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可成一代名將,卻遭遇諸葛亮玩弄,成《三國演義》第一大倒霉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歷史上這段著名的失街亭,按照上述史料的解釋,就是因為馬謖「違亮節度」,也就是馬謖沒有聽諸葛亮事前的安排,擅自做主,所以才導致慘敗。
我們先不談馬謖究竟有沒有違背諸葛亮部署,也先不論諸葛亮究竟是什麼戰略。
我們先看看馬謖是個什麼樣的人。
馬謖,字幼常,襄陽宜城人,是荊襄地區的大族。
馬氏兄弟五人,並有才名,其中以馬良最為出名。
馬謖早年追隨劉備,也算是有資歷的老幹部,而且素有才器過人的美譽,還深通兵法謀略,故而深得諸葛亮信任和賞識。
諸葛亮後來把馬謖安排在自己身邊做參軍,進入核心智囊班子,「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
諸葛亮七擒孟獲用的攻心之計,其實都是馬謖出的主意。
不過,馬謖也有短板,那就是沒有多少實戰經驗,更適合做一個幕僚而並非獨當一面的主將。
老司機劉備有識人之明,在白帝城臨終託孤的時候曾經對諸葛亮說了一句:「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話說馬謖拿到守街亭的命令後,趾高氣昂的帶著部隊前往街亭,如小說中一般,沒聽諸葛亮的囑咐,選擇上山紮營,其中也有和副將王平的爭論。
不同的是,這座山上有條暗流,取水非常方便,馬謖派王平帶3000兵馬在山後守這條生命線,自己率領主力上山紮營。
魏國方面來的不是司馬懿,是張頜,這點符合史實。
發現馬謖山上紮營後,也十分頭疼,仰攻無非送死,圍困也很難做到,他同樣明白,關鍵點在於水源,於是安營紮寨,尋找馬謖賴以為繼的那條暗流。
幾天後,馬謖在中軍看兵書,侍衛慌忙來報,說水源被切斷了。
馬謖大驚,出帳看時,張頜已將斷山團團圍住,馬謖看遠處的水源,已被魏軍占領。
這下馬謖慌了,急命人找王平,是他負責這條水源的,怎麼會不明不白的丟掉呢?可無人回應,王平和他的三千人,不知所蹤。
接下來跟《三國演義》描述基本一致,馬謖幾次爭奪水源都沒成功,士兵承受著生理和心理的巨大恐慌,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
馬謖沒轍,下令突圍,帶著殘兵敗將退回漢中。
本來就是魏強蜀弱,讓蜀國的步兵同魏國的騎兵展開正面交鋒,是很難有優勢和勝算的。
只有憑險據守,才可以充分地發揮蜀軍山地作戰的優勢。
馬謖的策略是因地制宜、審時度勢的結果。
因為蜀軍剛則趕到街亭,魏軍的大隊人馬就已經殺來了,時間緊迫,根本就不容許馬謖從容地在當道口安營立寨,修築防禦工事,在當時的情況下,憑險而守可以說是最有效的策略了。
當道立寨是無效的。
街亭地勢平坦,寬達三四里的隘口想要修築高壘深塹的防禦工事相當地困難,而且防禦價值並不太高。
即使挖再深的壕溝,只要魏兵集中力量,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將其填平。
魏國的騎兵是最強的騎兵,在野戰之中,是無法與之抗衡的,任何臨時性的防禦工事也只能是起短暫的延緩作用。
若是馬謖以當時的兩萬步兵和張郃的五萬步騎做正面對抗,無疑是以卵擊石。
如果馬謖當時就採取當道下寨與魏軍硬拼的策略,或許比憑險拒守失敗的更快,魏軍的騎兵可以輕而易舉地碾壓而過。
馬謖也是足智多謀之輩,這種淺顯的道理他又豈會不明白?野戰是魏軍的強項,山地戰則是蜀軍的強項,想要揚長避短,就必須搶占制高點,利用地形的優勢來阻擊魏軍,這樣才可能會立於不敗之地。
在針對斬馬謖這個問題上,蔣琬曾對諸葛亮說:「昔楚殺得臣,然後文公喜可知也。
天下未定而戮智計之士,豈不惜乎!」表達了對馬謖的惋惜和同情。
而諸葛亮的參軍廣漢李邈說的更尖銳:「秦赦孟明,用伯西戎;楚誅子玉,二世不竟。
」將諸葛亮斬馬謖視作當年楚成王殺子玉那樣後果嚴重。
馬謖雖然不堪將才,但作為一名參謀是稱職的,甚至對於人才本就匱乏的蜀漢來說,斬殺馬謖無異於自摧俊傑。
一心想要重用馬謖的諸葛亮不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
然而諸葛亮最終還是將馬謖斬殺(一說是在斬殺前於獄中病故)。
一百多年後的東晉史家習鑿齒在評價此事時,也認為「蜀僻陋一方,才少上國」,不應該將本就不多的人才殺戮。
諸葛亮之所以執意如此,其實涉及到蜀漢一個核心的路線問題。
我們都知道,戰國以來法、儒、道等各派爭鳴。
秦以法家治國,漢初則推行黃老之道,漢武帝尊儒後漢朝又推行儒家思想。
每一個政權均有其治國的一套路線和理念。
那麼蜀漢政權尊奉何派呢?
