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諸葛亮應該評價他智比天高,能力超凡?還是能力有限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到三國諸葛亮,現在無數三國愛好者基本分為兩方觀點。

一邊很多以演義為主的朋友認為諸葛亮智比天高,能力超凡。

劉備沒有諸葛亮之前一生顛簸,屢戰屢敗,只有在得到諸葛亮後完全依靠諸葛亮才節節勝利最終奪取荊州兩川建立蜀漢政權。

諸葛亮的能力貢獻甚至在整個中國史都能排進前三甚至第一。

另一邊則以三國志等史料分析,覺得諸葛亮能力有限,演義中劉備後期勝利其實諸葛亮本身都沒有參與,再後來劉備死後專權蜀漢,數次北伐卻成果微小,浪費國力。

甚至是後期蜀漢滅亡的引導者。

事實究竟如何呢?首先,正史對於諸葛亮的評價有一句:諸葛亮長於政務而短於謀略。

我覺得這句話本身還是確有道理,從正史記載的諸葛亮整個人生軌跡,事跡來看確實如此,但並不全面。

隱居襄陽,博覽群書,並且廣交名士,談古論今,談論天下大事,為日後走上仕途做積極準備。

諸葛亮隱居隆中,常常拿自己和樂毅、管仲相比,暗示建功立業才是他真正的價值觀。

諸葛亮長期隱居,積極準備,為他日後大展宏圖打下了堅實基礎。

他與劉備在隆中的談話,便體現出了他的雄才大略。

他對天下大勢了如指掌,分析透徹,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在隆中為劉備制定了一套日後稱霸天下的戰略步驟,經過驗證和證實,這是唯一的、正確的戰略步驟。

諸葛亮二十七歲時被劉備真誠打動,出山竭力輔佐劉備,開始了他忙碌、奔波的政治生涯。

他做事兢兢業業,憑藉自己過人的才智為蜀漢臣民百姓立下了汗馬功勞。

諸葛亮拒絕魏延的建議,不讓魏延部隊出子午谷。

當時三足鼎立,蜀國最弱,沒有能力與曹魏打持久戰,應該速戰速決,出奇制勝。

諸葛亮為保萬全而不用魏延之計,失去了快速進軍長安的機會,讓魏國有了調動軍隊的喘息之機。

諸葛亮作為蜀國最高軍事統帥,不顧全大局,錯失良機,實在是因小失大、謹慎過度。

劉備被曹操大軍追得入地無門之際,魏延前來投奔,卻因經常牢騷滿腹招致了諸葛亮的不滿。

面對優缺點並存的魏延,諸葛亮沒有正面對其進行教育,並有節制地加以引導,而是認為魏延日後必反。

諸葛亮病危之際,將同樣作為蜀軍高級將領的魏延排除在最後的會議之外,且密矚馬岱:「我死,魏延必反。

」這無疑判了魏延死刑。

諸葛亮對待魏延的態度,暴露出了他心胸狹窄,偏於主觀的缺點。

諸葛亮集優點於一身,積極入世,忠實誠信,為蜀漢霸業操勞一生。

他是儒家知識分子理想人格的化身,義無反顧選擇輔佐劉備,坦然面對人生。

美中不足的是他在一些戰爭策略上,用人用計欠缺周全考慮,或者謹慎過度,導致一系列慘重損失;事必躬親,嚴重影響後續人才的發展,甚至心胸狹隘,主觀審人審事,違背了「選賢舉能」的初衷和用人原則。

(《出師表》)儘管優缺並存,但值得肯定的是:他一心輔佐劉備集團,為蜀漢百姓造福,集軍政大權於一身卻毫無二心。

前半生逢戰必勝,盡情演繹出了他亮麗的人生,後半生儘管屢戰屢敗,但他依然積極準備,爭取下一場戰爭的勝利。

他的智慧,他的忠貞,他的謀略,深受蜀漢百姓尊崇和劉氏家族讚賞,《三國演義》的愛好者們更是贊口不絕,他的高風亮節,矢志不悔的高雅品質;他的高瞻遠矚、運籌帷幄的將才謀略,將永遠啟示和激勵著後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