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呂蒙的一場驚天謀劃,讓曹操劉備都成了配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建安二十四(219年)秋,八月初,關羽領兵北上攻打曹仁所在荊北諸縣,圍困魏徵南將軍曹仁於樊城(新野),圍魏橫海將軍呂常於襄陽。

又藉助漢水暴漲之勢,盡獲魏左將軍于禁所領七軍三萬步騎,俘獲于禁斬殺龐德。

一時間荊州這場暴雨撒向了遠在長安的曹操,整個曹魏動盪不安。

曹操有遷都避讓之心,許都以南諸縣,百姓從關羽而反者不計其數。

《蜀志·關羽》: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

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

曹公遣于禁助仁。

秋,大霖雨,漢水汎溢,禁所督七軍皆沒。

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惪。

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

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

在這種良好的勢頭下,關羽一路高歌猛進,卻不想五千騎被徐晃十二營一萬兩千人馬敗於偃城,又被呂蒙奇襲江陵、公安,陸遜取宜都、屯夷道以備劉備。

是以原本或可以知天命的高齡在史書上留下燦爛一筆的關羽,最終暗淡收場,兵敗身死。

而整個蜀漢也由於這一次痛失荊州北三郡而不復跨有荊、益。

後人每每談論此一段時,或說關羽驕傲自大私自北上攻打曹操,蜀漢敗亡之因全賴於他。

又或說這是劉備針對關羽一場的陰謀,為了鞏固自身統治的需要不惜犧牲關羽和所擁之荊州三郡。

又或說這其實曹操高明的計策,旨在破壞孫劉之間和諧的聯盟關係,為曹丕鋪墊道路。

種種緣由,讓人眼花繚亂。

如果我們靜下心來,再次細讀三國志。

其實這一場戰役從開始到結束的大部分緣由,我們是大可以解釋的,很多無稽之談的猜測就顯得那般的不合適。

建安二十四年,或許正如陸機那篇《吊魏武帝文》中所說的一般,當建安之三八,實大命之所艱。

曹操在這一年與劉備爭奪漢中不利,又痛失夏侯淵。

南面,八月曹仁又被關羽圍困,于禁七軍皆沒,九月鄴城魏諷謀反。

或許我們可以把這個時間在往上推點,建安二十三年元月(218年),丞相府司直耿紀、丞相府少府韋晃謀反,火燒相府長史王必。

十月宛縣守將候音、衛開挾執南陽太守東里袞叛亂,同反者數千,響應關羽。

直到建安二十四元月才被時任行征南將軍的曹仁所滅。

建安二十三的兩次叛亂、建安二十四年的魏諷事件都被批註和劉備有關係,而這些人叛亂之後所能歸降的也只有劉備、關羽,那麼我們可以將這些事件解讀為是劉氏集團針對敵占區的一系列策反運動。

而再看東吳,這兩年則顯得很是安靜。

二十二年魯肅新喪,呂蒙接任了魯肅成為了孫權的肱骨。

而曹操雖然也再次在東南方向上對孫權有過軍事上的想法,但最後也都撤兵而回,雙方相安無事。

而通讀孫權傳,在魯肅死後的那一年建安二十二年,孫吳向曹操獻降。

《吳志·孫主傳》:二十二年春,權令都尉徐詳詣曹公請降,公報使修好,誓重結婚。

孫權為何有這一不尋常的舉動?顯然在呂蒙傳中我們找到了答案。

《吳志·呂蒙傳》說:

魯肅卒,蒙西屯陸口,肅軍人馬萬餘盡以屬蒙。

又拜漢昌太守,食下雋、劉陽、漢昌、州陵。

與關羽分土接境,知羽驍雄,有併兼心,且居國上流,其勢難久。

初,魯肅等以為曹公尚存,禍難始構,宜相輔協,與之同仇,不可失也,蒙乃密陳計策曰:

「今征虜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蔣欽將游兵萬人,循江上下,應敵所在,蒙為國家前據襄陽,如此,何憂於操,何賴於羽?且羽君臣,矜其詐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