蜀漢政權承繼漢祚,開創者劉備又是皇族後裔,所以蜀漢的治國路線理所當然的應該繼承儒家治國。
但實際上,蜀漢的丞相諸葛亮卻是個典型的法家。
我們可以看出來,從關中發軍至隴西有兩條行軍路線,第一條是隴山道,也就是官方大道,街亭就位於隴山道上;第二條是急軍小道,陳倉渭水道。
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行軍的是小道,陳倉渭水道,西道口是上邽。
但是上邽現在郭淮正在跟諸葛亮本部對峙,且是小路,小路無法容納大軍。
而此時張郃部去進行救援,就必須走大道,因為陳倉渭水道為小道,救援意義不大。
況且張郃在與諸葛亮搶時間,諸葛亮兵分三部,第一部給馬謖守街亭,第二部為主力走陳倉渭水道,與郭淮對峙,第三部為收攏三郡工作。
張郃與諸葛亮搶時間,是諸葛亮先收攏完三郡工作會合攻打上邽快,還是張郃突破街亭圍攻諸葛亮快。
從此處,顯然我們可以看出,馬謖守街亭的主要任務是拖延時間。
而馬謖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嘞?
違亮節度
依阻南山,不下據城
也就是說,馬謖沒有聽從諸葛的話,駐軍山上,不依城而守。
歸根結底:守住就是勝利。
哪怕沒守住,拖延了時間也是勝利,而馬謖卻沒有明白丞相的苦心。
古人云:依託城池利於守,依託山勢利於反擊。
《三國志》上雖然沒有記載魏蜀雙方兵力部署情況,但戰爭過程的描述與《三國演義》大同小異。
《三國志 魏書 曹真傳》中記載「(張郃)拒亮將馬謖於街亭。
謖依阻南山,不下據城。
郃絕其汲道,擊,大破之。
」
是說張郃與馬謖在街亭作戰,馬謖依據南山的險要位置阻擊張郃,卻沒有在山下部修建城垣。
張郃斷絕了馬謖的汲水通道,把馬謖打敗了。
汲水問題是安營紮寨的常識性問題,不要說熟讀兵書,並且當了多年作戰參謀的馬謖明白,就是一個幾經戰陣的老兵都是應該清楚的。
那麼為什麼馬謖占了南山卻不去守汲水通道呢?
答案只能是馬謖兵力不足。
當時馬謖看著自己手中有限的兵力,陷入了兩難境地:要麼下山當道紮營,同時控制水源,要麼占據山地,憑高恃險。
可是兩種安排都無法改變戰場上的形勢。
從魏蜀雙方的力量對比、街亭的地形地貌來看,馬謖從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就決定了他已經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
因此,街亭戰役的責任不在馬謖。
馬謖沒有理解丞相苦心,想打一場進攻戰,而後潰敗。
所以如果按照諸葛亮的部署來排兵布陣,雖然可能守不住街亭,但是拖住張郃足夠的時間還是機率很大的。
細看馬謖的街亭失守兵敗,正是綜上所述的狀況。
當時帳下無人,馬謖又立軍令狀,孔明即用人不疑,令馬謖為王平將軍的參軍。
如此快速地升高馬謖的將位,使得有戰鬥經驗的王平無法制動軍隊。
戰前馬謖是隨軍參議,並無實戰經驗,只是紙上談兵而已,孔明讓這樣的人去干頂天立地的差事,由此埋下了敗兵隱患。
雖然孔明亡羊補牢,退走棧道,可馬匹軍車棄之讓人心痛。
究其過失,皆孔明自己也。
然而,為了掩人耳目,殺了馬謖,落下了兩行假淚,來遮擋心中的內疚,也用來遮擋幾萬將官與士兵的視野。
古往今來,上一級將官都是如此,下一級將官犯錯,殺了平將官與士兵之憤了事。
豈不知,啟用下一級將官之時,主帥的思緒是否想的周到?
