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個實用的閱讀技巧,讓你快速成為職場最受歡迎的「專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Photo by Thought Catalog on Unsplash

一,獲取信息就好比吃飯,會吃才能有勁跑的遠

在過去,我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更多的是依賴於讀書看報,看電視,聽廣播。

但是,在網際網路時代,我們獲取信息的方式變得多種多樣,獲取的成本也變低。

每個人每天都要主動,被動的接受很多信息。

閱讀這些信息會消耗我們的時間,搶奪我們的注意力。

為此,不少專家學者都會很擔心,如此大量的,質量參差不齊的信息會讓人們迷失,成為海量信息的奴隸,並且降低人們的思考能力。

但我並不這樣認為。

在我看來,獲取信息就好比吃飯。

食物要經過消化才能被身體吸收,營養和能量才得以補充,這樣,這個人行動起來才有勁兒。

人們獲取信息也是如此,面對信息,人們要先去選擇自己需要的,然後閱讀,消化,將信息轉化成能力。

由此可見,問題並不是出在信息泛濫上,就好比人們吃飯的時候,永遠不會嫌棄食物太多,太豐富。

而是在於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不對。

閱讀是獲取信息的基本形式,與其埋怨現在信息泛濫,不如抓緊時間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學會甄別,學會高效閱讀,將獲取的信息轉化為能力。

二,高效閱讀並不難,人人都能學會

我們都身處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面對各種各樣的信息,我們只有學會高效閱讀才能讓自己在參差不齊的信息中處亂不驚,高效的獲取信息,為自己所用。

學會高效閱讀並不是一件難事,人人都能學會。

日本作者原尻淳一所著的《高效能閱讀》是閱讀技巧方面很不錯的書籍。

原尻淳一是龍谷大學經濟學部的客座教授。

他是經濟科研究碩士,曾經和其他作者合著有《職業未來地圖的畫法》,《整理的藝術3》等作品。

什麼是高效的閱讀?

我覺得,分三個環節:

選擇階段:我們該讀什麼樣的書籍。

閱讀階段:我們該如何有效的,快速的閱讀。

輸出階段:閱讀過後如何將獲取的信息轉化為自身的知識和能力。

關於這三個環節,原尻淳一的《高效能閱讀》一書用89個技巧全部講解了。

每個技巧都很實用,簡單,容易上手。

可以這樣說,這本書很像是閱讀方法領域的行動指南,雖然本書一共只有203頁,但是,講解的面面俱到,沒有廢話,我們只需要將書中介紹的方法應用到平時閱讀實踐中,熟能生巧,人人都能學會。

三,讀書的四大成長模式

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閱讀》這本書中用插畫的形式介紹了讀書的四大成長模式,輕鬆易懂,一目了然。

建議大家在閱讀的時候最好根據自身情況來看看自己處於讀書成長的哪個模式中,以此來判斷自己在該結構中需要完成的目標是什麼。

同樣,也可以自省一下,在已經完成的模式中,有哪些做的好,有哪些做的不好的,從而查漏補缺。

原尻淳一認為,讀書有四大成長模式,分別為;

A變得喜歡讀書

B速讀/構思創意

C編寫原創教科書,使知識立體化

D用於產出的體系創建和結構化

該書也是按照這四個讀書成長模式來去講解的,分為讀書初級篇,讀書中級篇,讀書高級篇,讀書『成精『篇。

讀書初級篇是本書的前三章。

它對應的是讀書成長的第一個階段,即變得喜歡讀書。

讀書不僅僅只是在學校中需要做到的事情,如今是終身學習的時代,如果不想要被社會淘汰,就必須要養成每天高效學習和讀書的好習慣,以此來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儲備。

不過,有很多的小夥伴對於讀書還是排斥的,他們經常有諸如此類的困擾,一打開書就瞌睡,閱讀不過腦子,根本讀不進去,知道自己應該讀書卻總走神,靜不下心來等等。

如果有你這樣的困擾,那麼,你應該去做的是先去培養自己和書籍的感情,激發自己閱讀的興趣,培養閱讀時的專注力。

原尻淳一在這部分內容分享了37個小技巧。

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有針對性的學習,使用。

在我看來,很多人不喜歡讀書,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對讀書有陰影。

我們上學的時候,經常有一份作業叫做讀後感。

老師總是說,同學們,將xxx書讀完一遍,然後寫XXX字的讀後感。

說實話,當時我經常是糊弄的完成。

相信並不是我一個人這樣做,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

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很多人對於讀書有個誤區,覺得讀書必須要讀完。

否則,內心中就有一種罪惡感,覺得自己沒有完成好,是在半途而廢。

原尻淳一在本書分享的第一個技巧就能夠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法國當代作家達尼埃爾·佩納克在著作《宛如一部小說》中介紹了讀者權利十條。

要知道,書是工具,人是主人,我們是完全有權利不讀完,進行跳讀,選讀的。

很多人閱讀古今名著並不是因為自身的求知慾,而是因為應試,炫耀,滿足虛榮心甚至是為了塑造人設,導致讀名著淪為了形式主義的行為,這不僅會大大損害人們閱讀的興趣,而且也失去了閱讀應有的價值。

學者林望先生認為,不能把缺少內在動機的讀書強加於人。

讀書應該以自己的好奇心為原點,從感興趣的地方入手。

因此小夥伴們,放下包袱,根據自己的需要,興趣去自由選擇書籍,自由選擇閱讀的章節,閱讀是應該享受的,而不是一份作業。

讀書中級篇用一個章節來講解速讀,它對應的是第二個讀書成長模式,即學會速讀和積累創意。

速讀並不是單一的閱讀速度的加快。

很多朋友盲目學習速度技巧,最後發現讀書速度變快了,回想自己學到了什麼,腦子卻是一片空白。

要想學好速度,一手提升閱讀速度,一手提升理解速度,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提升閱讀速度並不是單純閱讀文字的速度提升。

