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這句話是何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諸葛瞻是諸葛亮唯一的兒子,姜維是諸葛亮的親傳第一。
兩人都身居高位,諸葛瞻在內匡君輔國,姜維在外領兵征戰,兩人卻政見不合,令人嘆惋!
知子莫如父,諸葛亮言中了。
諸葛亮死後,劉禪雖然廢除了丞相,也沒有給諸葛亮立廟,但卻相當重用諸葛瞻。
不僅把公主許配於他,還一路火箭提拔,33歲時諸葛瞻就已經官至平尚書事、代理都護、衛將軍,可以說位極人臣。
但正因為此,諸葛瞻和黃皓、姜維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因為內政方面有黃皓弄權、軍事方面有姜維常年領兵在外,這讓諸葛瞻這個「權臣」顯得有名無實。
原來,諸葛亮去世後,蜀漢的內政落到了費禕、蔣琬、董允等手裡,費禕先後官拜後軍師、尚書令、大將軍等職,將琬則先後拜尚書令、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大將軍、錄尚書事、安陽亭侯、大司馬等職,董允為大將軍費禕的助手。
費禕廢棄了諸葛亮以攻代守的政策,休養生息,與執意北伐的姜維政見不和,後不幸被魏降將郭循行刺而死,歷史進入劉禪親政、蔣琬與姜維輔政的時代,姜維獨掌軍權,前後進行了十一次北伐,其中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
單單把鍋推給黃皓和姜維是不合適的。
黃皓之所以能亂政,和劉禪的庇護,陳祇的黨同,群臣的附阿是分不開的,也就是說此時的蜀漢朝政已經爛到根子上了。
而心有不甘的諸葛瞻對蜀漢滅亡也有很大責任。
其一,他位極人臣卻沒有制止黃皓。
其二,他臨危受命阻截鄧艾,本來形勢大好,卻不聽黃崇的建議,優柔寡斷貽誤戰機,被鄧艾全殲於綿竹,簡直是神坑。
蜀漢滅亡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自身實力的弱小,再加上內部鬥爭尖銳、朝政黑暗、軍事失利,豈有不亡之理。
諸葛瞻臨終說12個字,此二人若亡,劉禪必橫掃中原,一統三國!
魏蜀吳鼎立時期,三國(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說),是中國歷史上東漢與西晉之間的分裂對峙時期,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三國時代波瀾壯闊,充滿生機,常引起後人...
此人臨死前說出24個字,暴露了蜀漢滅亡的真相,令諸葛亮死不瞑目
諸葛亮和劉備類似,都是過了40歲才有了兒子,又要操心蜀漢的政事,沒有過多的時間陪伴孩子。為了「彌補」對孩子的愛,劉備勉勵劉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諸葛亮也給諸葛瞻寫下了《誡子書》鼓...
諸葛亮病逝後,為何最弱的蜀漢還能存活30年?多虧了這三個人
公元234年,諸葛亮在第六次北伐之後病逝五丈原。眾所周知,諸葛亮是蜀漢的主心骨,魏國之所以不敢貿然出擊蜀漢就是因為有諸葛亮的存在。諸葛亮死後,蜀漢陷入了更加被動的局面。無論從國土面積、經濟實力還...
此人忠於蜀漢,為其流盡最後一滴血,卻對蜀漢滅亡負有很大責任!
公元263年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在綿竹抵禦鄧艾,交戰前諸葛瞻拒絕了鄧艾的誘降,斬殺了使者,與鄧艾背水一戰,最後兵敗身死。論對蜀漢的忠誠度來說,諸葛瞻並不比他的父親遜色,為蜀漢流盡了最後一滴血,與長...
這位被後世說成傻兒的皇帝,其實有著常人不及的大智慧!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位皇帝,被史書和後世文學影視作品演繹成了一個痴兒傻蛋,貌似智商低於一般人,更別說能治國理政了。說到這裡,想必親們已經猜出此人是誰了吧?他就是三國中蜀漢後主劉禪!
做蜀漢諸葛亮的繼任者到底有多難?竟無一人善終
作為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諸葛亮的事跡已經婦孺皆知。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他的忠義哪怕到了現代也是值得欽佩的。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更說明了他的不容易。
諸葛亮的四大接班人:兩人病逝,兩人不得善終!
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諸葛亮非常受歡迎的歷史人物。對於諸葛亮的一生,前期躬耕隱居,在遇到劉備後,可謂如魚得水。在劉備集團中,諸葛亮的地位逐漸上升。特別是在白帝城託孤後,諸葛亮掌握了蜀漢的軍政大權...
諸葛亮死後,蜀漢還能堅持30年,不是因為劉禪,而是因為有這4人
一說起劉備的兒子劉禪,大家對他的印象就是扶不起的阿斗。但在諸葛亮死後,蜀漢又堅挺了30年,於是就有人吹噓劉禪的能力怎麼強,怎麼會治國理政。這種說法很片面,從劉禪手握十萬大軍就投降了鄧艾的數千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