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講堂:於宋有大功的陶谷,為何終生不得拜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由文化大講堂原創首發

陶谷出任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年近六十的他已經成為宋朝高層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陶谷閒暇時喜歡看些相書,他經常摸著自己的頭,對身邊的官員說:「我的頭骨品相非常,此生必定可以戴貂蟬冠呢。

」唐代以來,宰相才戴貂蟬冠,陶谷是說自己必定可以成為拜相,入主中書。

在場的官員都訕笑著附和著。

陶谷有資格拜相嗎?有資格。

陳橋兵變之前,陶谷和宋太祖一個在軍界,一個在政府,兩人沒什麼交情,可在陳橋兵變時,陶谷主動送給宋太祖一份大禮。

宋太祖率軍進入京城,順利掌控皇宮之後,舉行禪讓儀式。

可是,負責籌備工作的趙普百密一疏,把禪位詔書給忘記了。

既然是禪讓,有禪位詔書,才能夠顯示新君得位的正統性。

正在宋太祖有些惱恨的時候,陶谷站出班來,獻上早就起草好的禪讓詔書。

宋太祖一看,大喜,解決了自己的大問題。

儀式得以順利結束。

在封賞功臣的時候,吏部侍郎陶谷,一躍成為禮部尚書兼翰林院承旨,參與朝廷機要。

陶谷很得意。

此後的幾年,陶谷以其廣博的知識,為新朝各項禮儀的制定,法律的完善,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可如此多功的陶谷,一直到年近七十去世之時,也沒有拜相。

這是為什麼呢?

