大權獨攬,為啥不謀反?

熟悉三國這段歷史的人都知道,諸葛亮是一個近乎於完人一般的存在。尤其是在劉備死了之後,蜀國的頂樑柱就是諸葛亮了,他的智謀無雙、情懷也是槓槓的,在當時的威望又是最高。所以,整個蜀漢內部就是諸葛亮大權...

諸葛亮對劉禪的建議,其中一條竟是......

諸葛亮劉禪諸葛亮最初與劉禪結緣應該就是在白帝城了,在劉備率兵伐吳失敗後在白帝城病危,於是將諸葛亮招到白帝城,將兒子劉禪託付給諸葛亮。據三國志里所說,其實並不是像演義里那樣,如果劉禪不才就讓諸葛亮...

諸葛亮孔明是個什麼樣的人

成都武侯祠聯云:已知天定三分鼎,猶竭人謀六出師。河南南陽武侯祠對聯說: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三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