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深閱讀」應對資訊時代的浮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教別人怎樣閱讀的書很多,《深閱讀》是其中比較特別的一本。
這本書的作者,齋藤孝,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部,並在該大學研究生院教育學研究科修完了博士課程,現在是是明治大學文學部的教授,出版了多部關於學習、閱讀的書籍。
這本書的特別之處是,它不是簡單的講閱讀方法,它有個鮮明的立場:現在的年輕人精神脆弱,遇到問題不知道怎麼解決,缺乏智慧,都是因為網絡發達了,浮淺沒有內涵的東西看多了。
所以,要用「深閱讀」來搭救自己。
什麼是「深閱讀」?
齋藤孝認為,閱讀的目的是讓我們掌握人類深層次的思想精髓,用以對抗日常生活的各種困難。
深閱讀的「深」就體現在這裡。
換言之,閱讀是為了塑造一個更好的自我。
他說:
避開這些古典佳作,一味閱讀浮淺的書,就如同害怕成為職業選手,只能永遠滿足於當業餘選手一樣。
因此,要獲得深層次的思維精髓,則需要閱讀經典、有深度、有價值的書籍。
要做到這樣的「深閱讀」,則需要在「讀什麼書」和「如何讀書」兩個方面下功夫。
1.讀什麼書?
選有深度、經典書籍。
齋藤孝特意指出:越是掌握的知識不清不楚,只會用「理論「武裝自己的人,遣詞用句就越是古怪複雜。
相反,對事物本質了解越深刻的人,行文就越簡潔扼要,能夠一語中的,這樣的書自然容易理解。
所以,有深度的書不一定代表難懂、晦澀。
可以通過逛書店、看報紙、看書評、看購書網站評價、出版社活動來尋找這些書。
另外,要避免讀浮淺、結論明顯的書,這樣的閱讀是浪費時間。
2.如何讀書?
齋藤孝在這本書里提到了很多讀書方法,其中這幾個值得學習掌握:
(1)以輸出推動輸入
怎樣才算讀完一本書?
看你能否把書的內容用一兩分鐘的時間向別人說清楚。
齋藤孝認為,如果讀完一本書,你不能將書中內容複述出來,就不能算是「讀過」這本書。
另外,還有一種方法是「轉換視角+引用」,就是你引用原書的一句話,結合你自身的經歷來解讀這句話,並且說出這句話對於你來說價值在哪裡。
(2)代入作者視角閱讀
在讀書時如果遇到作者的提問,就用括號把問題括起來。
就算不是明確的提問,只要是覺得「為什麼會這樣」「這樣定義應該有理由」,就同樣用括號括起來。
也就是,識別作者的寫作思路,代入作者視角,用作者的思維方法看問題。
(3)據點閱讀
讀一本書,不要光是讀這本書,可以從這本書的內容出發,找與其相關主題、背景的其它其它書來讀。
如果在讀書的時候遇到不懂的地方,同時作者也沒有解釋清楚,你也可其它其它研究這個問題的書籍來閱讀。
這個做法,就像看劇的時候再看番外篇、OVA一樣。
(4)快速閱讀法
對於長篇小說,如果想快速讀完,可以跳過細緻的場景描寫,只讀人物之間的對話。
對於一本大部頭,也可以只讀你感興趣的部分,讀不懂的部分可以跳過去。
另外,《深閱讀》這本書還介紹了其他方法。
下面附上這本書完整的思維導圖:
《深閱讀》:讀書不讀經典,永遠都是業餘選手
教別人怎樣閱讀的書很多,《深閱讀》是其中比較特別的一本。這本書的作者,齋藤孝,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部,並在該大學研究生院教育學研究科修完了博士課程,現在是是明治大學文學部的教授,出版了多部關於學習...
別人一年讀書300本,你一年讀3本,差距究竟在哪裡?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曹文軒老師說:「閱讀是一種信仰。」在已經過去四分之一的2018年里,你閱讀了嗎?讀了幾本,還記得書中的內容嗎?有無運用於實踐中來幫助自己成長?以前我不懂不明白不了解,為什麼有的...
信息爆炸時代,我們該如何讀書?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大約統計了一下我的讀書情況,2016年4月至9月,共計閱讀40+本書,8月24日進駐簡書,加上這一篇,共完成9篇讀書筆記。大概總結一下,6個月時間,每個月平均閱讀7本,與大神...
深閱讀:不讀書不成人
齋藤孝,日本明治大學教授,也是一位教育學者,通讀本書,不難發現齋藤孝先生是一位閱讀量非常大、涉獵面極其廣的讀書愛好者,同時,他還倡導不愛讀書的人,開始讀書,並且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之法,從而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