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鬥法王安石,因禍得福下杭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蘇 軾

熙寧二年服滿還朝時,正是北宋開始出現政治危機的時候,繁榮的背後隱藏著危機,此時神宗即位,正是著名的王安石變法時期,那麼著又將怎樣影響蘇軾的前途呢。

01

先為大家分享一首王安石寫於變法前夕的著名七絕:

02

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王安石:道德人品上王安石可稱兩個極端:任情放縱、貪污腐敗這些歷代官員常見的通病與王安石扯不上干係,就是宋代士子們視為尋常事的納妾風氣王安石也從不感興趣,居官一生從無明暗二奶,至今罕見。

其政治道德也是如此:二十一歲考中進士始,寧願在一個偏遠的省份當一小吏,也堅決謝絕朝廷把他召入中央重用的任命,可見不是什麼官迷。

視為尋掌權之後竟然發展到把他自己所編著的《三經新義》中論點作為科考的標準答案之一,大家應該熟悉他的有關名言:「天命不足畏,眾言不足從,祖宗之法不足用。

生活上王安石不修邊幅等惡習是眾所周知的,據說他從來不換長袍,有次朋友們趁他洗澡偷偷換了他的衣服,他竟然沒有發覺身上的長袍被更新了,是否那些漂亮姑娘因此而疏遠這極不講究的另類?以至老王終生與二奶無緣?當然這些都是戲語了。

「關注宸冰讀書,成就自己的智慧。

03

伴隨著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 「平和世界」。

面對朝政的劇變,蘇軾一時有些困惑。

在此之前,作為一位關心民生疾苦、有志於匡時濟世的士大夫,蘇軾的思想一直與當時的革新思潮保持一致,他希望朝廷奮發有為,革新弊政。

他大聲疾呼,要「滌盪振刷而卓然有所立」,希望「天子一日赫然奮其剛健之威」,勇於改革。

現在,面對緊迫的社會危機,神宗皇帝真的「赫然奮其剛健之威」,企圖挽狂瀾於既倒,支持王安石在較為深廣的範圍內進行改革。

暴風驟雨般的變法運動卻令蘇軾深感不安。

北宋時期街道

04

隨著變法運動如火如荼的展開,皇帝徹底一屁股做到了王安石那邊,朝中重臣紛紛被貶或自行辭職,新法實施方興未艾!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因在新法的施行上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離京。

而且被貶官員裡面就包括東坡的弟弟蘇轍,蘇轍先於蘇東坡在新法實施的浪潮中翻了船。

可蘇東坡照樣上書反對,而且他的一篇《議學校貢舉狀》還獲得了皇帝極高的評價,蒙神宗親自召見,皇帝勉勵蘇東坡:「盡陳得失,無有所隱。

但是沒有用,朝中有關新法的鬥爭大局已定,所有反對新法的高官大臣都已近乎全部去職。

05

兩位曠世之才的初次相較告一段落,一個留京繼續掌舵操弄北宋這艘千瘡百漏的大船,一個反而品味起了杭州西湖溫馨風流的花船,而命運又是誰能說得準的呢?蘇軾一到杭州,就情不自禁地陶醉在湖光山色之中,感受到許久不曾有過的寧靜、清新和愉悅。

純凈無染的大自然將他活潑、開朗、好動的天性重新激發起來,也將他的詩心與靈感重新激發起來。

在一個泛舟遊玩的日子裡,他留下了這首千古絕唱:

*主播:宸冰,資深文化傳媒人,最具人文情懷歷史主講人,喜馬拉雅電台獨家簽約主播。

請關注微博@宸冰老師

(本期編輯: 宸冰)

註:文章並非全文,詳細請聽音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沈括與「烏台詩案」(一)

近日讀余秋雨先生的《山居筆記》,在《蘇東坡突圍》一文里驚訝地看到,宋神宗元豐三年(1079),發生的那起圍剿、陷害蘇軾的「烏台詩案」中,沈括竟然是始作俑者。是他最早把蘇軾送給他的新詩加上附箋,當...

蘇軾一生為何一貶再貶?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一首《江城子·密州...

蘇軾北宋書法家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