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文史侃 :趙匡胤勸武將讀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建隆三年 (962年)二月的一天
宋太祖趙匡胤對近臣說:
「朕欲武臣盡讀書以通治道,何如?」
結果
「左右不知所對。
」
趙匡胤畫像
北宋剛剛立國,周圍強敵環伺,馬上得天下的太祖皇帝突然說以文治國,群臣自然難以理解。
不過
如果放在五代十國的
時代大背景下來看
趙匡胤的此種考慮並不難理解
五代十國,兵禍連綿,當皇帝是個 「高危職業」
藩鎮節度使在外擁有重兵,一些宿將在中央典領禁軍,對於手掌兵權的這些人來講,過把皇帝癮是潮流所向。
趙匡胤自己就是以殿前都檢使這一武將的身份發動兵變取代後周的,他當然明白兵權的重要性。
趙匡胤當了皇帝後,就吸取歷史教訓,削奪兵權,為大宋王朝立下了 「重文輕武」的 「家法」。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建隆三年 (962年),趙匡胤在太廟寢殿的夾室里立了一塊誓碑,其中有一條誓詞
「不得殺士大夫及上疏言事者」
《宋史紀事本末》記載
趙匡胤對趙普說: 「五代方鎮殘虐,人民深受其害。
朕欲選幹練的儒臣百餘人分治大藩,即使都貪濁,也比不上一個武人。
」
在宋太祖看來,任用文士可能產生的危害遠不及武人來得大,更不會像武人那樣危及政權的根本。
不管趙匡胤的本意如何,隨著一系列政策、制度的實施,重文輕武愛讀書成為了有宋一代的普遍風氣。
趙匡胤出身行伍,卻酷愛讀書。
他隨同後周世宗攻打淮南時,有人告發他私載貨物達數車之多,一檢查,發現其實是數千卷書籍。
周世宗問,你是武將,應該花心思在堅甲利兵,帶著這麼多書幹什麼?
趙匡胤回答,臣承蒙陛下用為將帥,擔心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務,所以弄來很多書隨時觀看,就是為了學知識、廣見聞、增智慮啊!
周世宗聽了趙匡胤的回答,越發欣賞他了。
讀書多了,
趙匡胤偶爾也能吟上兩句詩
宋代陳郁 《藏一話腴》記載
有一次,趙匡胤和幾個朋友相聚,大家興致盎然,徹夜長談。
翌日清晨,東方破曉,太陽冉冉升起,在座的某人觸景生情,隨口吟了一首 《詠日》。
眾人紛紛叫好。
唯獨趙匡胤聽了之後不以為然,認為詩句雖然工整,卻沒有什麼氣勢。
趙匡胤就當場作了 《詠日》
欲出未出光辣達,
千山萬水如火發。
須臾走向天上來,
逐卻殘星趕卻月。
這首詩用字粗陋,對仗也不押韻,
但意境開闊,霸氣外漏,
自然也受到了大家的稱讚
當時,趙匡胤還未發跡,但這首詩已經顯露出了他的志向,同時也讓他覺得,身為武人而多讀書更能獲得尊重。
是故,趙匡胤黃袍加身後才會說出 「朕欲武臣盡讀書以通治道」的話,
這一方面是他深思熟慮之後的治國綱領
另一方面也是想告誡武臣們,
不要一門心思放在用兵上,
要多讀書才能通曉真正的治國之道。
趙匡胤逸事連連看
北宋以前,有個說法叫「三公坐而論道」,意思是在朝廷開會時三公以上的大臣是有座位的,但是他們的這個待遇,被趙匡胤取消了,目的是降低他們的待遇,加強君主專制。
趙匡胤登基的第二天,朝會時仍然賜座。
宰相范質開始奏事時,趙匡胤說最近我眼睛不好使,你把奏章拿近點給我看。
待范質離開座位朝他走來,他暗中吩咐宦官把范質的座位撤走了,范質起身把奏章交給皇上,想回到原位時發現座位不翼而飛,頓時有點不知所措。
從此以後,三公和其他大臣們一樣,只能站著和皇帝說話了。
趙匡胤經常在後苑用彈弓打麻雀玩,一位大臣不滿,說有急事求見,他見所奏之事很平常,很是生氣,問他幾個意思,得到的回答是「事情再小也比打麻雀重要。
」
趙匡胤頓時火起,取下身上的佩斧,用斧柄猛撞那位大臣的嘴,撞落兩顆牙齒。
大臣吐了一口鮮血,不聲不響地把牙齒撿起來揣進懷裡。
趙匡胤火更大了:「你把牙齒藏起來,難道想起訴我不成?」
大臣說當臣子的雖然不能起訴陛下,但是史官是可以把這件事原原本本地記下來的。
趙匡胤馬上轉怒為喜,賜給那位大臣很多金帛。
圖文綜合來源:遼寧日報、南京日報、新華網、光明日報等
宋朝為何總是被外族欺負 他的這一句話打開了盛世也埋下了禍根
導語: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雖然武夫出身,但在登上帝位之後,不僅致力在軍制上進行改革,並且確立了一套偃武修文、倡導文教的治國方略。其中最精典的招數,那就是「杯酒釋兵權」了。如果說「杯酒釋兵權」是因...
