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中,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寄人籬下的劉備,而不是曹操,孫權?

文章推薦指數: 81 %
投票人數:11人

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寄居在劉表那裡已有七八年,而此時的劉備已經四十七歲,結果還是兩手空空,但是有一點劉備做的很好,哪怕沒有建功立業,劉備在荊州可是招攬了不少人才史稱「荊州豪傑歸先主著日益多」,其中一個叫徐庶,而他向劉備推薦了一個人,就是諸葛亮。

劉備一向求賢若渴,於是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分析天下大勢,於是諸葛亮就提出來後來流傳千古的隆中對策。

劉備大為讚賞,於是請諸葛亮輔佐,諸葛亮沒有推辭。

為什麼諸葛亮選擇劉備呢,而不是曹操,孫權呢?

分析一下當時劉備和曹操,孫權的處境,曹操官渡之戰打敗袁紹,吞併了袁紹的軍隊實力大增,當屬天下第一,而孫權割據江東,稱雄一方實力也不容小覷,而劉備當時寄居劉表,又多次被人追殺,軍隊無幾,實力根本沒法和前兩者相提並論。

而且當時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已經在孫權那裡做官並且深受信任,諸葛亮投靠他的親哥哥順理成章。

並且當時諸葛亮娶了黃承彥的女兒,而黃承彥與劉表關係非同一般,所以說諸葛亮走向仕途的機會有很多,可是他為什麼還要繼續蟄伏,等待劉備呢?

原因很簡單,是因為劉備的為人,從三顧茅廬就能看出劉備是一個禮賢下士之人,這和曹操的處事風格完全不同,曹操雖然實力強悍可是屠城殺降樣樣都干,很多地盤都是用暴力解決,以暴制暴,而劉備思想正統,講究仁義,注重道德建設,實行儒家仁政,而且對兄弟仁義,諸葛亮正是看上了劉備的為人才願意追隨一生。

而諸葛亮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劉備確實是一代明主,這樣能夠識賢用賢的君主在中國古代封建帝王中是極其難得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天下奇才諸葛亮之三顧茅廬——劉備折節訪孔明

上集提到劉備在夜深人靜反省他目前的處境時,他似乎無法了解為何號召力很強的他、受世人推崇的他、擁有猛將如雲的他會淪落到幫劉表看守荊州大門的窘境呢?為何四處征戰17年,至今仍無一個可以興復漢室的根據地呢?

一個較為真實的出山之前的諸葛亮?

縱觀人類歷史上眾多偉人的人生軌跡,相似的例子數不勝數,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雖然劉表對前來荊州定居的所有人都表示歡迎,但幾乎所有這些人物的歸宿都是安靜地找一塊土地隱居而不是...

揭秘三國諸葛亮為什麼不選擇投奔曹操?

三國時期有三方霸主,劉備、曹操、孫權各有一番勢力。在這個選陣營的關鍵時期,諸葛亮卻做了一個驚人的選擇,他最後放棄了曹操,投奔了劉備,這是為什麼呢?諸葛亮雖然隱居隆中,但他與荊州上層人物的關係非常...

玄德為什麼要草廬三顧?他了解諸葛亮嗎

當曹操與袁紹在官渡作戰時,劉備被袁紹派往汝南(袁紹的本郡)一帶活動,以打亂曹操的後方。建安六年(201年),曹操打敗袁紹後,親身率軍進擊劉備,備逃到荊州,劉表令備屯駐新野,看守荊州的北門,以防曹...

「三顧茅廬」背後隱藏的秘密

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說:「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史載,劉備靠討黃巾起事,先後依附公孫瓚、袁紹、陶謙、曹操等,顛沛流離,幾經沉...

揭秘:劉備竟然通過「三顧茅廬」考核了諸葛亮

劉備是一個有政治抱負的人,在早年「販履織席」之時,便自稱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與皇室攀宗親,已有「我為天子」之語。及見黃巾起義,即生「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之思,與關羽、張飛結拜,招兵買馬,投軍從戎,...

三顧茅廬的,為什麼是劉備而不是曹操(原創)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臥龍,成為千古佳話,劉備,以仁義著稱,天下人尊稱為劉使君,當時曹操兵多將廣,而且挾天子令諸侯,占盡了天時,而江東的孫權,繼承父兄基業占據六郡八十一州,可以說占據了...

你可知提議劉備三顧茅廬的人是誰嗎?

曹操北伐烏桓時,劉備建議劉表出兵許都襲取天子,劉表沒有接受(註:劉備原本在袁紹陣營,袁紹兵敗後,劉備投奔荊州,依附劉表)。等曹操凱旋迴到許都,劉表才對劉備說:"沒聽你的話,失去了大好機會。」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