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曾高中狀元,如果他還活著,趙匡胤根本不能黃袍加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王朴

北宋的建立者趙匡胤登基後,一天路過功臣閣,風吹開半邊的門,趙匡胤正好面對殿內王朴的畫像,他肅立不動,整理御袍,恭敬鞠躬。

隨從問道:「陛下貴為天子,他是前朝的大臣,對他的禮遇為何如此之重?」趙匡胤以手指袍說:「如果這個人還活著,朕穿不上這件黃袍。

王朴何許人也?《周書》卷一百二十八「列傳八」云:「王朴,字文伯,東平人也……朴幼警慧,好學善屬文。

漢乾祐中,擢進士第,解褐授校書郎。

」史籍記載,王朴生於唐天佑二年 (公元906年),卒於五代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後漢乾佑三年(公元950年)高中廷試榜首,隱帝劉承佑欽點狀元。

柴榮

縱觀青史,我國古代800多名狀元中被專為立傳的雖非絕無僅有,但委實鳳毛麟角,而王朴躋身其中,這就充分說明該人絕非等閒之輩。

史籍說「朴幼警慧,好學善屬文」應不是溢美之詞。

先看其簡歷:後周廣順三年(公元953年),皇子柴榮封為晉王,王朴被拜為右拾遺、開封府推官; 柴榮登基,王朴歷任比部郎中、左諫議大夫、左散騎常侍、端明殿學士、知開封府事;顯德三年(公元956年),周世宗南征凱旋,升王朴為樞密副使;後又遷為樞密使,檢校太保。

仕途暢通,青雲直上,大權在握,年屆五十即步入輔國重臣的行列。

柴榮畫像

王朴為什麼如此幸運呢?是靠小聰明?是靠拍馬屁?還是靠與周世宗的私交?其實都不是。

他靠的是慧眼,靠的是大聰明,靠的是多才多藝,靠的是真才實學。

《周書》卷一百二十八「列傳八」記載,在漢乾佑時,王朴「依樞密使楊邠,館於邠第。

是時漢室浸亂,大臣交惡,朴度其必危,因乞告東歸。

未幾,李業輩作亂,害邠等三族,凡游其門下者,多被其禍,而朴獨免」。

這就是慧眼!慧眼能俯瞰身處其中的大環境,洞穿身外的政治風雲。

要不是靠這雙慧眼,「度其必危,乞告東歸」的話,王朴的腦袋恐怕也就與楊邠等人的腦袋一塊搬家了。

後周世宗劇照

周世宗第三次南征,讓王朴「便宜從事」留守開封。

既然「便宜從事」,那就有權按照自己的意願干點事了。

幹什麼好呢?那就整治整治京師開封的市容市貌吧。

於是,王朴仔細視察了開封的大街小巷和城市布局,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新的城市規劃。

並且迅即進行了拆遷和重建。

《新五代史·周臣傳》說:「世宗征淮,朴留京師,廣新城,通道路,壯偉宏闊,今京師之制,多其所規為」。

《舊五代史》卷128「王朴傳」說王朴在任開封知府和東京留守期間,為拓廣京城,匠心獨運,「凡通衢委巷,廣袤之間,靡不由其心匠」。

他雷厲風行,不畏權勢,僅用十幾個月的時間即告完工。

這個進度,即使在具有大量現代化工程機械的今天,亦不屬慢。

宋人王銍《默記》引宋蘇耆《閒談錄》云:「朴性剛烈,大臣藩鎮皆憚之」。

在拆建工程中,王朴對鄉校之類的監工不負責任和消極怠工十分生氣,在大街上就把其中的一人抽了幾十鞭。

被打的人報怨說:「我馬上就要宣補鄉虞候了,怎麼能這樣處理!」。

王朴聽說後,「命左右擒至,立斃於馬前」。

周世宗柴榮知道後,笑著對近臣說:這小子真是個大笨蛋,去王朴面前自誇能宣補什麼鄉虞候,正是該死。

看來王朴的確是剛烈,脾氣不小。

那麼,王朴的剛烈脾氣是不是專來對付小人物而不敢對付大人物呢?宋人王禹偁 《五代史闕文》講到這樣一個故事:周顯德中,王朴和魏仁浦同為樞密使。

趙匡胤掌禁兵。

一日,有殿直乘馬誤沖了趙匡胤的導從隊伍。

趙匡胤秘密找到殿直,指責殿直無禮。

事情過去後,魏仁浦還是令徽院勘詰,要治殿直的罪。

王朴對趙匡胤說:「你太尉的名位高,殿直,也是廷臣呀,他與您都是同為皇上辦事,太尉不宜如此」。

這位未來的宋朝皇帝聽了這些不軟不硬的話,也只好唯唯而出。

影視劇中柴榮的形象

王朴通曉音律,對音樂和音韻頗有研究,見解也頗有獨到之處。

《新五代史》載:顯德六年正月,他奉詔考正雅樂,「依京房為律准,以九尺之弦十三,依管長短寸分設柱,用七聲為均,樂成而和」 定七聲,立新法,使七均、十二律、八十四調再現。

