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怪馬謖笨,也不怪諸葛用人失察,毛主席七個字說透街亭之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歷來人們評論街亭之戰蜀漢的失敗,原因大概歸結在兩點:其一,是說馬謖這個人無才;其二,是說諸葛亮用人不當,但是毛主席對這場戰爭的反思卻與眾不同。
在讀完此戰後,主席曾用了七個字總結蜀漢失敗原因——「初戰亮宜自臨陣」。
蜀漢建興五年,諸葛亮平定了南中叛亂,次年春,親帥大軍北伐。
在拒絕了魏延子午谷突襲的建議後,諸葛亮兵分兩路:這兩路一虛一實,趙雲、鄧芝率領的是疑兵,這支隊伍「揚聲由斜谷道取郿」,「據箕谷」;諸葛亮親自率領的乃是主力,這支隊伍直出祁山,襲取土地。
《資治通鑑》記載,諸葛亮這次北伐令魏國舉國震動,因為誰也沒想到劉備死後蜀國會有這麼大的動作。
於是「天水、南安、安定皆叛應亮,關中響震,朝臣未知計所出。
」由此看來,諸葛亮的首次北伐剛開始進展十分順利,沒有經過什麼殘酷的戰鬥就奪得了三郡。
接下來,蜀漢的北伐軍為了獲得前進的據點必須奪得一個要地,那就是街亭。
魏國方面也知道蜀漢的目的,於是「乃勒兵馬步騎五萬,遣右將軍張郃督之,西拒亮。
」魏蜀雙方圍繞街亭展開爭奪,將要爆發北伐以來嚴格意義上的第一場大仗。
從這個角度來說,街亭乃是北伐的正規第一戰!也正因此,主席說街亭之戰是初戰!
面對初戰,諸葛亮做了什麼呢?按照《資治通鑑》記載:「亮不用舊將魏延、吳懿等為先鋒,而以謖督諸軍在前,與張郃戰於街亭。
」諸葛亮捨棄魏延、吳懿等有經驗的將領,而用馬謖去守街亭。
馬謖到街亭後,沒有當道下寨,而是把軍營扎在山上,結果被張郃包圍,斷了水源,軍心大亂,最終一觸即潰,導致北伐功虧一簣。
主席對這兩點都沒有評價,實際上,這兩點也無法評價。
說馬謖無才——馬謖自幼好論軍計,諸葛亮討伐南中,他提出了「攻心之策」,南蠻最終投降,取得顯著成效——怎麼能說是無才呢?如果真的無才,以諸葛亮的能力,會願意跟馬謖「引見談論,自晝達夜」?說他在山上紮營就是無才,黃忠也在定軍山紮營,怎麼斬殺夏侯淵?古往今來,多少戰役都是爭奪山頭,先到者難道不是在山上修築防禦工事嗎?如果馬謖並非無才,那諸葛亮用人失察又從何說起呢?
可馬謖最後確實戰敗了,某種程度上說,戰事的失敗跟他、跟諸葛亮又都有關係。
因此,討論馬謖是否有才,諸葛亮是該派馬謖去,還是派牛謖、羊謖去?這些都是本糊塗帳。
街亭一戰是北伐的「初戰」,事關整個北伐軍今後的士氣!在冷兵器時代,士氣對於一個隊伍是極為重要的。
《孫子兵法》中講,即使完勝,也要「殺敵一萬,自損三千」。
大多數的大勝,並非用武器射殺了多少人,而是敵方士氣崩潰,自己內亂或逃散了。
那麼如此事關全局的第一戰,諸葛亮為何不親自挂帥呢?更何況,古代沒有通訊設備,統帥根本無法像後來一樣,在作戰室進行指揮,綜合戰場形勢,下達最新命令。
諸葛亮派馬謖去,一切都無法預料,就算不是馬謖,而是派魏延挂帥,如此重要的初戰,諸葛亮也是在弄險!這也正是主席點評街亭一戰「初戰亮宜自臨陣」的關鍵所在!
毛澤東在讀《資治通鑑》「(太和五年)六月,亮以糧盡退軍,司馬懿遣張合追之。
合進至木門,與亮戰」時評點道:「自街亭敗後,每出,亮必在軍。
」說明自街亭之敗,諸葛亮已經吸取了教訓。
毛主席擅長作戰,品味其對街亭之戰的精闢點評,令人受益匪淺!
【關注文史實驗室 獲取過往新認識 歡迎關注】
【本文原創】
諸葛亮知天知地為何卻不能統一天下?毛主席三句評價直接道出原由
三國時期,蜀國所處的兩川之地,在大漢版圖歸屬於益州,而在今天,就是本稱為天府之國的四川省。從劉邦建立大漢,到東漢走向末路,僅僅過了四百年而已,可是,當初從益州起兵,攻取長安、洛陽,從而席捲中原...
鞠躬盡瘁的諸葛亮 到頭來落的歷史罪人的名聲
諸葛麗是中國歷史上被神話了人物之一,不管是在史料記載中還是在演義中,諸葛亮通常都是以積極的形象出現,但諸葛亮再厲害畢竟只是一個凡人,即便是能掐會算最終還是落的個歷史罪人的名聲。事情呢還要從諸葛亮...
為什麼說諸葛亮鬥不過司馬懿?毛主席一語道破原因!
《三國演義》將諸葛亮的智謀刻畫得淋漓盡致,火燒新野、草船借箭、舌戰群儒、罵死王朗,這一樁樁、一件件都凸顯了諸葛武侯大智慧的形象。特別是在上方谷一戰中,幾乎要燒死司馬懿,臨死還要嚇跑司馬懿,似乎看...
劉備臨死前,提醒過諸葛亮一件事,諸葛亮沒有聽,歷史從此改寫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劉備作為蜀漢建立者,可以說是從一窮二白到獲得三分之一的天下,創造一段傳奇的歷史。然而劉備在稱帝之後,就接連遭遇挫折,先是兄弟關羽失荊州,被殺,劉備為關羽報仇,興兵東征,在夷陵遭...
毛主席為何說諸葛亮不如司馬懿
毛主席讚賞諸葛亮的治國之才,但對其武略卻頗多非議。 隆中對是諸葛亮未出茅廬之時向劉備提出的謀取天下、復興漢室的戰略建議。諸葛亮為劉備策劃的戰略目標是恢復漢室,統一天下。具體步驟分兩步走,第一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