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諸葛亮並非演義里那麼完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當47歲「雄才」劉備「三顧茅廬」,問計天下,時年27歲諸葛亮感知遇之恩,遂出山輔佐,至54歲卒,恰好也是27年。

「兩朝開濟老臣心」,贏得生前身後名,甚至對手盟伴也為之傾倒,如司馬懿贊其「天下奇才也」,盟伴孫權呼「亮乃一時俊傑」,馬良直接諸葛亮粉絲,稱其「伊尹呂尚」!但翻看裴松之注《三國志》,發現三個地方,三句話表明諸葛亮並非那麼完美,也是有缺點的。

第一句話出自其千秋大作、膾炙人口的《出師表》,其中有這麼一段話:"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諸葛亮告訴後主劉禪:"我本來是個平民,荊州南部耕田種地。

只想亂世中苟且偷生,不曾想過封侯。

"前三句沒毛病,諸葛亮確實一介平民,南陽臥龍崗躬耕十年,然第四句"不求聞達於諸侯",實則明顯自我掩飾與自我標榜,這赤裸裸表明諸葛亮是虛偽的。

十年中,諸葛亮並不是「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悠然見南山,更不是稍後的竹林七賢自風流,而是胸懷野心和抱負,且用實際行動來為自己出山做種種準備,如自比管樂的名聲,娶阿彥醜女,週遊荊州,結交各處名流,拜訪權貴、豪強,處處在編織人脈網絡。

第二句話是出自《三國志·蜀書·李嚴傳》:"(李)嚴與(諸葛)亮書,勸亮宜受'九錫',晉爵稱王。

"這個事情曾經在曹操身上演過,當時曹操想加九錫,結果遭到智囊荀彧的極力反對。

九錫並非人臣求賜之物,實則假王,禪讓的前奏。

曹操為此失卻大批士人之心,不得已故作姿態,「世為漢臣」,且暗示臣下「吾為周文王也」。

諸葛亮在明知李嚴意思,居然回書說,「我和你相互了解我本來是不入流的士人,被先帝提拔,已經位極人臣,祿賜百億。

現在討賊還沒有一點點效果,如果滅掉曹魏,奉皇帝回到故都,到時大家都可以榮升,即便是十錫也是可以接受的,更何況九呢!"這一席話並非反映諸葛亮真有不軌之心,但起碼是對劉禪不尊重,赤裸裸視劉禪為小兒,且毫無顧忌。

所以當諸葛亮病逝,各地要求立廟,後主以朝廷禮節不批准,老百姓只能在節日裡在道路邊私下祭祀。

管理這個事情的官員問後主,能不能先立廟於成都,後主不從,足見後主的憋屈。

最後實在沒辦法,主事的人只得退而求其次,建議立廟於沔陽,禁止百姓"私祭",後主這才勉強同意。

第三句話出自裴松之注,在其評價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時,說「其才不及乃弟,而德行過之「。

這句話就有點意思了,諸葛瑾德行連孫權願意與之「神交」,出使蜀漢,與諸葛亮皆公面。

孫權發怒時,其他人勸諫不聽,只有諸葛瑾故意假裝聊天,慢慢地申明其中利害,不知不覺孫權就明白過來,深嘆瑾之德,私下還經常拿諸葛瑾或其子諸葛恪,有一次甚至拿驢開諸葛瑾面長的玩笑。

但另一方面,是不是也說明諸葛亮在德行方面並非那麼完美。

三國里最稱頌諸葛亮的,就是他用法嚴且平,然而當法正輔佐劉備有功,出任成都的最高長官時,開始暴露其德性,」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

然而當眾人稟告諸葛亮時,他不僅不顧,還替法正開脫,說什麼:「漢中王在公安的時候,北面被曹操嚇死了,東面又忌憚孫權的威逼,身邊則被孫夫人控制在肘腋下;這個時候,不能進退,狼狽不堪,是法正給主上插上了翅膀,令其高飛,現在如何禁止法正,使得他不順意呢!」。

這說明,諸葛亮在法律面前並非一碗水端平的,視人命為兒戲,此處德行確實有虧,史書這才評價其德行不到其兄諸葛瑾的。

成都武侯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

劉禪對諸葛亮真的很恭敬嗎?

把曹操和諸葛亮放在一起對比,我們感覺上總是有些異樣。因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曹操是奸臣,而諸葛亮是忠臣。奸臣總是要犯上作亂,所以傀儡皇帝漢獻帝如果對曹操恨得牙根發癢,一般人都能夠理解。而作為忠臣的...

納尼?諸葛亮想當皇帝?

賴正直 時拾史事作者|賴正直本文系時拾史事原創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搬運小編留言:這篇文章配圖配的心好累,好累好累,身體不適今天發的晚了,心疼的抱住了胖胖的自己。周日快樂啊上次說了袁紹集團中的地...

諸葛亮幾大疑案,一般人不了解

一、手足之疑 當年諸葛珪早死,其子諸葛亮投靠從父諸葛玄,但諸葛玄打算赴任於豫章郡為太守,就任的同行之人還有諸葛亮之弟諸葛均及諸葛亮的二個姊姊,除了諸葛瑾外。諸葛亮與其兄諸葛瑾伯仲之間,為何諸葛瑾...

諸葛家族真的這麼牛嗎

三國大神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曾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也就是說,我諸葛亮出身低微,是南陽的一個普通農民,只求在亂世中保全性命,壓根就沒想過拜官封侯,事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