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古論晉:山西的這個縣原來就是北宋時期的「平定軍」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史話三晉之平定篇

在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年代,一位小名叫作香孩兒的人,懷抱著統一全國的雄心。

他拎著一根盤龍棍,憑著過人的武藝及超凡的軍事才能,從容滅掉了南方諸多割據政權,然後眯縫著雙眼轉頭盯向了北方唯一的割據勢力,也是最後的一個,「民窮地瘠」「彈丸黑志」之地。

他就是大宋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

就在他揮師北上,雄心勃勃準備完成一統大業之時,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意外和震驚,勃然大怒......

能令趙匡胤極度惱火的這個政權是北漢。

北漢是五代時期十國中唯一的北方之國,是被後周滅國的後漢建國劉知遠的弟弟劉崇所建立的政權。

劉崇深知自己國力微弱,便依附契丹人所建立遼國,稱其帝為叔,結為強援。

北漢雖有強大的契丹騎兵作支撐,但依舊在晉州(今山西臨汾)和高平被後周打敗。

後周世宗柴榮率部兵圍其都城晉陽太原府兩月有餘,劉崇憂憤成疾,其子劉鈞繼位,惶恐間更加重金賄遼,乞求護佑。

當時尚在後周軍中的趙匡胤甚為嗤之。

在南方尚未平定的前提下,趙匡胤得知「北漢主劉鈞卒,養子繼恩立」,且內亂頻迭,劉鈞的另外一個養子劉繼元得以大位。

於是「命昭義軍節度使李繼勛等征北漢」,真實目的只是作一次試探性攻擊,以震懾對方。

當「宋將何繼筠擊破北漢樞密使馬峰的大軍於洞過河,直逼太原城下」時,契丹騎兵星夜來援,李繼勛等作戰略性撤退。

就在宋軍撤退之後,北漢劉繼元以為宋軍畏懼而逃,竟然出兵南下,進入宋境晉、絳之地配合著契丹人大掠一番,這才心滿意足返回。

如此狂妄之舉令趙匡胤受到了莫大的恥辱,大怒。

御駕親征直逼太原城下。


可以感受到棍掃天下的趙匡胤有多氣憤,調動了殿前精銳大舉親征。

設伏先將前來救援的遼國契丹騎兵先頭部隊在石嶺關擊潰,親臨城下督戰,還徵發民工數萬,修築長牆包圍太原,築長堤「引汾水灌城」。

北漢賴「城固牆堅」,竟然殊死抵抗長達三月之多。

宋軍「頓兵甘草地,會歲暑雨,軍士多疾」,遼國援軍再度抵達。

但宋軍將士依舊奮勇向前,以完趙匡胤之心愿。

「禁軍校趙翰等叩頭願乘城急擊,以盡死力,太祖曰:『汝曹我所訓練,無不以一當百,以備肘腋、同休戚也。

我寧不取太原,豈忍驅汝曹冒鋒鏑而蹈必死之地乎?』士皆感泣,遂班師」。

「北漢主籍我所棄軍儲,得粟三十萬,茶、絹各數萬,喪敗罄竭,賴此稍濟」。

此番失利讓趙匡胤一直耿耿於懷。

等待滅掉南唐之後,再度興兵北上。

此時的北漢,在遼的支持下,還經常南下騷擾宋。

能夠在宋的強大攻勢下頑強苟延殘喘四世二十八年,不得不承認這是個有著強悍血性的小國。

趙匡胤壓根也沒有把這個「彈丸之地」放在眼裡,全力準備著北上,真實目的在於收復燕雲十六州。

收拾北漢,也就是分分鐘的事情。

宋開寶九年(公元975年)八月,做好一切準備的趙匡胤派五路大軍再度北伐。

雲集太原城下的五路大軍士氣高昂,與前來救援的遼軍展開激戰。

就在此時,「燭光斧影」,五十歲的趙匡胤謎一樣的英年早逝。

其弟弟趙光義只得召回大軍。

趙匡胤此生最大的兩個心愿就是擊敗遼國和收復燕雲十六州,成為其眾生遺憾的這兩件大事,永久成為了兩宋統治者長久的夢想。

繼承其志的趙光義積極轉運糧草修造兵器,並制定了肅清外圍先阻遼援再取太原的方針。

在鎮州(今河北正定)廣陽寨首置平定軍,此「平定軍」相當於州一級的地方行政區,軍部設在并州廣陽縣,就是今天的山西平定縣。

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正月,做好一切準備的宋太宗趙光義御駕親征,先命潘美率部進攻太原城,再命郭進部在石嶺關部屬,以迎接遼國援救太原之軍,自己則親率中軍在鎮州,以牽制幽州的遼軍大規模馳援。