馬謖的被殺,歷來也有爭議。
有的人認為勝敗乃兵家常事,自古以來打敗仗的人多得是,因此被殺頭的還是少數。
馬謖只打了一次敗仗就掉了腦袋,因此死得實在冤枉。
我覺得一方面戰爭畢竟不是過家家的遊戲,孫子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
」軍令也不是兒戲,執法如山在軍隊中是至關重要之事。
所以披著這層華麗外衣,揮淚斬馬謖才成為美談。
但同時軍令如同法律一樣,也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不是絕對不能變通。
像關羽同樣簽了軍令狀,但還是在華容道放走了曹操,諸葛亮只是嚇唬了他一下了事。
但問題是馬謖的情況和關羽完全是兩碼事,在那時那地,馬謖是非死不可的。
因為諸葛亮讓關羽守華容道是一種策略,原本就不想讓曹操死。
再加之劉備求情時哭訴當初盟誓時說過三人不願同生,但願同死。
諸葛亮自然不敢把劉備如何,便只能順坡下驢。
而街亭卻是戰略要地,不容有失。
而最終剛愎自用的馬謖還是丟了街亭,表面上是馬謖之敗,實則是諸葛亮自己的大敗。
損兵折將不說,也讓諸葛亮顏面無光。
如果主帥丟了顏面,又何以服眾呢?所以諸葛亮只能想盡一切辦法把臉找回來。
因此只能殺馬謖正法,隨後自己又請旨自貶三級,從丞相變成了上將軍,但指揮權還在自己手上。
這就是最圓滿的一個結果:既正了軍威,穩定了軍心,也最大限度地保住了作為主帥的威信,指揮權也未旁落。
因此諸葛亮的這次危機公關也堪稱經典。
只是可惜了馬謖,本來是個很有潛力的人才,就因為一步走錯而成了刀下之鬼。
這就是對自我認識不到位的後果,只知道誇誇其談,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就貿然行事,結果只能是這個下場。
因此錯誤每個人都會犯,但錯誤的性質不同,後果也截然不同。
有的錯誤可以彌補回來,而有的則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
」所以馬謖的血淋淋的教訓足堪警示後人。
在演義中我們可以得知馬謖是在失去戰略重地街亭兵敗後向諸葛亮負荊請罪,而諸葛亮為了以正軍法選擇了揮淚斬馬謖。
馬謖在演義中是被諸葛亮親自斬殺的。
但其實這並不是真實的歷史,歷史上的馬謖並沒有被諸葛亮立馬斬殺,事實上馬謖在街亭失守,無奈之下使大軍敗退回漢中後,馬謖深知自己罪孽深重,並沒有像演義中寫的那樣負荊請罪,而是選擇了畏罪潛逃。
而當時身為丞相長史的向朗由於與馬謖關係很好選擇了為其隱瞞,事泄後導致在家賦閒達二十年之久,這段在陳壽的三國志中也是有記載。
馬謖後來被王平緝拿歸案,歷史上在街亭失守後,馬謖根本沒見到諸葛亮,就直接被王平送到牢獄裡了。
被諸葛亮判處死刑,但是還未等到行刑的日期,馬謖便於獄中病故了。
或許是因為悔恨又或許是羞愧,最後弄的鬱鬱而終。
所以,馬謖是在牢獄中病死而非被諸葛亮在失街亭後就處死了。
諸葛亮大意失街亭,馬謖說:這個鍋我背!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蜀漢建興六年春,丞相諸葛亮出師北伐。連戰連捷,關中大震。魏主曹睿拜司馬懿為平西都督,前赴長安。諸葛亮在祁山...
馬謖為什麼守不住街亭要地?
街亭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城東北40公里的隴城鎮,距大地灣遺址8公里,是一處寬約6公里、長達十幾公里的開闊地帶,是關隴大地的咽喉之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進可攻關中,退可守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