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身為蜀漢宰相,與大宦官黃皓勾結,導致蜀漢滅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黃皓專權把朝堂,排擠直臣國遭殃。
在外大將心尤忌,導致蜀漢終滅亡。
黃皓是劉禪時期的著名宦官,也是諸葛亮《出師表》中所謂的「小人」。
上期我們說過,對劉禪來說,諸葛亮就是一位權臣,而在權臣的陰影下,有一位寵信的宦官是很正常的事。
諸葛亮在世時,像黃皓這種小人當然沒有發展空間,即使諸葛亮去逝後,由於正直的董允在,黃皓也只能把尾巴收起來,不敢造次。
公元246年,侍中董允去世,陳祗代替了他的位置,侍中這個官職在三國時期相當於宰相。
陳祗此人,長得雄壯威武,辦事也很嚴明,對大將軍姜維的北伐事業也很支持,總體來說算是一個合格的宰相。
但他跟董允最大的區別就是,陳祗並不排斥宦官參政,而且跟黃皓的關係處得還特別鐵,這就使黃皓步入了蜀漢的政壇。
陳祗、黃皓倆人互為表里,配合相當默契。
這也使陳祗的地位超過了大將軍姜維。
公元258年,陳祗又去世了,黃皓就開始了專秉朝政。
這一時期,統領朝政的官員是丞相樊建、董厥還有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
但這幾個人都沒有對黃皓的小人行為作出阻止,也沒有對劉禪的錯誤進行勸諫。
樊建是不怎麼跟黃皓來往的,而董厥和諸葛瞻甚至對黃皓還有些親近。
倒是在外率兵打仗的姜維給劉禪上了一份表,指出黃皓玩弄權柄,要求處死黃皓。
劉禪非常寵信黃皓,當然不會這麼做。
但他也沒有直接駁斥姜維,而是對姜維說,黃皓就是一個內侍,一個小人物,您作為大將軍,不要太在意這種人。
而且劉禪還讓黃皓修書向姜維認錯。
這說明劉禪並不是不明事理的。
但劉禪這樣做的結果是,姜維害怕黃皓對自己進行報復,所以上表說,希望自己屯田於沓中。
嚇得連成都都不敢回了。
領兵打仗的大將是這種心態,蜀漢還能有個好嗎?
後來魏國的鄧艾攻進蜀地,也聽說了黃皓的陰險奸詐,便把黃皓抓起來準備處決,結果黃皓用大量錢財賄賂了鄧艾身邊的人,於是得以免死。
從此之後,黃皓便蹤跡不明了。
《三國演義》中對黃皓的死作了補充,那就是劉禪被遷到洛陽後,司馬昭痛恨黃皓禍國殃民,將他凌遲處死。
不過這只是我們所有人美好的願望罷了。
三國:為何諸葛亮死後,蜀國立刻一落千丈,這三個人是千古罪人!
在諸葛亮生前,蜀國可謂是一大強國,次次北伐,雖然進展不大,但是名聲很響。諸葛亮軍政兼於一身,以一人之力支撐著整個蜀國的發展,然而諸葛亮死後,蜀國卻立刻一落千丈,其中有三個是千古罪人。第一,陳袛
操弄朝政結交宦官權力在姜維之上,蜀國的滅亡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我們經常在古代歷史文獻中看到「諡號」這個名詞,那麼什麼是諡號呢?大致來說諡號是古代朝廷對去世的君王或者大臣的一個簡單的評價,所以並不是什麼人去世後都會有諡號的。一個人死後被朝廷追贈諡號是對這個人...
宦官黃皓禍國殃民,導致蜀漢滅亡?其實他就是個給忠臣背黑鍋的
蜀漢滅亡的直接罪人,當然不止宦官黃皓一人,也不止是信用黃皓的皇帝劉禪。畢竟蜀漢是劉備和諸葛亮建立的,復古西漢「儒表法里」體制的古典軍國主義國家,從來不是東漢和晚唐,區區一個宦官絕沒有那麼大的能量...
此人忠於蜀漢,為其流盡最後一滴血,卻對蜀漢滅亡負有很大責任!
公元263年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在綿竹抵禦鄧艾,交戰前諸葛瞻拒絕了鄧艾的誘降,斬殺了使者,與鄧艾背水一戰,最後兵敗身死。論對蜀漢的忠誠度來說,諸葛瞻並不比他的父親遜色,為蜀漢流盡了最後一滴血,與長...
諸葛瞻臨終說12個字,此二人若亡,劉禪必橫掃中原,一統三國!
魏蜀吳鼎立時期,三國(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說),是中國歷史上東漢與西晉之間的分裂對峙時期,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三國時代波瀾壯闊,充滿生機,常引起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