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真的是曹操的第一謀士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郭嘉,傳說中三國第一鬼才。

很多人喜歡郭嘉是受到《三國演義》和周邊小說遊戲的影響,認為荀彧、賈詡都比不上郭嘉。

那歷史上真實的郭嘉是怎樣呢?

郭嘉其人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人(今河南禹州)。

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

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

諡曰貞侯。

他同荀彧、賈詡、荀攸、程昱並稱為曹操手下的五大謀士,世人稱他為「鬼才」。

《三國志》中這樣評價郭嘉:「嘉深通有算略,達於事情」。

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慧眼識主

郭嘉在少年時代就展露出非凡的智慧,最早的時候投在袁紹門下。

袁紹當時對郭嘉以厚禮待之,但數十日之後,郭嘉看出袁紹只效法當年周公禮賢下士之舉,但卻不知曉用人的奧秘,預言到:「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毅然的離開了袁紹。

郭嘉的眼力真是毒辣,只在短短數十日便揪出了袁紹的弱點——「多端寡要,好謀無決」。

後來,曹操頗為器重的謀士戲志才去世,在傷心之餘便寫信給荀彧,讓他推薦一位謀士,荀彧便向曹操引薦了郭嘉。

曹操召見郭嘉,縱論天下大事,初次見面就對郭嘉評價很高:「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

而郭嘉也大讚曹操:「真吾主也。

屢獻奇謀

三國時期,天下大亂,各路諸侯割據一隅,虎爭天下。

在這種情況下,郭嘉對一個個敵手心理狀態的準確判斷,便常常成了曹操獲勝的關鍵。

  • 十勝十敗論

提到郭嘉的謀略,首先想到的自然是他最為著名的「十勝十敗」論。

官渡之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曹操對戰勝袁紹信心不足,為了鼓舞曹操,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他一連舉出十條理由,以證明「公有十勝,紹有十敗。

」郭嘉的分析很具說服力,不但振作了曹軍將士的鬥志,更助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標。

同時,郭嘉也正式確立了自己在曹操軍事智能團中的核心地位。

  • 大敗劉備

曹操大軍與袁紹在官渡相持不下。

曹操擔心劉備突然發難,在背後捅上一刀。

正面的強敵已難於應付,曹軍還能不能分出兵馬迎擊劉備呢?郭嘉偏偏說「可以」,而且事不宜遲。

郭嘉分析道「袁紹向來優柔寡斷,不會迅速作出反應。

劉備人心未歸,立足未穩,迅速進攻,他必敗無疑。

然後再回師對付袁紹,這是改變腹背受敵的最好機會,決不能失去。

」於是,曹操舉師東征,大破劉備,俘虜了劉備的妻子,擒了關羽。

情況正如郭嘉所料,袁紹果然還沒有作出反應,劉備就已被擊敗,可見郭嘉對局勢的判斷十分準確。

  • 預言孫策之死

也是在曹操與袁紹相持官渡之時,江東豪傑孫策,準備發兵偷襲曹操位於許都的根據地。

與袁紹相持中已經處於劣勢的曹操,根本不可能再抽出兵力保衛許都。

而一旦許都失守,曹操陣營將立刻分崩離析。

此時曹營中人心動亂,不少人開始暗中向袁紹獻媚,準備為自己留條後路。

在此緊急關頭,郭嘉預測說:「孫策剛剛吞併了江東,所誅殺的都是些英雄豪傑,他是能讓人效死力之人。

但是孫策這個人輕率而不善於防備,雖然他擁有百萬之眾,卻和他一個人來到中原沒什麼兩樣。

如果有刺客伏擊,那他就不過是一人之敵罷了。

在我看來,孫策必定要死於刺客之手。

」孫策到了江邊,尚未渡江,果然被仇敵許貢的門客所殺。

雖然不排除巧合的可能,但是郭嘉能預見孫策之死,也充分體現了他的神機妙算。

  • 下邳之戰

曹操出兵攻打呂布之時,將其圍困在下邳,呂布堅守不出,戰爭出現僵持的局面,曹操準備撤軍。

郭嘉在此時卻有不同的見解,他以項羽為例規勸曹操,提出「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便不久於敗亡」的觀點,勸曹操急攻。

