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端糊塗?錯!他只是在裝糊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呢,小編想給大家說的是呂端這個人物。

他本就是官臣出生,從小就很聰明,他這一生還輔佐了兩個皇帝,干出了不少業績。

呂端老成穩重,辦事幹練,為宋太宗所信任。

當時,朝中還有一位名臣寇準,才華橫溢,能力出眾,名動朝野。

呂端擔心自己當了宰相會引起寇準的不滿,萬一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於朝廷不利。

他上奏請求宋太宗讓參知政事寇準與自己輪流掌印,共同議事。

宋太宗同意了他的請求,寇準心裡這才平衡了許多。

沒過多久,宋太宗下詔說:"朝中大小事務,先交給呂端處理,然後再由呂端上報給我。

"宋太宗是想重用呂端,給了他至高無上的權力。

但呂端遇事照舊找寇準商議,從不獨斷專行。

後來,呂端又主動提出將相位讓給寇準,自己做參知政事。

在世人看來,呂端這種不注重名利、顧全大局的做法自然是"糊塗"之舉。

有一年,掌管全國軍事的大臣李惟清被宋太宗改任為御史中丞。

雖然是平調,但這卻意味著李惟清手中的軍權被剝奪了。

為此,李惟清憤憤不平,認為是呂端從中作梗,發誓要報復呂端。

一次,呂端生病在家調理。

李惟清趁呂端不在朝中,四處羅織呂端的罪狀,向宋太宗告發。

一石激起千層浪,朝中大臣議論紛紛。

有替呂端說好話的,也有不明真相而指責呂端的。

呂端聽說這件事情後卻不以為然,既沒向宋太宗澄清事實,也沒和李惟清計較,而是平靜地說:"我為官多年,廉潔奉公,從來沒做過對不起別人的事,難道我會怕一些流言嗎?"呂端這種不拘小節的心態,也被人認為是"糊塗"。

公元997年,宋太宗臥病在床,病勢日漸沉重。

呂端和太子趙恆每日入宮問疾。

當時得寵的大宦官王繼恩擔心太子繼位後,會第一個廢黷自己,便暗中勾結李昌齡、李繼勛、知制誥胡旦等人,企圖擁立宋太宗的長子趙元佐為皇帝,並得到了宋太宗夫人李皇后的大力支持。

等宋太宗駕崩後,李皇后馬上命王繼恩召見呂端,準備逼迫他同意讓趙元佐當皇帝。

其實,呂端對他們的陰謀一清二楚,現在聽到李皇后召自己入宮,料想宮中必有變故。

他當機立斷,將王繼恩囚禁起來,然後自己入宮覲見李皇后。

李皇后對呂端說:"皇上駕崩,擁立皇長子為帝是符合常規的。

你要看清形勢。

"呂端立即就頂了回去:"先帝生前立了太子,就是為了應對今天的形勢。

現在,先帝剛剛去世,您怎麼能不遵循他的意願呢?"李皇后無言以對。

呂端馬上宣讀宋太宗的遺詔,率領百官擁立太子趙恆繼位,即宋真宗。

宋真宗登基後,坐在大殿上,垂簾接受百官的朝拜。

呂端站在殿下,卻不肯下跪。

他要求侍從捲起帘子,走到殿前確認御座上是宋真宗後,才退到殿下,率領群臣叩首跪拜。

接著,呂端又讓宋真宗將那幾個謀反的臣子流放到外地,徹底平息了這場宮中政變,確保了大宋江山的穩固。

功名利祿是世人最渴望得到的東西,始終不肯放下。

而呂端對此十分淡漠,甚至覺得可有可無。

也正是如此,他才給世人留下了"糊塗"的印象。

雖然在小事上表現得很糊塗,但在大事上,呂端卻能把握方向,絕不糊塗,堅決尊奉宋太宗的遺命,擁立趙恆為帝。

呂端經歷兩代帝王,在多年的宦海沉浮中幾乎是一帆風順,沒遇到過什麼挫折。

這與他大事不糊塗、小事糊塗了事的心態有很大關係。

對於現代人來說,遇到一些小事不妨"糊塗"而過,不必記掛在心,這樣才能過得輕鬆、洒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宋朝有一個宰相,因為毛主席的一句話名揚天下

中國歷史上幾乎每一次的皇位交接都會引起一系列的爭鬥,太子之爭引起的朝廷分裂、大臣之間的黨爭的例子數不勝數。不過在北宋有一宰相在立太子這件大事上不糊塗,確保了政權的平穩交接。今天要跟大家講的是北宋...

宋真宗差點失去皇位 多虧呂端機智平息政變

宋真宗差點失去皇位 多虧呂端機智平息政變宋真宗趙恆,原名德昌,後改名元侃,被冊封為太子後又改名為趙恆。他本是宋太宗趙光義第三個兒子,即使是被冊封為太子之後,也差一點沒能繼承皇位,一場未遂的政變後...

如果沒有此人,宋朝第三任皇帝可能是個瘋子!

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講到,宋太宗趙光義是一個不幸的父親,他好不容易當上皇帝,除掉了弟弟趙廷美、侄子趙德昭和趙德芳,把皇位限定在自己一家,但是他的兒子卻出了問題:大兒子趙元佐因為叔叔趙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