四月,接到北漢劉繼元的求援,遼國東北兩路大軍直奔太原。

在石嶺關被郭進部大敗東路軍,北路軍急忙撤退。

趙光義領著數十萬大軍來到太原城下督戰。

劉繼元作頑強抵抗月許,出城投降。

趙光義水淹火焚太原城後,廢太原縣,改名「平晉縣」,改改廣陽縣為平定縣,同時將設在廣陽城的縣治遷於古榆關城,就是今天的平定縣城的上城,拓建城池,形成了今天平定縣城上下兩城相倚的格局。

所改縣名,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平定北漢」。

平定這個縣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最早置縣是在漢朝漢武帝時期,名為上艾縣,當時屬於太原郡。

在金代時,一度升為州,領平定、樂平兩縣。

清代又升為省轄直隸州,領壽陽、樂平、盂縣三縣。

比較有意思的是在抗日戰爭時期,一度一分為三,以正太鐵路為界,稱之路北平定和路南平東、平西。

1958年一度撤銷,劃歸陽泉,稱之為郊區。

到1961年又恢復,屬晉中。

1983年再度改回陽泉。

平定為太原門戶,北宋末年金國南下滅北宋之戰,左右路元帥分別從大同、保定出髮夾擊太原,完顏宗望破鎮定城後久攻平定不下,後與完顏宗翰兩路合兵後付出萬人的代價才攻下平定軍,這才南下汴梁城,造就了北宋的「靖康之恥」。

由此可見,一個平定軍的設立,便是當年趙匡胤的震驚和惱怒的原因了。

所以,平定縣歷史有」金」而無「南宋」了。

平定縣的地理標示的名品是砂鍋,有「平定砂鍋亮晶晶」之歌唱。

《平定縣誌》載:「砂產州北山中,砂白色......始於唐初......平定砂貨遐邇聞名......」,其特色「燉肉不變味,煮飯不變色、煎藥不變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北宋大軍四次征討僻處河東的蕞爾小國 上

太平興國四年五月初七。自太原城始,直到往北百里的石嶺關,沿途都是往來的宋禁軍士卒。身披重鎧的騎兵、挎弓背箭的弓手,還有未配發武器的輜重隊,人人臉上除了累積了四個月的風塵煙火色,還有不少喜悅之情。...

晉陽城之五代十國北漢劉崇

與晉陽有關的歷史主要集中在北漢,北漢其實是託庇於契丹遼國羽翼之下的小朝廷,而遼國為自己生存以至南進計,也絕對不希望中原出現一個強大的王朝。

後周、北宋為何會不遺餘力的想滅掉北漢

歷史上有一個王朝北漢一直被後周的郭威、柴榮、北宋的趙匡胤所惦記,但他們終其一生都沒有滅掉北漢,難道是因為北漢的強大麼?為何他們都會心心念著滅掉北漢呢?這就不得不提北漢的建國史了。北漢的建國者劉崇...

後漢北漢後周與宋的關係

這幾日趙匡胤心情很不好,心情雖然不好,但北漢還是要接著打的,於是派遣內客省使曹彬、通事舍人王繼筠分詣晉、潞州,與節度使趙彥徽、李繼勛會兵入北漢境,攻其邊邑及遼州、石州。 按照當初與趙普定好的政策...

五代十國最牛政權,三代雄主都未能消滅他!

代十國是唐末藩鎮割據的繼續和發展,又是由長期的分裂割據局面轉向統一的過渡時期.從表面上看,五代十國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混亂、動盪和黑暗的歷史時期,改朝換代如同走馬觀花,然而,這其中卻有一個小國,在四...

宋朝滅北漢為何如此難?

----其實宋朝也很有趣(9)劉旻死後,其次子劉鈞即位,史稱孝和帝。他向遼國告哀,奉遼帝為父皇帝,被冊封為帝,自稱兒皇帝。公元957年改年號為「天會」,建立宗廟。劉鈞繼位後,馬上乞求遼國借兵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