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桃園三結義」為何偏偏劉備做老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家喻戶曉,千古流傳。

其獨有的影響力甚至遠遠超出了《三國演義》本身的藝術成就,街頭巷尾,婦孺老幼,大都能了解一二。

之所以出現如此局面,主要還是源於人們對忠義思想的崇拜以及中國社會從來就有的「抱團」情結。

自古以來,民間就有「一個好漢三個幫」的說法。

無論何種階層,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單靠一己之力是不行的。

和平時期這樣,戰亂年代更是如此。

很顯然,劉關張三兄弟就是在如此的環境下,歷史性地走到了一起。

為國出力也好,「匡扶漢室」也罷,既然要結拜,必然要推選出一個老大,好帶領著兄弟們出去幹事業、搶地盤。

而最終,劉備當仁不讓地成了關羽和張飛的大哥。

網絡配圖

這裡面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是劉備做大哥,而不是其餘兩人呢。

按照《三國志通俗演義》里的說法,「關、張年紀皆小於玄德」,因此「欲拜為兄」。

我暫時沒有考證這三人的年齡,也不好確定到底是不是劉備年齡最大。

但有一點卻毫無疑問,那就是無論劉備年齡到底如何,最終都將會成為關張兩人的大哥,與年齡大小沒有直接的關係。

那麼,劉備是靠什麼樣的手段和人格魅力才將關張二人收於麾下的呢。

我想,主要還是源於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名頭大。

要說劉備還是有些來歷的,皇族出身,只不過到了劉備這裡,已經是家道中落,難以為繼了。

平日裡,只能靠織席販履度生活。

本來劉備也沒想別的,賣草鞋好歹也算個職業。

但巧就巧在,此時正趕上黃巾起義,朝廷應接不暇,只能發出榜文讓各地自行討賊。

從來時勢造英雄,大凡有些想法的都想藉此振臂一呼,飛黃騰達,劉備也不例外。

但當劉備看完榜文之後,卻是一聲長嘆。

想想也是,沒錢沒糧,自己都填不飽肚子,怎麼可能起兵討賊呢。

本想就此把手,卻又心有不甘,故而長嘆。

就這一聲長嘆,卻直接引得一人厲聲喝道:「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苦長嘆?」這個人就是張飛張翼德。

張飛本就聲如巨雷,這下子把劉備震得不輕。

平白無故被人訓斥了一頓,劉備心頭先是一熱,接著反應過來答道:「我本漢室宗親,姓劉名備,字玄德……有心掃蕩中原,匡扶社稷,恨力不能耳!」仔細揣摩,劉備這話說的極有學問,先把「漢室宗親」的招牌報出來,然後再談自己志向,最後道出面臨的困難。

就這寥寥數語,反倒把張飛震住了,敢情是一個皇族,立即肅然起敬,追隨劉備的念頭萌生了。

反過來講,劉備不如此介紹,直接說自己的是個賣草鞋的,要在張飛這個「頗有良田」的土財主面前那就是另外一個樣子了。

二是心氣高。

劉備的骨子裡滾動著皇親的血脈,儘管此時窮困潦倒,卻也難以掩飾其與生具有的貴族情結和高貴氣質。

這種氣質,不是後天的刻意培養,而是一種自然流露。

不說別的,單看小說開始的那番介紹,就可以看出劉備的不同凡響。

「喜犬馬,愛音樂,美衣服」,此三者,有哪一樣是普通百姓人家的孩子能企及的呢。

儘管當時的劉備家境並不富裕,但此等愛好恰恰反映了劉備的與眾不同,卓爾不群。

劉備年幼時,家中有一棵桑樹,大如車蓋,相士李定曾說過:「此家必出貴人。

」對此,我們當然不可全信,但後來的一件事卻改變了人們對劉備的看法。

幼時劉備與鄉中小兒在桑樹下玩耍時曾語出驚人:「我為天子,當乘此羽葆車蓋。

」此語一出,惹得叔父大驚失色。

但仔細想想,乃高祖劉邦當年面對秦始皇出行車隊的時候,不是也說出了「大丈夫當如此」的豪言壯語麼?由此可見劉備胸中之抱負,怪不得劉備叔父劉元起也說:「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

」少時尚且如此令人折服,更何況長大成人,久歷風雨。

如此的背景和氣質,在關羽張飛兩人面前一站,怎不讓兩人為之折服呢。

三是眼光毒。

說劉備眼光毒,一點都不為過。

且不說後來收趙雲、請諸葛亮、觀馬謖等諸多亮點。

單就是初識關羽、張飛很快引為知己,成為心腹,就足以見得劉備的眼光毒辣和識人之能。

卻說劉備先是被張飛喊了一嗓子,換成一般人肯定不會引起劉備的注意,要麼是一笑了之,要麼搖搖頭也就走人了,但劉備見張飛「形貌異常」,頓時覺得此人不同一般,沒有片刻猶豫,立即跟張飛「同入莊中」。

與其說對張飛還進行了些許語言上的交流和觀察,而對關羽卻是一句話都沒說,只是看此人「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劉備就主動上前搭話,並「就邀同坐,問及姓名」,等關羽說完,劉備更加堅信自己沒看錯人。

於是,劉備又把給張飛說的話重複給了關羽,「以己志告之」。

這還不算完,接下來的環節更重要,那就是三人「同到張飛莊上」,「共論天下大事」。

與其說前面只是做了一個簡單的鋪墊,還不足以表現劉備的整體素質,而接下來的一番議論卻完全就是劉備一人的舞台了。

想劉備是什麼來頭,縱橫捭闔、見多識廣之人,一番高談闊論之後,關張二人佩服得是五體投地,更加堅定了追隨劉備闖江湖、打天下的決心。

此時,在其內心,劉備已儼然成為兩人為之效命的「大哥大」了,而接下來的「桃園三結義」也就只是一個形式的問題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之劉關張投軍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加之天災不斷,百姓苦不堪言。再次亂世,爆發了黃巾起義。在鎮壓起義之後,割據一方、擁兵自重的諸侯不斷湧現,為各自的利益激烈混戰。劉備,字玄德,長著一對大耳朵,為人十分和氣。他雖...

戲說《三國演義》第二篇——桃園三結義

上回說道,張角自號「天公將軍」,引百萬之眾造反,所到之處寸草不生,有秋風掃落葉之勢。漢靈帝覺得只要沒打到我皇宮就行,你們自己玩去吧,於是下令各地自行募兵討賊。這也是東漢末年諸侯並起,擁兵自重的重...

劉關張是否有過桃園三結義?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再加上連年災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劉備有意拯救百姓,張飛、關羽又願與劉備共同干一番事業。三人情投意合,選定張飛莊後一桃園。此時正值桃花盛開,景色美麗,張飛準備了青牛白馬,作為...

桃園三結義里,劉關張僅僅是因為意氣相投嗎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們,印象中最深刻應該就是劉關張結拜吧,其中關於桃園結義的情節是第一回里較為出彩的。說到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人。大家腦海里都會出現這個畫面:一個長著大耳的年青人、一個長鬍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