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為何非要爬那座山,原因不是咱們大家所知道的那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一派認為,或許誰都可以守住街亭,諸葛亮說至有街亭違命之闕是他用人不明,這麼看來,似是主將不違命、不犯錯就得以守住街亭,事實上,馬謖發兵在前,張合揮軍在後,蜀漢的確握有先機,而馬謖登山布陣,大軍潰敗,如果換一位有經驗的將領便能夠改寫歷史,這種說法自有其道理。

有一派則認為,恐怕誰都無法守住街亭,馬謖只是因為有明顯的指揮失當才被放大看待,張合一生戰功彪炳,曹魏又有兵力優勢,蜀漢其他將領也難以擊退張合,所差者只是大敗與小敗的分別罷了。

這種說法似乎也有道理。

然而,讓我們回歸最初的問題,這也是當時蜀漢全國與今日廣大觀眾共同的疑問──

馬謖,你到底為什麼要爬上那座山?

大眾多半認為,因為馬謖就是個搞不清楚狀況的笨蛋。

小編必須承認,這大概就是正確答案,但我試著提出不同的想法,畢竟歷史人物不會只有單一面向,以下論述,或許可以揭開馬謖的另一面。

史實中,馬謖以智謀見長,他曾對諸葛亮提出:南中恃其險遠,不服久矣,雖今日破之,明日復反耳……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原公服其心而已。

孔明七擒孟獲一事,《漢晉春秋》確有記載,故收復南中,並安撫少數民族不再作亂,諸葛亮得以放手北伐,馬謖可說是功勞不小。

《三國志》曰:諸葛亮以馬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

諸葛亮軍務繁重,若馬謖是個無能之輩,也不致於虛耗時間與他談論兵法,孔明不只看重馬謖,更有培養他成為未來接班人之心,這些都說明了馬謖的能力──

既然如此,馬謖何以做出登山紮營這種自殺行為呢?

我的答案是,為了榮耀,為了勝利。

乍聽莫名其妙,且聽小編一一道來。

第一,魏國以精銳騎兵聞名,而蜀漢主力軍隊多為步兵,在山區以步兵抗騎兵,居高臨下,確實是兵法正道,黃忠當年在定軍山一役斬殺夏侯淵,可謂登山界的典範,馬謖想效法前輩,原在情理之中。

第二,馬謖依南山紮營,王平出言勸阻,認為敵軍必將圍山,可見馬謖並不是不知道危險,而是想要險中求勝;兵者,詭道也,料敵機先正是制勝的要訣,既然知道對方必定圍山而攻,反而能夠以此布陣,兼具地利,從高處盡觀敵軍陣勢,這是馬謖心中的盤算。

第三,孫子兵法有雲,用兵之法,十則圍之,反過來說,若沒有十倍之眾,實在難以圍攻敵軍。

馬謖認為魏軍若分兵包圍,軍力必弱,蜀漢大軍以逸待勞,看準弱點,一股作氣衝鋒而下,只要成功就是一場名垂青史的大勝仗……

這正是問題所在。

小編大膽提出一個想法,上述三點不下據城,舍水上山一向被認定是馬謖失敗的主要原因,或許如此,但更嚴重的問題,在於馬謖想打一場大勝仗。

別忘了,諸葛亮交代的任務是守住街亭,不是去打一場勝仗!

回顧此次北伐,孔明揚聲兵發斜谷道,以趙云為疑軍,自己卻親率大軍攻祁山,街亭在祁山北方,位於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的中樞地帶,可說是兩軍交鋒必爭之地,先鋒戰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數萬大軍無法短時間推進至前線,諸葛亮一面行軍,一面策動三郡響應反魏,事實上,馬謖只要堅守街亭,待三郡穩定,諸葛亮進軍至此,魏軍多半只能選擇退兵,是以蜀漢明明掌握主動權,目標卻不是向北進攻,而是守住街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馬謖失街亭,自有原因

228年,諸葛亮將要攻打曹魏,與諸將商量這次軍事行動。 魏延獻了一條大膽的路線:「聽說夏侯楙是曹操的女婿,此人有勇無謀。現請給我五千人的精銳部隊,帶著五千人口糧,直接從褒中出發,沿著秦嶺向東,到...

揭秘諸葛亮多次北伐實際上兵力是有多少

對於歷史上的眾多戰役,人們經常會對交戰雙方的兵力進行比較,當然一些誇大的兵力數字總會把人們弄糊塗。就諸葛亮北伐來說,有數據稱諸葛亮北伐時有30萬兵力,但實際上諸葛亮帶領的北伐軍總共只有1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