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書心得大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一: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

《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

《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

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

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

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

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

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

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

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

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

他火燒新野,www.3lian.com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取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再說曹操。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

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瓮中之鱉。

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

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

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

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

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二:

說到袁紹兄弟(袁紹、袁術)想必會歷史的人都會偷笑。

因為他們兩個人一個比一個傻,一個比一個牛。

先說說倆兄弟小時候吧!袁紹是婢出,袁術是嫡出。

但袁紹品行裝得很好,而袁術卻原形畢露。

所以,大家對袁紹很好,但總好像看不起袁術。

袁術對這一點深感不滿,便指責大家說,你們不鳥吾,反而理吾家之敗子?大家說他傻不傻?傻,這當然是傻。

傻到什麼程度呢?傻到讓大家從此與他更疏遠,還常在背後說其壞話。

而袁紹呢?有點牛。

在兄弟相處的時候,袁紹常當眾諷刺袁術。

兄弟倆的童年就如此飄過。

也不免埋下仇恨。

到他們大了以後,一個叫董卓的梟雄稱帝,想「廢立」。

但他失敗了,只好將皇帝踩於足下,使其聽話。

這給了人們一個忠告——現在皇帝雖是弱不禁風,但要從名義上正面打擊,仍然是不大容易的。

但袁紹夠牛,沒有吸取到這個教訓。

他竟在不久之後,提出了「另立」。

當然,沒人傻到會去搶做這個皇帝,個個拒絕。

而袁術呢?更牛,還帶著點傻乎乎的。

袁術很快表態——反對!為什麼呢?因為他竟想「自立」!對於此「冤家對頭」要「自立」,袁紹當然不會給予支持。

於是,袁術終於忍不住了,便自己「單身一人」,爭當皇帝。

沒料,竟還真成立了一個新的zf。

但當然,下面是一片反對!開始袁術還洋洋得意呢,來一個,鏟一個。

但到了最後,這位「吃飽了撐著」的傢伙終於撐不下去了,被人鏟光了,地盤也被移為廢墟……袁術見大勢不好,只好帶著殘兵敗將落荒而逃至深山老林。

袁術那邊,就先告一段落了。

袁紹看著弟弟「自立」失敗,一邊偷笑,一邊就打消了「另立」的念頭。

後來袁紹的謀士沮授與田豐提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

這什麼話?我們把他謀士的話與曹操謀士的話比較一下。

曹方那邊的話是這樣的:「奉天子以令不臣。

」什麼意思?就是為皇上作出奉獻,供奉皇帝,以統一天下,使那些叛國者不得好死。

而袁紹的呢?他那邊的話是說,要利用好皇上,使全天下的人都屈服於他們手下。

多麼罪惡的人啊!惡到連手下都那麼惡!其實袁紹只是說說這建議好而已,但一直沒實施(大概捨不得軍糧吧)。

可見,袁紹還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吝嗇鬼。

隨後,曹操與袁紹反目發生了渡官河一戰。

袁紹在這戰役時,兵力賽過曹操的三倍。

但他輸了,並被殺了。

因為他太自大,步步逼退曹操,不料使曹操補給更快,使自己的軍糧越來越少……而後,袁紹幾個兒子都被殺了。

而袁術不攻自破,發病吐血,病死他鄉。

大家都佩服袁紹兩兄弟——真夠傻夠牛吧?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三:

《三國演義》通過描寫了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的爭霸之事,體現了天下大勢久分必合,合久必分的真理,讀完全書,掩卷長思,最吸引我的還是書中的人物。

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就如《隆中對》中所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孫權具有江東三世,劉備憑何能與他們爭強,除了一個大漢皇叔的身份,他也不過是一個小老百姓罷了。

憑什麼能讓百姓歸心,憑什麼能讓臥龍,鳳雛盡為他所用,原因只在人心二字。

因為他對百姓好,寧天下人負我,我也不負天下人,寧日行十里也不棄百姓於不顧,所以百姓願意跟著他。

因為他待手下好,思賢若渴禮賢下士,三顧茅廬就是最好的證明,所以能讓諸葛亮和手下諸位將領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一切皆因他的仁愛。

劉備是仁的代表。


相較劉備,我則更偏愛諸葛亮,羽扇綸巾,八尺男兒,僅二十七歲之齡就擁有安邦定國之才,三國中的孔明實在是一個讓人無法不著迷的人物。

未出茅廬而知天下三分·博望用兵·舌戰群儒·巧借東風·平定荊益·七擒孟獲······自他在這本書中出現,所成就的每一件事都可被千古傳誦。

更難得的是他的忠心,為報劉備知遇之恩,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事事親力親為,即使明知後主昏庸無能,他也不取而代之,反而是更盡心竭力的興復漢室。

他出山時曾說待功成之後必當歸隱,但最後卻在五丈原丟了性命,有一首詩曾嘆「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

只因先主叮嚀後,星落秋風五丈原。

」正因為他這些品質,所以我分外敬重他。

白居易贊他」託孤既受殷勤禮,報國還傾忠義心「。

雖然他沒有成功扭轉三國歸晉的結局,但他已成功改變了三國,沒有他,就沒有這個我心中的三國。

諸葛亮是智的化身。

憑心而論,其實我並不欣賞關羽其人,他的傲慢,他的自視清高,都讓我無法從心裡尊敬這個被萬人景仰的關公。

但他的義是我所不能否認的。

他可以為了兄弟之誼放棄高官厚祿,過五關斬六將,只為和兄長並肩作戰。

他也能為了以前的恩義,冒著砍頭的危險,華容道義釋曹操。

關羽是義的詮釋。

三國中的人物各有千秋,正是他們構築了這段傳奇,讓無數人沉醉其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盤點一下三國演義中英年早逝的人物

人們對三國的理解大多數是來源於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成就不在於歷史的傳承,更多的在於軍事政治描寫和人物塑造上,三十六計在三國演義運用到了極致,人們在看過三國演義之後,往往會後很多...

千古冤屈!周瑜的真正形象被誰扭曲了?

一提到周瑜,大部分人心目中的印象可能是氣量狹窄甚至帶有點陰險狡詐的人物,因為我們記住的是「三氣周瑜」、「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周瑜真的是氣量狹窄的人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