趙匡胤詩興大發做2句詩,數百年無人能續寫,朱元璋大笑:我來寫
說起作詩,我們首先想到的是歷代聞名的文人騷客,其中不乏達官顯貴,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首百年無人對的一首半詩卻是出自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而對出下半闕的人卻是與他毫無交集的另一位開國皇帝——朱元璋。...
宋朝是一個怎樣的朝代?承上啟下,國富民強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時代,根據首都及疆域的變遷,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宋朝並不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但相對而言,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之一,儒學復...
一面普通的宮女梳妝鏡,引發了北宋政壇地震,也是重文輕武原因
熟悉北宋歷史的童鞋都知道,那是一個文學家、思想家輩出的時代,從根本上改變了五代以來「重武輕文」的吏治風氣,文人成為政壇的主宰。但從吏治走向文治這一重大改革,竟然起因於一面銅鏡,不禁感嘆,洪荒歷史...
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宋太祖竟然怕史官?
宋太祖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原來是五代十國時期周朝的臣子,可以說與當時的君主柴榮具有非常好的感情,跟隨著柴榮征戰疆場,柴榮也算得上是一代明君,對雄才大略的趙匡胤也是非常的器重與青睞,可以...
皇帝送給大臣一箱禮物,大臣打開後竟是金子,然後慌忙跪下來磕頭
中國歷史上三十多位開國皇帝中,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是一位不得不說的皇帝,此人恐怕是歷代開國皇帝中誅殺功臣最少的,甚至沒有誅殺任何開國元勛。趙匡胤出身不算好,以至於21歲的趙匡胤不得不四處求助...
宋代皇帝們為何重文輕武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首詩寫的正是北宋重視讀書人的景況。就皇權時代而言,宋代以前的中國人,可以稱得上偉大-——創造著,體驗著,發現著,說自己想說,想自己所想,生機...
宋太祖趙匡胤手下為何多貪財好色之徒?
宋太祖趙匡胤(927-976年),宋朝(960-1279年)的開國皇帝。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鎮定二州」的名義,謊報契丹聯合北漢大舉南侵,領兵出征,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代周稱帝,建立宋...
宋太祖與大臣議事,謊稱眼花撤掉三把椅子,打破一個千年朝堂規矩
趙匡胤出生軍人家庭,後來又發動陳橋兵變,趙匡胤在行軍打仗時一直是一個雷厲風行的人,在建立宋朝之後他也是一直如此,這一點和明太祖朱元璋差不多。不過在處理開國功臣的問題上,他們的做法卻是截然相反,...
宋太祖趙匡胤為什麼沒有像漢劉邦那樣大殺功臣?
公元960年正月。後周的大將趙匡胤在眾多部下的推崇之下,在陳橋驛發動了兵變建立了宋朝,取代了後周小皇帝柴宗訓,取得了中國北部的統治權。但是就在趙匡胤坐上寶座的第一年,他就通過杯酒釋兵權的方式,解...
宋太祖殘詩一首,敬請各位高才來接
宋太祖趙匡胤,雖黃袍加身當得皇帝,出身行伍,但是他也非常喜歡讀書。不過底子薄弱,所以不可能像一些大文人一樣出口成章,但是宋朝畢竟是一個文化繁榮的朝代,作為開國之君的他也並不是太落後。趙匡胤一生也...
黃袍加身 趙匡胤的傳奇一生
宋太祖趙匡胤有許多傳奇之處,他從生到死都是充滿著傳奇色彩,趙匡胤出身將門,據說還有傳世武學太祖長拳。趙匡胤出生時赤紅的光照滿屋子,奇異的香味過了一晚上都未散去。身體上有金色,三天都未改變。長大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