他著的《律准》不但被皇家認可,詔有司依調製曲,而且被世人譽為「新法」得以行世,直到今天,仍為專家學者所重視。

《中國音樂詞典》和樂律學都把《律准》定為「王朴律」。

清代刊行的《周命王朴作律準定大樂論》一書,當前正在網際網路上熱賣。

王朴「多才多藝」,他不僅精通音律,對於天文歷算、陰陽堪輿也有精到的理解和貢獻。

《新五代史·王朴傳》就說他「為人明敏多才智,非獨當世之務,至於陰陽律歷之法,莫不通焉」。

他曾與顯德二年奉旨校定大曆,「削去近世符天流俗不經之學」,制訂了《顯德欽天曆》。

王朴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以上所述,對於王朴來說,真的不算什麼。

他一生中書寫的最輝煌的一頁是他的《平邊策》。

這篇策論,極有代表性地展現了他這個文人的政治眼光和卓越的軍事才能。

《平邊策》的忠實運用,為柴世宗吞併南方各割據政權,抵禦北方強敵遼國,消滅北漢,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正是這個原因,才使王朴的名字永駐史冊。

趙匡胤黃袍加身畫像

周世宗柴榮即位後,他不但繼承郭威重農恤民的政策,任命王朴等能臣,浚通漕運,發展文教,還決意一統天下,「銳意征伐」,在親敗劉旻於高平後,「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

為了慎重起見,他數次召集群臣,讓他們發表意見和建議。

結果是大多數不贊成用兵,只有包括王朴在內的少數人則力主用兵。

在此情況下,世宗讓徐台符、王朴等二十餘人每人撰寫《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和《平邊策》兩篇策論。

二十餘人的策論,大多陳詞濫調,鮮有新意,世宗看得昏昏欲睡。

但是,當他看到王朴的策論後,眼睛為之一亮,再也坐不住了,心裡止不住叫好。

好文章!好謀略!我老柴就採用你王朴的高論來一統天下!

周世宗柴榮的墓地

王朴說了些什麼呢?

首先是治國方略:他強調要以德治國,指出唐晉失德出現的原因和惡果;接著指出鎮壓叛亂的必要性、緊迫性和方法;三是指出要納賢良斥小人,實行能者上庸者下,獎罰分明的清明政治;四是恪行節儉,輕徭薄稅,休養百姓,走民富國強之路;五是堅持開化,做到上下同心,人和將和,開創安定團結的政治大局。

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是與天意同,與天意同則無不成之功」。

重點是攻取之法:他主張,在戰略進攻上實行先近後遠、先易後難的方法,戰術上 「勿大舉,但以輕兵撓之」, 實行避實擊虛,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游擊戰爭的作戰原則,消耗敵人的財力;避敵之長,攻敵之短,在運動戰中摸清敵人的虛實,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他認為只有這樣,「則所向無前矣」。

在《平邊策》中,他劃定了「撓敵」的區域,戰略進攻的先後順序,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區域,必須以強兵攻之的區域,預言了戰局的結果。

趙匡胤劇照

《平邊策》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它像一盞光芒四射的燈塔,不僅為後周的航船指明了航向,也為之後的大宋巨輪指明了航向。

它的軍事戰略思想一直為以後各個歷史時期的軍事家和軍事集團所遵循。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平邊策》的確是一篇卓越的軍事論著,它應該在歷史著名軍事著作的長廊里占有一定的地位 。

正如《新五代史·周臣傳》所云:「其陳用兵之略,非特一時之策」。

事實勝於雄辯。

王朴提出的先攻南唐,取江北而控制南方各國,然後再取後蜀和幽州,最後解決契丹邊患的戰略思想,使後周柴世榮的平邊戰爭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南唐經三次征伐,自去帝號,割地請和。

長江以北,得十四州六十餘縣。

後又謀取後蜀,取秦、成、階、鳳四州。

顯德六年,屢敗遼師,燕南之地盡入後周版圖。

《平邊策》的準確預言,不但使柴世宗極其信服,就連那位王朴曾經的的小夥伴、取得大宋江山的宋太祖趙匡胤也對其敬畏非常。

就出現了文章開頭的宋太祖過功臣閣看到王朴像,整理御袍,肅然鞠躬的情景,可見王朴的厲害。

其實,宋太祖的話,並不是戲言,整理御袍,肅然鞠躬也不是危言聳聽。

他知道如果王朴在世,後周天下很可能不會易手,柴家禪位之說就無從談起了。

趙匡胤劇照

與趙匡胤英雄所見略同的還有王銍,他就說:「王朴仕周世宗,制禮作樂,考定聲律,正星曆,修刑統,百廢俱起。

又取三關,取淮南,皆朴為謀。

然事世宗才四年耳,使假之壽考,安可量也」。

言下之意與「御袍」之說可謂異曲同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五代時期後周皇帝柴榮(一代明君)

柴榮(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即後周世宗(954年-959年在位),是五代時期後周皇帝,在位六年。邢州堯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人,祖父柴翁、父柴守禮是當地望族。柴榮從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