曹操依策而行,一面攻城,一面決堤水淹下邳,最終攻克下邳。

英年早逝

曹軍在白狼山奇襲烏桓主營,俘虜了20 余萬人。

走投無路的袁尚投奔了襄平公孫康。

曹軍到了易城,郭嘉覺得推進的速度太慢,進言道:「兵貴神速。

現在千里遠征,輜重太多,行進緩慢,被對方有所覺察必然就要做防備。

不如留下輜重,輕兵速進,攻其不備。

」後來,這一戰成為了中國戰爭史上「兵貴神速、奇兵制勝」的經典戰例。

曹操依照郭嘉的計謀,果然打的烏桓軍士措手不及,首領蹋頓也被擊殺。

這次行軍路況極端惡劣,沿途有長達二百里的地段乾旱無水。

當糧食吃光以後,曹軍將士又不得不先後殺了幾千匹戰馬充飢,才艱難抵達目的地。

同年秋天,遼東太守公孫康帶著袁尚的首級前來投降。

曹操根據郭嘉的計策終於徹底平定北方,統一整個黃河流域以北地區。

在從柳城回來的途中,因為水土不服,氣候惡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勞過度,郭嘉患疾病去世。

郭嘉在曹操軍中的重要地位是無人可以替代的,對此曹操本人亦深有體會,不然他不會在赤壁戰敗後的退卻路上,發出這樣一聲孤猿泣血般的哀嘆:「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歷史中的郭嘉和小說的不同之處

1出場時間不同

小說中稱荀彧向曹操舉薦程昱,程昱推薦郭嘉。

據史實記載,郭嘉其實是由荀彧舉薦給曹操的。

2私生活的記載

在《三國志.魏書.郭嘉傳》中曾記載到曹操手下的官員陳群因郭嘉行為上不夠檢點奏了他一本。

演義中沒有提及太多工作之外的生活,也許是因為節奏太快人物太多,作者根本來不及表述。

3在曹營的地位

《三國志》中,荀彧進入權力中樞後繼承人是荀攸和戲志才,直到戲志才死後郭嘉才「表為司空軍祭酒」。

這個司空軍祭酒,是曹操首創,到底是個什麼官,多大權利不得而知,有人猜測是因為曹操器重郭嘉才新立官職,但是未嘗不是因為沒有合適的職位或者還不信任郭嘉才如此。

演義寫郭嘉一入曹營就平步青雲與程昱等人平起平坐,並和荀攸同封行軍教授。

在郭嘉為曹操服務的十一年期間,極受曹操重用,為其統一中國北方立下卓越功勳。

但很可惜郭嘉年僅38歲便英年早逝,成為曹操心中的一大痛事。

關於誰是三國第一謀士一直飽受爭議,其實「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在三國的眾多謀士中,無論是諸葛亮、荀彧還是賈詡,都有各自擅長的領域,從曹操「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的嗟嘆中可見,郭嘉掌控大勢的能力在曹營中無出其二!赤壁之戰敗而三足鼎立,倘若郭嘉在,或許,三國歷史真的要大幅改寫...

作者:「還原社」公眾號(hysociety)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曹操手底下誰才是第一謀士

三國時期,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最重要的是其身邊的謀士眾多,那麼誰是曹操底下誰是第一謀士呢?郭嘉,堪稱三國第一謀士,字奉孝,潁川陽翟人。

三國第一謀士 竟然不是諸葛亮

郭嘉的謀略肯定是比諸葛亮強的,諸葛亮僅僅長於政事,對於用兵打仗當軍師沒有任何出彩的事跡,而郭嘉是曹操早期最重要的謀臣,在幾次關鍵性戰役都有出彩表現,可以說是曹操最喜歡的謀臣。下面是郭嘉的生平,主...

曹操第一謀士郭嘉真的不如戲志才嗎?

前幾期小編寫過一個三國謀士排名,其中把郭嘉分進了超一流謀士檔,許多人有意見,說郭嘉就是曹操的一個管家,也只是戲志才死後的替代品,如果戲志才在世,郭嘉肯定不如戲志才,我們這期就談談戲志才跟郭嘉究竟...

天生郭奉孝----鬼才郭嘉與諸葛亮擦肩而過

建安十二年(207年)。這是個特殊的年份,兩位重量級謀臣郭嘉和諸葛亮擦肩而過,郭嘉撒手離去,諸葛亮正式出山。易中天《品三國》對郭嘉的評價:神機妙算,當機立斷,出奇制勝,隨機應變,料事如神,敢出險...

歷史名人:郭嘉屢獻奇謀、大放異彩……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東漢末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

郭嘉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看完才知道

三國里群雄逐鹿,政權動盪,時勢造英雄,在這個紛亂的時代,出現了很多傑出人才,但有一位奇才,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可惜英年早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里曾這樣描述他:「天生郭奉孝,豪傑冠群英。...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之郭嘉

郭嘉(170-207),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謀士,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後於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他先在實力較強的袁紹軍中出謀劃策,後來發...

他若不是早逝三國的歷史將會改寫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

閒敘歷史之—自古三國多謀士「奉孝篇」

人常言,自古三國多謀士。哎,說起奉孝不盡悲從中來。英年早逝的他為三國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讓人不禁感嘆「憶長今,聞斷魂,往事隨風,今生痛駝鈴,惜也,悔也!」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認識一下這位在三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