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普通的宮女梳妝鏡,引發了北宋政壇地震,也是重文輕武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熟悉北宋歷史的童鞋都知道,那是一個文學家、思想家輩出的時代,從根本上改變了五代以來「重武輕文」的吏治風氣,文人成為政壇的主宰。

但從吏治走向文治這一重大改革,竟然起因於一面銅鏡,不禁感嘆,洪荒歷史都是由細節推動的。

讓我們把目光回溯到1050年前的北宋,小編就和各位親聊聊這個巧合是如何發生的。

公元966年的五月,即大宋乾德四年,因為有一批前朝後蜀的宮女來到北宋皇宮再就業,所以開國皇帝趙匡胤經常會巡視後宮,和她們聊聊天。

這一日,趙匡胤在某後蜀宮女的梳妝檯上見到了一面斑駁的銅鏡。

銅鏡稀鬆平常之物,但趙匡胤不知怎麼就對這面銅鏡產生了興趣,他翻將過來,誰能想到,銅鏡背後赫然落款「乾德四年製造」。

細心的讀者一定會發現,按照落款來看,這面銅鏡乃今年最新款,但為何看起來斑駁不堪,顯然一面舊鏡啊。

趙匡胤也發現了這個矛盾,心裡想不明白,就想問問身邊的飽學之士問問到底是怎麼回事。

他選擇的是看起來很有學問的宰相班子,結果令他大失所望。

這些人毫無平時朝堂上的牙尖嘴利,各個面面相覷,吐不出一個字來。

趙匡胤心裡氣,平時好吃好喝的養著你們,結果遇到真章了,一個屁都放不出來。

氣鼓鼓的宋太祖不甘心,都說大宋人才輩出,一定有人能解釋這件事。

他又找到學士竇儀、陶谷二人請教。

十五歲就能寫出錦繡文章的竇儀脫口而出:「這面舊銅鏡顯然是前蜀所制,因為前蜀主王衍曾用過『乾德』這個年號。

」宋太祖找來使用這面銅鏡的後蜀宮女對質,果真無錯。

謎底雖然被揭開了,但趙匡胤心裡卻結了一個大疙瘩,對范質、王溥、魏仁溥組成的宰相班子不學無術、知識貧瘠大為光火。

不僅銅鏡來歷說不清,最可氣的是本朝改元竟然用了前朝的年號,大宋顏面何在?要說宰相班子沒文化,顯然是冤枉了他們。

雖非鴻儒,范質、王溥都是五代進士出身,魏仁溥也曾做過地方公務員,撰寫文書也是輕車熟路,怎麼著也得算作讀書人。

雖然讀過書,但作為宰相班子,知識水平顯然不足,趙匡胤生氣的是這個。

一個年號問題,引發了趙匡胤深深的憂慮,吾乃武將出身,但整個領導集體不能沒有文化。

他認定「宰相須用讀書人」,什麼樣的讀書人才能勝任宰相之職呢?

竇儀像

竇儀可以,趙匡胤心裡認定他了,銅鏡事件之後,太祖每每在朝堂之上誇獎竇儀「有執守」,「欲用為相」。

按道理講,竇儀要轉運了。

但朝中有人不想,以趙普為首的一眾大臣暗地勾結行成排竇聯盟,多次在趙匡胤面前給竇儀穿小鞋,太祖不得已放棄了這個想法。

趙匡胤其實心裡明鏡似的,竇儀是真正的讀書人,也是宰相之材,但開國之初事務繁雜,一些執行力強的人更容易取得突破。

他要的宰相,不是博聞強識的大學教授,而是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實幹家,開拓者。

從這個角度來看,趙普等人的阻撓也有道理。

最後宰相讓誰來當了呢?沒錯,趙普。

他的本事在於處理政府日常公務,業務能力強,文化水平並不高。

趙匡胤仍然堅持「亂世用武,治世用文」的觀點,咂摸了一圈,發現趙普值得培養成宰相,但不符合自己「宰相須用讀書人」的選材標準,話都說去了,不能打自己臉啊!所以,趙匡胤常常勸趙普多讀書,刺激趙普:「你看看身邊都是大儒,若卿不苦讀,不覺得羞愧嗎?」有句話叫,讓員工做到,領導先要做到。

趙匡胤武將出身,自覺幼年只舞槍弄棒,忽視了文化理論方面的學習,造成後周身居顯位時,常力有不逮,他覺得這是讀書少的緣故,所以行軍打仗常拉著幾車書,雖在軍中,手不釋卷,增長見識和智慧。

趙普像

趙普聽進去了,遂手不釋卷,每天下班後也不出去應酬,回到家後關上門苦讀,「經史百家、常存几案,強記默識」特別是對《論語》非常感興趣,趙普人前常言:「半部《論語》治天下」,一生三次為相,用讀書精進自己,讓自己成為文化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超級宰相。

趙匡胤希望大宋變成一個文武兼備的理想國家,文臣懂武,武將通文,長治久安。

可能號召讀書的活動搞的太好,後代皇帝竟然把宋朝搞成了一個「重文輕武,崇文抑武」的國家了,顯然違背了宋太祖的初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乾德二年趙普拜相

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宰相范質因年老多病加上權利縮減就想辭去宰相之職,同為宰相的王溥和魏仁浦也有此想法。在趙匡胤的一系列集權政策中,宰相的權利大不如前,他們也知道了之所以能繼續做宰相,純粹是趙...

趙宋風流(十一)——宰相還須讀書人

趙匡胤要改年號,找來趙普等大臣們,讓他們定一個以前沒有用過的,最終確定了用「乾德」。乾德三年,大宋已平滅後蜀,一些後蜀宮人進入大宋宮廷。這一天,後宮之中突然出現一塊銅鏡,背面刻有「乾德四年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