原尻淳一在第五章講解的第一個技巧中就道出了速度技巧的關鍵。

簡單的說,速讀的關鍵在於兩個環節,一個是快速的進行關鍵詞挖掘,一個就是假說驗證型讀書。

在閱讀目錄和正文的時候,都要先進行關鍵詞挖掘,也就是快速找關鍵詞。

文章描述不可能每一個詞都是重要的,更多的內容其實都是對關鍵詞,核心內容的解釋和描述。

那麼,要想提升閱讀速度,就是在閱讀的過程中,快速找到關鍵詞,思考關鍵詞的含義,然後快速閱讀關鍵詞周圍的部分,看看自己當時的想法對不對,也就是假說驗證型讀書。

這樣做,不僅直接閱讀了關鍵內容,還在閱讀的過程中保持思考,即使你之前的想法和作者在書中表達的並不一樣也沒有關係,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錯誤,如果錯了,可以看看錯在哪裡。

如果沒有錯,反而自己提供了一個新的想法和視角,這些創意都是閱讀中的巨大財富。

關於速讀,高效能閱讀這本書一共講解了14個技巧,層層遞進,很實用。

讀書高級篇用兩個章節來講解兩個內容,一個是使知識立體化的讀書法,另一個是通過截取可活用自身產出的知識信息來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讀書高級篇針對的是讀書成長的第三個模式,即編寫原創教科書,使知識立體化。

在內容創業的時代,平台都喜歡這樣的內容創作者,他們專注於垂直細分的內容創作。

什麼是垂直細分呢?

說白了,就是專注寫一個領域的內容。

而不是今天寫育兒題材,明天寫英語教學,後天改成了習慣養成。

創作垂直的內容創作者,平台和用戶能夠一目了然的知道他創作的優勢是什麼,他的內容能夠幫助我解決什麼問題。

這樣,內容創作者能夠吸引到精準的讀者粉絲,建立有效的個人品牌,還能夠更早的被伯樂發掘,被重用。

寫作如此,閱讀易是如此。

原尻淳一在第五章的第一個技巧就介紹了垂直型閱讀。

垂直型閱讀其實就是主題閱讀,也就是廣泛的,深入的閱讀特定領域的書籍。

經過這樣的閱讀學習可以成為「專才」,即在特定領域具備深厚知識和專業技能,並且專注於該領域的工作者。

「專才」是很受職場歡迎的。

比如,原尻淳一的工作是市場營銷,那麼,他就進行了垂直型閱讀,將該領域的,如市場營銷戰略論,市場營銷管理論,品牌管理論,價格戰略論,客戶管理論,媒體論,廣告論,商品開發論,市場調研等等主題書籍進行了閱讀。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能夠形成「思維主場」,成為職場很受歡迎的,某個領域的專才。

讀書高級篇一共用了25個技巧來講解,想要通過垂直型閱讀成為專才的小夥伴,可不能錯過。

讀書成精篇有一章節的內容,主要講解了構建自身信息資料庫的方法,有13個技巧,對應的是第四個讀書成長模式,即用於產出的體系創建和結構化。

原尻淳一認為,為寫而讀,為產出而投入是時代環境的要求。

這和我之前提出的功利性寫作,功利性閱讀的想法不謀而合。

如何在信息泛濫的大環境中,依然能夠做信息的主人,閱讀信息,汲取有效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呢?

方法正是有功利性,有目標的去閱讀,去寫作。

要達到這個目標,建立自身的知識資料庫是很必要的。

在原尻淳一講解的13個技巧中,其中一個是在雲端聚合知識生產系統。

也就是利用網絡社交軟體,平台去收集,保存,整理知識信息。

他在該技巧中推薦了博客,印象筆記,Dropbox ,Facebook等平台。

國內也有很多,我經常使用有道雲筆記和豆瓣。

做知識資料庫,一般要求這個軟體,平台有這樣的功能,一個是保存內容的功能,一個是保存標籤的功能,還有一個就是整合創意的功能。

我很喜歡有道雲筆記保存內容的功能,可以在手機上安裝一個,在電腦上安裝一個。

平時看到好的內容,直接保存在有道雲筆記當中,同一個帳號下不同設備還能夠進行內容同步。

我經常使用豆瓣,知乎專欄的保存標籤功能,這樣,直接點擊標籤就可以查找到之前整理的文章。

對於創意的想法積累,我喜歡去看文章下的評論。

不得不說,高手在民間,很多網友的觀點都很新穎,犀利和獨到,如果不積累起來,真的很可惜。

四,閱讀改變命運

Photo by Denisse Leon on Unsplash

在我看來,高效閱讀,是在提升閱讀和理解速度,做閱讀的主人,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主題閱讀,做到「為寫而讀」,從而建立起自身的知識體系。


希望每個人都能夠在信息海量的時代下加快成長的腳步,通過閱讀和學習改變命運!

本文作者:time;公眾號:time內容創業;

本文均為作者原創,未經允許和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寫而讀書

據英國學者詹姆斯·馬丁統計,人類知識的倍增周期,在19世紀為50年,20世紀前半葉為10年,70年代縮短為5年,80年代末每3年翻一番,而如今隨著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等工具的普及,信息生產和流通...

以產出為目的的讀書才是高效能閱讀

這段時間一直在學習如何提高閱讀效率,連續看了幾本相關的書。相比之下,我更喜歡這本《高效能閱讀》。很多人覺得讀書無用,因為讀完之後並不能使自己的工作或學習有任何改變,就如同網上經常有人說,懂了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