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自尊然後才有人敬,成語「照葫蘆畫瓢」的由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北宋時,邠州新平(今陝西彬縣)人陶谷少有才名,史書上記載他「強記嗜學,博通經史,諸子佛老,咸所總覽」。

良好的自身條件讓陶谷很想有一番作為,成為一個讓人仰視、受人尊敬的人,然而現實卻給了他很沉重的打擊。

北宋乾德三年(965年),有一天,宋太祖趙匡胤在宮中閒逛,無意中拿起一面銅鏡,發現背面鑄著一行小字:乾德四年鑄。

他大為吃驚,因為「乾德」是他剛起用的年號,那這個乾德四年是哪兒來的呢?

翰林學士陶谷被叫來,他只看了一眼,便胸有成竹地回答說:「這面銅鏡肯定是蜀中人使用的,因為前蜀國曾經使用過乾德這個年號。

年號這樣的大事竟然發生了撞車,而與之相撞的,還是一個亡國之君,宋太祖大怒,拿起筆來,把宰相趙普的臉畫了一個大花瓜,然後深有感觸地說:「做宰相須是讀書人。

這句話讓陶谷的心像被小鹿撞了一下一般,那美好的感覺如同第一次見到心儀的女友。

他的內心裡升騰起一種希望,自己不正是做宰相的最佳人選嗎?這不僅因為他學問好,而且在宋太祖登上皇位的過程中,他還曾立下大功。

公元960年元月五日,趙匡胤接手後周政權、建立宋朝的「禪讓」大典在崇元殿舉行,由於兵變突然,儀式準備得也十分匆忙。

等到各級官員在大殿前站好隊,等候隆重的儀式開始時,才發現還缺少一份周恭帝的禪位詔書。

正在大家心急火燎之時,翰林學士陶谷站了出來,像變戲法似地從袖子裡掏出一卷文書,原來他早就熬夜把詔書寫好了。

這使得典禮能夠得以順利舉行,沒有鬧出讓人尷尬的笑話,陶谷為此很是得意。

不過宋太祖並不喜歡拍馬屁的人,他對陶谷從後周重臣到大宋忠臣的迅速而華麗的轉身,表面讚許,內心裡卻有些鄙夷。

在他的眼中,陶谷缺少社稷之臣的擔當,這多少與他出使南唐的遭遇有關。

陶谷以使者的身份來到南唐時,頗具從上邦大國來到番屬小國的尊嚴與氣派,面容嚴肅,不苟言笑,一副正人君子的樣子。

陶谷的傲慢讓南唐國主李煜很不滿意,他吩咐身邊的一位重量級人物韓熙載負責接待,此人就是傳世名畫《韓熙載夜宴圖》中的主人。

韓熙載心領神會,君臣共同導演了一部大戲。

有一天,在陶谷居住的國賓館裡新來了一位服務員,負責打掃庭院和客房的衛生。

她的到來引起了陶谷的注意,因為她雖然穿著破舊,然而相貌不俗,特別是從裡到外、渾身上下透著一種氣質,遠非一般的村婦可比。

作為才子,陶谷的眼光自然不會錯,於是他「天意憐芳草」,耐心地關心起她的命運來。

女子說她叫秦弱蘭,死了丈夫,只得到驛館打工餬口。

一來二去,陶谷就被這個美女勾住了魂,然而秦弱蘭卻若即若離,讓他心癢難耐。

眼見著回國的日子就要臨近了,陶谷十分惆悵,不想一天夜裡,秦弱蘭主動來了。

一番親熱之後,她說你就要走了,給我寫首詞吧,也好留作紀念。

這正是陶谷的強項啊,他深情無限地揮筆寫了首《風光好》送給了她。

第二天,李煜宴請陶谷,斟了一大杯美酒請他暢飲。

陶谷依舊拿捏,一本正經地推辭。

李煜一笑,揮手喚出一名歌女,音樂響起,歌女開口唱道:「好因緣,惡因緣,奈何天,只得郵亭一夜眠。

別神仙,琵琶彈盡相思調,知音少,再把鸞膠續斷弦,是何年。

」原來此曲正是陶谷作的《風光好》,而唱歌的恰是秦弱蘭,她哪裡是什麼喪夫的少婦,而是韓熙載府中的一名歌妓。

慚愧的陶谷終於不再端著,結果喝得東倒西歪,吐得一塌糊塗。

陶谷狼狽地回國復命,更糟糕的是,當他回到京城汴梁時,他的那首《春光好》已經成為流行會曲榜的上榜歌曲,在城中的娛樂場所唱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幸運的是,現在趕上了改朝換代,陶谷打心眼裡以為已經把這並不太光彩的一頁翻了過去,加之宋太祖準備啟用讀書人當宰相的允諾,他回到家裡靜靜等待著好事的降臨。

然而很長時間過去了,一點動靜也沒有。

陶谷失去了耐心,親自向宋太祖推薦起自己來,當然說法上還是需要婉轉些,大意是說,自己長期為皇帝起草詔書,是做出了很大貢獻的。

宋太祖聽了,滿面微笑地說:「我倒是聽很多人說,你這個翰林學士起草的詔書都是把前人的舊文章換上現代的新詞,在我看來這叫依樣畫葫蘆,恐怕沒有多大的貢獻。

可以想見當面被領導弄這麼個評價該是多麼窩火,回到翰林院後,陶谷越想越難淡定,於是提筆在翰林院的白牆上題了一首詩:「官職須由生處有,才能不管用時無。

堪笑翰林陶學士,年年依樣畫葫蘆。

雖然在那個年代沒有微博,有圖有真相,可依樣畫葫蘆這件事還是傳得很快,也傳得很遠。

通常來說,犯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態度不夠端正,宋太祖一生氣,把「依樣畫葫蘆」的事也給免了。

陶谷的人生理想就此划上了一個句號,而他在歷史上的形象也最終被定格為一個笑談。

辯證法告訴我們,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

假如我們沒有贏得世人足夠的尊敬,那多半不是因為別人的無恥,而是因為我們自身的可笑。

人必自尊,然後才能得到別人的敬重,古今皆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乾德二年趙普拜相

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宰相范質因年老多病加上權利縮減就想辭去宰相之職,同為宰相的王溥和魏仁浦也有此想法。在趙匡胤的一系列集權政策中,宰相的權利大不如前,他們也知道了之所以能繼續做宰相,純粹是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