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如聽諸葛亮在當道紮營,能否阻司馬懿大軍?這是演義非歷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的故事總是被人們津津樂道,特別是關於孔明第一次北伐的時候,馬謖守街亭而失利,更是被人們所高度關注,司馬懿率領30萬大軍來援,馬謖悔不聽孔明之言,沒有在街亭當道紮營,在五路總口下寨,這是其失敗的最主要原因,千百年來,不知多少人扼腕嘆息!不過筆者認為還是有必要糾正一下,歷史上司馬懿並沒有於此次戰役中對抗諸葛亮,而孔明也才五次北伐中原,兩齣祁山罷了。

諸葛亮派趙雲和鄧芝作為疑兵,由箕谷擺出從斜谷道攻擊郿城的態勢,以此來吸引曹魏的主力大軍,而孔明自己率領主力進攻祁山,這就是典型的聲東擊西,還別說因為曹魏的防衛主要是東吳,所以對於蜀漢的防守很是空虛,因此隴右五郡有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望風而降,曹魏朝廷震恐,所以曹叡親自坐鎮長安,而派遣曹真和張郃前線拒敵,街亭之戰就是諸葛亮和張郃的較量,或者更切確的說是馬謖和張郃的較量也無不可。

張頜領軍5萬直撲街亭,而此時的馬謖軍也並不是很多,應該不會超過3萬(也有說幾千的),而當時街亭是戰略要地,擁有街亭,蜀漢軍進可攻退可守,等於是此役的成敗的一個重要關鍵,所以諸葛亮多方安排未免出錯。


演義中,副將王平建議街亭用土木柵欄當道紮營,如此可以阻擊魏軍,可是馬謖偏偏就認為置之死地而後生,而且占據險要地勢,可以作為俯衝之勢,司馬懿大軍絕對會一敗塗地,結果他高估了自己,更低估了司馬懿,魏軍圍困馬謖,斷其水源,因此蜀漢軍可以說是不戰而潰。

而歷史中,街亭是一平原開闊之地,無險可守,因此才有了馬謖在山上安營紮寨的做法,不過他的副將王平也的確是多方規勸,最終馬謖一意孤行,如果是按照演義中的對手和軍力來看,無疑,馬謖不管如何做,結果都是不太樂觀的,30萬魏軍對抗他3萬蜀軍,再加上老謀深算的司馬懿,馬謖真是懸了,不過好在歷史上並非如此,馬謖的對手是張郃(也是一名將),帶兵5萬,雙方的戰力也是一目了然,所以馬謖只能智取,事實證明馬謖的方法是錯的,不管是在演義中還是小說中,他都失敗了,也就是說按照諸葛亮的說法去做,在當道紮營,壘砌據點,修築防禦工事,不說能勝利,至少將其衍變為防禦戰,拖延時間還是可以的。

其實馬謖是想打贏這場仗,他運用戰術想要占據主動優勢,沒曾想敗在了自己的不可一世之上,話說回來,馬謖能力並不弱,他能夠在平定南蠻的戰役之中運用攻心之術,從而平定了內亂,至少證明他是有才的,只不過馬謖缺少了戰略眼光,他沒有看到諸葛亮要的不是他能夠打贏張郃,而要的只是他阻擊魏軍,讓其有足夠的時間來面對局勢,其實孔明的眼觀是在雍州和涼州,如此可以獲得秦川戰馬,再者有了迂迴空間,實力必定大增,到那時匡扶漢室就再也不是遙不可及的夢了。


除了馬謖之錯外,筆者認為諸葛亮也是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他分兵了!蜀漢這次北伐十萬不到,兵力本來就是捉襟見肘,不過好在開始的發展不錯,曹魏派遣的大軍也就和蜀漢差不多,甚至更少,而張郃直撲街亭之戰是極為關鍵的,共有5萬魏軍,如此之態勢,諸葛亮應該分清主次,先破張郃大軍,再圖其它,如此才能保障北伐的順利,可是他分兵,給了魏軍逐個擊破的可能,他派出去接應的大將也遭受了打擊,無功而返。

都說蜀漢丟失了荊州,又逢夷陵大敗,北伐中原只是孔明的美麗夢想,其實不然;他的戰略途徑從開始的荊州、漢中出兵已經逐漸衍變成,出蜀,以有心算無意,占據雍州和荊州之地,如此也就有了與曹魏爭鋒的資本,遺憾的是街亭的失守,一切都提前結束。

說歷史,話風雲,明自身,茶餘飯後舒心自我,歡迎關注頭條號:歷史風雲天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北伐曹魏

諸葛亮鞏固了蜀漢在西南地區的統治以後,於公元228年發動了北伐曹魏的戰爭,諸葛亮這次北伐曹魏進軍陽平關,打算攻陷郡縣長安,最後打到洛陽去。他命令趙雲和鄧芝帶領部分軍隊作為疑兵,虛張聲勢地由斜谷進...

諸葛亮北伐的經過:諸葛亮五次北伐的過程

第一次北伐①子午谷之計228年春天,蜀軍準備好北伐。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計,據魏略記載:魏延建議由其率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進...

諸葛亮北伐與街亭之戰 諸葛亮五次北伐的過程

蜀漢章武二年(魏黃初三年,吳黃武元年,公元222年),劉備死,諸葛亮以丞相秉政。為了完成興漢大業,諸葛亮六出祁山,致力北伐十數年。而街亭之戰是諸葛亮首出祁山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戰役。三國時期的街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