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謎案:杜太后臨終前,究竟有沒有留下「兄終弟及」的遺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宋太祖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是一位對歷史影響頗大的傳奇女性。

然而,她的這種影響,並非像漢代的呂后和唐代的武后那樣直接干預朝政,而是以建議的方式傳達給自己的兒子趙匡胤。

比如,在兒子趙匡胤即位後、冊封自己為皇太后的典禮上,杜太后故意面露難色,讓大臣們不知所以然。


最終,在大臣們的詢問下,杜太后才說出了自己的擔憂——擔心自己的兒子會駕馭不住大臣,出現第二個「黃袍加身」的現象(苟或失馭,求為匹夫不可得,是吾所以憂也)」

三年後,宋太祖趙匡胤在一場宮廷晚宴上,也當著石守信等一眾將領,表達出了這種意思。


趙匡胤建議他們在充裕的物質環境中,安享晚年,以減少君臣之間的猜忌(不如多積金、市田宅,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君臣之間無所猜嫌,不亦善乎)。

於是,次日石守信等人便主動交出了兵權。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史料上記載,是宰相趙普反覆倡議後,宋太祖才最終下定決心,解除了石守信等人的兵權。

其實,最先警告趙匡胤的,是他的母親杜太后。

前面舉的這個例子,是杜太后看到了後周因為武將「被黃袍加身」而滅亡的經驗教訓,而特意提醒自己剛剛成為皇帝的兒子。


那麼,杜太后在臨死之前,有沒有特意提醒一下兒子趙匡胤,避免本朝也出現因為皇帝年幼而被武將篡位的現象呢?

下面,我們來根據史料分析一下這種情況出現的機率有多大?

宋太祖趙匡胤,出生於後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稱帝時,年僅三十三歲。

而杜太后去世,則是發生在建隆二年,也就是趙匡胤三十四歲的時候。

此時,趙匡胤唯一的兒子德昭,還是個幼兒。

根據杜太后為人母的性格,臨終之前勢必會提醒一下兒子趙匡胤——如果他一旦有什麼不測,皇子又年幼的情況下,最好把皇位傳給他的弟弟,以穩固他們趙家的天下,避免出現皇帝年幼而被武將篡位的現象。

但是,如果說像頗具爭議的史料中所記載的那樣,杜太后臨終前,執意讓兒子趙匡胤死後把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就有些說不通了。

因為,此時的趙匡胤,正值壯年,才三十四歲。

武將出身的他,體格非常的健壯。

如果他能夠活到五六十歲的話,他的兒子也已經長大成人多年,已經完全沒有必要再為這個而擔心。

反而,此時會因為「兄終弟及」的緣故,雙方會有為了皇位而互相殘殺的隱患——如同春秋時期的宋國那樣,幾十年不得安寧。

然而,因為千百年來的那個神秘傳聞——「燭光斧影」。

不管是杜太后的臨終遺言,還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去世,都為世人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真想已經不得而知。

參考史料:《宋史·杜太后傳》《宋史·太祖本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別被傳說騙了!「杯酒釋兵權」沒那麼簡單

「杯酒釋兵權」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君臣故事,講的是宋太祖趙匡胤利用一次與大將們喝酒的機會解除了他們的兵權,保障了政權的長治久安。這個事情看似簡單,實則原因和真相異常複雜,今天功德君就為大家講解一下...

歷史上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三下南唐」呢?

在民間流傳著宋太祖三下南唐的故事,無論是小說還是戲劇,都將這一故事演繹得鮮活生動。由於時代久遠,關於這一事件的史料記載很少,我們無從考證它的真實性。當然,我們不能否認它曾經真實發生過。但是從現在...

開國的一頓酒宴,竟然影響大宋的未來走向!

說起大宋,就不得不提起那段「窩囊」歷史,被遼打,被西夏打,被金人打,最後被蒙古滅國,整整300餘年的宋史,讀來總覺得憋屈,那小夥伴可能要問了,宋為何不能像唐朝一樣征戰八方平四海呢?這一切的一切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