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空城計是真的空城嗎?司馬懿為何自嘆不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孔明自令馬謖等守街亭去後,猶豫不定。
王平使人送圖本至。
孔明喚入,左右呈上圖本。
孔明就文几上拆開視之,拍案大驚曰:「馬謖無知,坑陷吾軍矣!」左右問曰:「丞相何故失驚?」孔明曰:「吾觀此圖本,失卻要路,占山為寨。
倘魏兵大至,四面圍合,斷汲水道路,不須二日,軍自亂矣。
若街亭有失,吾等安歸?」長史楊儀進曰:「某雖不才,願替馬幼常回。
」孔明將安營之法,一一分付與楊儀。
正待要行,忽報馬到來,說:「街亭、列柳城,盡皆失了!」孔明跌足長嘆曰:「大事去矣!此吾之過也!」急喚關興、張苞分付曰:「汝二人各引三千精兵,投武功山小路而行。
如遇魏兵,不可大擊,只鼓譟吶喊,為疑兵驚之。
彼當自走,亦不可追。
待軍退盡,便投陽平關去。
」又令張冀先引軍去修理劍閣,以備歸路。
又密傳號令,教大軍暗暗收拾行裝,以備起程。
又令馬岱、姜維斷後,先伏于山谷中,待諸軍退盡,方始收兵。
又差心腹人,分路報與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官吏軍民,皆入漢中。
又遣心腹人到冀縣搬取姜維老母,送入漢中。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縣搬運糧草。
忽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望西城蜂擁而來!」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
眾官聽得這個消息,盡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
孔明傳令,教「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洒掃街道。
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進,急報與司馬懿。
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軍,自飛馬遠遠望之。
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
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洒掃,傍若無人,懿看畢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山路而退。
次子司馬昭曰:「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
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
我兵若進,中其計也。
汝輩豈知?宜速退。
」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
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
眾官無不駭然,乃問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見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
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路去也。
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候。
」眾皆驚服曰:「丞相之機,神鬼莫測。
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矣。
」
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不能遠遁。
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後人有詩讚曰:「瑤琴三尺勝雄師,諸葛西城退敵時。
十五萬人回馬處,土人指點到今疑。
」言訖,拍手大笑,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
」遂下令,教西城百姓,隨軍入漢中;司馬懿必將復來。
於是孔明離西城望漢中而走。
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官吏軍民,陸續而來。
司馬懿望武功山小路而走。
忽然山坡後喊殺連天,鼓聲震地。
懿回顧二子曰:「吾若不走,必中諸葛亮之計矣。
」只見大路上一軍殺來,旗上大書「右護衛使虎冀將軍張苞」。
魏兵皆棄甲拋戈而走。
行不到一程,山谷中喊聲震地,鼓角喧天,前面一桿大旗,上書「左護衛使龍驤將軍關興」。
山谷應聲,不知蜀兵多少;更兼魏軍心疑,不敢久停,只得盡棄輜重而去。
興、苞二人皆遵將令,不敢追襲,多得軍器糧草而歸。
司馬懿見山谷中皆有蜀兵,不敢出大路,遂回街亭。
此時曹真聽知孔明退兵,急引兵追趕。
山背後一聲炮響,蜀兵漫山遍野而來:為首大將,乃是姜維、馬岱。
真大驚,急退軍時,先鋒陳造已被馬岱所斬。
真引兵鼠竄而還。
蜀兵連夜皆奔回漢中。
卻說趙雲、鄧芝伏兵於箕谷道中。
聞孔明傳令回軍,雲謂芝曰:「魏軍知吾兵退,必然來追。
吾先引一軍伏於其後,公卻引兵打吾旗號,徐徐而退。
吾一步步自有護送也。
郭淮提兵再回箕谷道中,喚先鋒蘇顒分付曰:「蜀將趙雲,英勇無敵。
汝可小心提防,彼軍若退,必有計也。
」蘇顒欣然曰:「都督若肯接應,某當生擒趙雲。
」遂引前部三千兵,奔入箕谷。
看看趕上蜀兵,只見山坡後閃出紅旗白字,上書「趙雲」。
蘇顒急收兵退走。
行不到數里,喊聲大震,一彪軍撞出:為首大將,挺槍躍馬,大喝曰:「汝識趙子龍否!」蘇顒大驚曰:「如何這裡又有趙雲?」措手不及,被雲一槍刺死於馬下。
余軍潰散。
雲迤邐前進,背後又一軍到,乃郭淮部將萬政也。
雲見魏兵追急,乃勒馬挺槍,立於路口,待來將交鋒。
蜀兵已去三十餘里。
萬政認得是趙雲,不敢前進,雲等得天色黃昏,方才撥回馬緩緩而進。
郭淮兵到,萬政言趙雲英勇如舊,因此不敢近前。
淮傳令教軍急趕,政令數百騎壯士趕來。
行至一大林,忽聽得背後大喝一聲曰:「趙子龍在此!」驚得魏兵落馬者百餘人,余者皆越嶺而去。
萬政勉強來敵,被雲一箭射中盔纓,驚跌於澗中。
雲以槍指之曰:「吾饒汝性命回去!快教郭淮趕來!」萬政脫命而回。
雲護送車仗人馬,望漢中而去,沿途並無遺失。
曹真、郭淮復奪三郡,以為己功。
卻說司馬懿分兵而進。
此時蜀兵盡回漢中去了,懿引一軍復到西城,因問遺下居民及山僻隱者,皆言孔明止有二千五百軍在城中,又無武將,只有幾個文官,別無埋伏。
武功山小民告曰:「關興、張苞,只各有三千軍,轉山吶喊,鼓譟驚追,又無別軍,並不敢廝殺。
」懿悔之不及,仰天嘆曰:「吾不如孔明也!」
空城計真的是諸葛亮使用的嗎?
羅貫中《三國演義》有這樣一段話:「忽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望西城蜂擁而來,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軍,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千五百軍在城中,眾官聽得這個...
諸葛亮並未擺過「空城計」,發明權屬於趙子龍
當朝人修當朝史,因避諱而難真;後代人修前人史,因偽遺而難實。故而「歷史」多是歷史之後的人撰寫出來的。於是,就有了那麼多不是歷史的「歷史」,它們不知欺騙了多少後人,更不知冤屈了多少前人。
歷史上到底有沒有「空城計」?這是否和諸葛亮有關?
所謂「空城計」這個三國歷史情節是不符合事實也不符合一般軍事常識的。我們簡單地說一下這個空城計的故事吧,大體過程是:諸葛亮派馬謖去守街亭,司馬懿率兵進攻,據《三國演義》書中介紹,馬謖這個人擅長紙...
沒時間讀全書?精選《三國演義》100個情節(81—90)
(1)奪得街亭後,司馬懿引十五萬大軍直逼西城。(2)城內的諸葛亮身邊僅有一群文官和老弱士兵二千餘人,別無大將。(3)諸葛亮臨危不懼,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在城樓憑欄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