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為陳橋兵變錦上添花,趙匡胤大怒,永不重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公元960年,趙匡胤在陳橋驛黃袍加身後,準備返回京城開封舉行禪位大典。
當大軍抵達開封城下時,趙匡胤的好哥們石守信便準時打開了城門,迎大軍進城,趙匡胤進城後,當時後周的兩位宰相代表朝中大臣來朝見了新天子,表示百官臣服,兵變異常順利,下面要做的就是禪位登基。
禪位大典當天,百官早已準備完畢,跪在崇元殿兩側,此時要做的就是宣讀禪位詔書了,但是由於事發突然,趙匡胤發現沒有準備禪位詔書。
就在這關鍵的時刻,一個大臣從袖管里拿出一封詔書,這封詔書,是他自己準備用來巴結趙匡胤的,沒想到還真的用上了。
大典結束後,趙匡胤口頭將他誇獎了一番。
此人名叫陶谷,是周世宗柴榮生前很欣賞的一個大臣,他的職位是翰林學士。
陶谷此人,很有才能,十幾歲就寫得一手好文章,,進入仕途後,做過給事中、吏部侍郎、翰林學士,官職已經不是很低了,但陶谷很不滿足現狀,一心想當宰相。
因為五代時期有一個慣例,宰相都是由翰林學士提拔,陶谷覺得自己很有希望,於是當趙匡胤做了皇帝後,陶谷看準時機,準備了這樣一封詔書,為的就是讓趙匡胤能夠注意到自己。
事後陶谷覺得自己為趙匡胤出了很多力,就開始通過一些關係好的大臣,多次向趙匡胤表達自己想當宰相的意圖,趙匡胤聽聞後記起了這個陶谷,隨後就說:「翰林學士寫文章,都是拿前人寫好的,然後改一些標點,字句,不就是依樣畫葫蘆嗎,這算不上貢獻。
」陶谷聽說後,很是鬱悶,就在翰林院的牆壁上題了一首詩:「官職須由生處有,文章不管用時無。
堪笑翰林陶學士,年年依樣畫葫蘆。
」這首詩明為自嘲,其實是向趙匡胤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趙匡胤聽說後,非常生氣,下定決心,永不重用此人。
其實趙匡胤不重用陶谷並不是因為文章的好壞,是另有原因的。
自古百姓愛財,君王愛名,趙匡胤做了皇帝最在乎的就是自己的名聲,他怕給後世留下一個謀朝篡位的惡名,但是這個惡名總要有人承擔,趙匡胤不想擔,他就把這個惡名推到了石守信等一批武將的身上,是他們給我披上黃袍,自己做皇帝完全是被逼無奈,迫不得已的。
這樣一來如果把事情做的太完美就有點說不過去了,給人的印象不就是準備充分的篡位嗎,所以趙匡胤需要一點瑕疵。
這個詔書恰恰就是瑕疵所在。
只是沒想到這個陶谷自作主張寫了詔書,這樣整個環節太完美,就顯得這是一次有預謀的病變了,所以這讓趙匡胤感到非常噁心,心裡很鄙視這個陶谷,
所以這才是陶谷沒有得到重用的真正原因。
每天了解一個人——趙匡胤 死因千古之謎
宋太祖趙匡胤,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祖籍涿郡,生於洛陽夾馬營。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於後漢隱帝時投奔郭威。後周建立後,趙匡胤始入宦途,受柴榮器重,於徵伐南唐時屢...
趙匡胤當皇帝真的是被迫黃袍加身嗎?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兵將南下攻周,宰相范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義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後,趙匡...
都說趙匡胤黃袍加身是設計好的,你是猜測,我卻有最權威的五證據
在宋代的官方史書《太祖實錄》中,趙匡胤「黃袍加身」是被逼的,原本他不想造反,但不造反勢必引起更大的動盪。從國家的長治久安出發,趙匡胤只得勉為其難,被架著雙手擁上了皇帝的寶座。不過考慮到《太祖實錄...
此人說他是被逼當的皇帝,但史書上有好幾個地方暗示他說了假話
在宋代的官方史書《太祖實錄》中,趙匡胤「黃袍加身」是被逼的,原本他不想造反,但不造反勢必引起更大的動盪。從國家的長治久安出發,趙匡胤只得勉為其難,被架著雙手擁上了皇帝的寶座。不過考慮到《太祖實錄...
歷史上的一次驚人巧合,你怎麼看?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死,恭帝即位。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結義兄弟掌握了軍權。翌年正月初,傳聞契丹兵將南下攻周,宰相范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