陶谷有才,但有才而無德。

陶谷主持翰林院工作,手下有個翰林待詔姓權。

權某人家比較遠,養了一匹馬代步。

這匹馬很好,可以一天走數百里。

陶谷看到了,起了貪念。

陶谷派人轉告權某,權某人膽戰心驚,回復使者:「既然是陶學士想要,做下屬的本來應當奉送。

可是我年紀大了,腿腳又不方便,沒有這匹好馬,實在不方便啊。

」後來,陶谷又派人去討要,權某人無奈,告訴來人:「再過一兩年,不才就要告老還鄉,到時必定將此馬獻給陶學士。

」本來,人家已經說得很是體貼,可陶谷聽來,卻惱恨起來。

堂堂翰林學士,討要下屬一匹馬,竟然還如此推三阻四。

陶谷詭計多端,略施小計,就把權某人耍得團團轉。

有一天,陶谷入宮接受起草密詔的任務,陶谷命人叫來權某,說皇帝很喜歡權某的破體王書,讓他抄寫一份密詔,呈給皇帝。

權某人對自己的書法一向很得意,聽聞皇帝欣賞,大喜,拿起筆來刷刷刷寫好了。

剛一寫完,陶谷就將權某的奏摺搶到手中。

陶谷威脅:「皇帝密詔,事關朝廷機密。

你竟然在沒有得到皇帝同意的情況下抄寫密詔,該當何罪!若是泄露密詔,乃是砍頭抄家的死罪。

權某一看陶谷翻臉不認人,知道今天挨不過去了,只能夠苦苦哀求。

陶谷冷冷地說:「你儘快將你家的馬送來,我就放了你。

」權某無奈,只能將馬和契約送到陶谷府上。

陶谷有才,但忌妒賢才,在任期間,和同事關係處得極差。

宋初和陶谷齊名的大才子一共兩位——竇儀和李昉。

兩人在翰林院地位僅次於陶谷。

論資歷,竇儀與陶谷差不多,周世宗時期都擔任侍郎,入宋之後都擔任尚書,又都是翰林學士。

但在宋太祖趙匡胤看來,竇儀遠比陶谷優秀。

竇儀不但有文采,且為人謹慎穩重,可以託付大事。

陶谷心中嫉恨,常想著揣竇儀一腳。

後來,趙普拜相,宋太祖準備設立一兩位副宰相輔佐趙普。

宋太祖多次表示,竇儀可以大用。

多次誇讚引起了宰相趙普的警覺。

竇儀為人剛直,一旦入中書,就很難掌控。

只是,趙普不方便自己出面反對。

陶谷看出了趙普的心思。

他主動靠攏趙普,拉攏翰林院其他學士,聯名上書說竇儀如何如何不行。

趙匡胤看到「群臣」都反對,最終放棄了提拔竇儀的念頭。

不久,竇儀病逝。

陶谷又把打擊的目標朝向了李昉。

陶谷了解宋太祖,此君即位之後除去厭惡武將掌權之外,就是痛恨官員請託,私下結黨。

陶谷從此處下手,必定擊倒李昉。

有一年,陶谷和吏部尚書張昭共同負責官員考核工作。

幾個月下來,兩人關係處得還算不錯。

一次上朝,陶谷稟告趙匡胤,左諫議大夫崔頌拉攏翰林學士李昉,為他的親戚求取縣令。

陶谷說得有模有樣,說完之後還宣布,這件事情不但自己可以作證,吏部尚書張昭也可以作證。

宋太祖一臉凝重,滿朝文武的目光也盯著張昭。

幾天前,陶谷找到張昭說,共事好幾年,彼此感情不錯,有件大事想要拜託。

張昭也不大在意。

此時一聽,竟然是要聯手張昭污衊李昉。

張昭遲疑許久,把官帽給摘了下來,大聲說:「陶谷欺君罔上,誣告朝廷命官。

此言一出,陶谷大驚。

宋太祖也很不高興。

據他了解,張昭和李昉關係不錯。

陶谷敢在朝堂上讓張昭為自己作證,李昉劣跡多半屬實。

張昭不承認,多半是顧念舊情,包庇李昉。

結黨之罪,遠大於請託。

結果雖然張昭沒有作證,李昉也被連降數級。

陶谷有才,但以權謀私,劣跡斑斑。

乾德年間,員外郎王貽孫、博士奚嶼負責考察朝中官員子弟。

陶谷擔心兒子通不過考核,派人送親筆信給副主考奚嶼。

陶谷的兒子背誦的時候,結結巴巴,明顯不行,可奚嶼卻給了陶谷兒子一個合格。

其他考生看到結果後十分生氣。

有人就寫了匿名信告發陶谷干擾考核。

宋太祖很重視,下令御史調查。

御史在副主考奚嶼家中發現了陶谷請託的信件,奚嶼被貶斥為司戶參軍。

主考王貽孫沒有接受請託,但縱容錯誤的發生,也被貶斥為贊善大夫,陶谷作為當事人被罰俸祿兩個月。

開寶年間,宋太祖王祜負責科舉考試工作。

這一年,陶谷的另一個兒子陶邴參加科舉。

發榜之日,陶邴考中第六名進士。

陶谷大喜,第二天就帶著兒子入宮叩謝皇恩。

宋太祖很疑惑,對身邊的宰臣說:「我向來聽說陶谷不會教育孩子。

陶邴這小子怎麼能夠考中呢?」宋太祖認定此次科舉必定有貓膩。

陶谷大驚。

宋太祖立刻命人將陶邴帶到中書省,由宰相趙普親自負責考試。

考試結果出來,趙普也認為陶邴合格。

陶谷放心。

沒想到宋太祖宣布:「朝廷設立科舉,乃是為國家選拔人才,而並非為私人謀利。

向那些世代享受國家俸祿的家庭,更應當遵守規則。

如果讓我聽到有結黨營私、擾亂科舉的現象,一定嚴懲不貸。

從此之後,凡是有朝廷高官子弟參加科舉,禮部一律要先把名單呈報朝廷,朕將親自主持複試!」

陶谷看到這個結果,才明白宋太祖如此不信任自己。

陶谷不服氣,不甘心。

他為朝廷服務多年,竟然落得如此下場。

陶谷讓門生去探宋太祖的口風,有沒有可能重用陶谷。

門生稟告宋太祖:「陶尚書執掌誥命多年,為國出力頗多。

」宋太祖聽了,只是笑笑說:「我聽說那些翰林學士起草詔令,都是從前人的舊稿中,挑選類似的稍作修改,就當成自己的稿子。

官員都說,這就叫做『依樣畫葫蘆』。

這種工作,談得上什麼功勞嗎?」陶谷聽到宋太祖如此評價自己,心裡哇涼哇涼的。

其實,在大宋建國之初,宋太祖對陶谷印象就不好。

陶谷獻上禪位詔書,解了宋太祖燃眉之急。

可是,宋太祖心中把陶谷給看扁了。

後周舊臣在兵威之下不得不選擇低頭,可像陶谷一般主動獻媚、汲汲官位、無恥卑劣之人,實在不多。

陶谷於宋有功,但其為人卑劣,頗受百官鄙視。

在宋太祖看來,陶谷可用,但絕不可大用。

科舉事件後,陶谷一病不起,沒出一個月,一命嗚呼,死了。

宋太祖派出使者參加陶谷喪事。

畢竟陶谷是翰林學士承旨、戶部尚書。

禮部官員提出,按照規矩,朝廷大臣去世,朝廷當抬高規格,予以追封。

宋太祖大筆一揮,追封陶谷為右僕射。

陶谷在死後,終於享受到宰相級別的待遇了。

閱讀更多原創好文,期待您關注青年作家原創公眾號:文化大講堂

微信號:wenhua3000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乾德二年趙普拜相

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宰相范質因年老多病加上權利縮減就想辭去宰相之職,同為宰相的王溥和魏仁浦也有此想法。在趙匡胤的一系列集權政策中,宰相的權利大不如前,他們也知道了之所以能繼續做宰相,純粹是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