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是這幾個原因葬送了諸葛亮的一生,葬送了蜀漢政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諸葛亮,我國三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此人在三國演義中被描繪地神乎其神,博古通今,上知天文,下曉地理,還能預知未來之事,真可謂神人也,諸葛亮也因此成為世世代代所追隨的楷模,這真是沒話說,但這只是三國演義,真實的諸葛亮沒有演義中這麼光鮮奪目,只是一個凡人罷了,但又不同與凡人,有著極高的指揮與軍事才能,不然怎麼能做出舉世矚目,奠定天下三分的《隆中對》呢?

正是諸葛亮這樣一個人,輔佐自己的主公,一步一步走上了皇位,但也正是這樣一個人,將自己辛苦努力創造的基業毀於一旦。

所以我認為蜀漢滅亡諸葛亮是由責任的,或者說是諸葛亮的過失葬送了蜀漢政權。


第一,我認為諸葛亮太過專權。

諸葛亮作為最早追隨劉備的一為謀士,在資歷方面肯定沒話說,再加上代表入主西川的荊州集團的利益,當之無愧地認為自己應該當這個國家的二把手,但也是因為如此,才使得蜀漢朝廷內部黨派林立,有西川集團,巴州集團等等,各大集團都為自己所代表的集體收攬利益,在諸葛亮生前還好,諸葛亮去世後,蜀漢朝廷內部已經矛盾不可調節,而這些個矛盾也正是諸葛亮執政時期沒有處理恰當,才會養虎為患,最終成為滅亡蜀漢的一個因素。

第二,我認為諸葛亮存在架空劉禪的嫌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諸葛亮為了出師北伐,親自上書寫成《出師表》,可以說是流傳千古,但仔細閱讀便可知曉這樣一個事實,諸葛亮讓後主劉禪親賢臣,遠小人,自己推薦了一大批人擔任要職,這名為輔佐帝王,實難逃脫架空劉禪的嫌疑,但由於劉備生前將自己託付給諸葛亮,並讓自己以待父之道對待諸葛亮,怎敢反駁諸葛亮的安排,所以言聽計從,直到最後寵信宦官,成為一步一步走向滅亡的一個因素。


第三,我認為諸葛亮在用人方面還存在著不足之處,這個體現在這幾方面,首先,在北伐時,將街亭這樣重要的地方交給一個只會紙上談兵的文人去把守,白白讓自己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只能草草收兵回朝;其次,諸葛亮始終對魏延不放心,一直提防著魏延,久而久之兩者之間肯定會存在嫌隙,而且在自己將要死的時候還在算計魏延,魏延死的可是真冤,魏延的死導致了蜀國武將的真正空虛,才有了「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這樣可悲的局面;再次,諸葛亮死後把北伐的任務交給了姜維,姜維在打仗方面確實有一定造詣,但諸葛亮忽視了國家政治方面對國家安定的影響,只重軍事,忽視了政治,政治上交給費禕等而且還不擔任要職,姜維九次北伐還沒有取得什麼成效,導致國家一步步衰落,滅亡只是遲早。

第四,我認為諸葛亮有點死板,怎麼會說諸葛亮死板呢?首先,諸葛亮始終把北方曹魏集團當成自己最大的敵人,而對自己東方的孫吳不管不問,或者說不加遏制,導致孫吳野心逐漸膨脹,同時對於孫吳侵占的領土也沒有即使挽回,一昧的退讓也逐漸使國力衰落,入不敷出,就算《隆中對》裡面說「東和孫權,北拒曹操」很有道理,但也不能不根據時代的變化而變化,而是一昧的出師北伐,北伐北伐,最終沒有成為三國中國力最為弱小的一個,倘若諸葛亮將北伐的任務放一放,而是悉心發展國家的經濟,憑著天府之國的成都,肯定能成就一番事業,或者說延續漢朝幾百年也不為過。

所以我認為諸葛亮在某方面不能根據時代變化而變化,也是他的一個致命弱點。

要是從一個人的貢獻與過失來說的話,諸葛亮還是功大於過的,畢竟人無完人,諸葛亮也是普通人一個,也沒有誰要求他一定要匡扶漢室,畢竟漢室氣數已盡,滅亡也是遲早的事,作為普通人的諸葛亮的貢獻已經很大了,我們做後人的應該向他學習,一方面學習他的造詣,一方面學習他失敗的原因。

以史為鑑才能更好地走完人生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漢為什麼會最終走向滅亡呢?

一部《三國演義》造就了無數英雄,讀起來令人酣暢淋漓,欲罷不能!但《三國演義》與史實出入很大,那我們要怎樣真實正確的看待三國呢?今天,三國君與你一同探索蜀國滅亡之謎.

諸葛亮一生中犯的最大錯誤,直接導致蜀國滅亡

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謀略家、政治家,一個《隆中對》直接奠定了三國時期未來的發展方向,可以說是他一手建立起來的蜀國,以至於劉備臨終前跟他說:如果劉禪做不好皇帝的話,你可以取而代之。不過,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