今羽所以未便東向者,以至尊聖明,蒙等尚存也。

今不於強壯時圖之,一旦僵仆,欲復陳力,其可得邪?」

權深納其策,又聊復與論取徐州意,蒙對曰:「今操遠在河北,新破諸袁,撫集幽、冀,未暇東顧。

徐土守兵,聞不足言,往自可克。

然地勢陸通,驍騎所騁,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後旬必來爭,雖以七八萬人守之,猶當懷憂。

不如取羽,全據長江,形勢益張。

權尤以此言為當。

及蒙代肅,初至陸口,外倍修恩厚,與羽結好。

在讀到這一段時很多前代大家都有諸多疑惑,諸如何焯、周壽昌等,疑惑的地方在於為何呂蒙說曹操新破諸袁,而我們都知道曹操袁氏兄弟在公元205年,那麼此時已經是建安二十二年,已經有12年之久了。

其實這段話是插敘,而非指的是呂蒙是在魯肅死後才獻策。

這條計策所獻之時應該在赤壁之戰之後。

那麼我們從呂蒙本傳的記載中可以看出,呂蒙認為徐、揚即使拿下了依靠七八萬人都不好守,而力勸孫權謀取關羽。

那麼基於這樣一個認識的基礎上,在魯肅死後我們大致可以認為孫權方面的意識形態有所轉變,孫劉聯盟的關係也在悄悄的發生轉變(孫權單方面的)。

其實早在兩年前雙方就已經產生摩擦,最後由於曹操攻打漢中,劉備才不得不退讓。

那麼建安二十二年,孫權獻降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孫權在魯肅死後已經於此時開始打算謀劃荊州了呢?

關於荊州公安、江陵丟失一事,在吳志上我們看到的是全賴陸遜、呂蒙之謀劃。

呂蒙稱病建業,陸遜接連修書兩封示之以弱。

而這兩道計策,被歷代史家解讀為關羽被玩弄於鼓掌之間,一時間被兩人拍著馬屁,心中驕傲到了極點,所以才會沒有防備。

但仔細一思考,卻發現矛盾重重。

《吳志·孫主傳》:二十四年,關羽圍曹仁於襄陽,曹公遣左將軍于禁救之。

會漢水暴起,羽以舟兵盡虜禁等步騎三萬送江陵,惟城未拔。

權內憚羽,外欲以為己功,箋與曹公,曹公且欲使羽與權相持以斗之,驛傳權書。

使曹仁以弩射示羽。

羽猶豫不能去。

胡三省先生對於關羽猶豫不能去的解釋是關羽貪功,不想放棄近在眼前的勝利。

但是我們再看呂蒙傳,就會發現矛盾的所在。

《吳志·呂蒙傳》:後羽討樊,留兵將備公安、南郡。

蒙上疏曰:「羽討樊而多留備兵,必恐蒙圖其後故也。

蒙常有病,乞分士眾還建業,以治疾為名。

羽聞之,必撤備兵,盡赴襄陽。

大軍浮江,晝夜馳上,襲其空虛,則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

」遂稱病篤,權乃露檄召蒙還,陰與圖計。

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

魏使于禁救樊,羽盡禽禁等,人馬數萬,托以糧乏,擅取湘關米。

由呂蒙傳可以還原一個時間順序,關羽北上攻打曹操是在七月底八月初,而呂蒙的稱病驕敵計在同一時間實施,旨在削弱關羽後方防備力量。

那麼我可以獲得的信息是,關羽很不放心孫權,所以留了很多人馬。

而在八月中旬左右,關羽水淹七軍。

那麼呂蒙和陸遜的計策當發生在這一時間段。

《武帝紀》和《孫主傳》都說孫權是十月請求攻打關羽,閏十月才開始動兵,藉口就是關羽擅取盟友孫權的湘關糧食(陸遜的計策)。

那麼若真按胡三省先生所言,關羽不想放棄到手的功勞,那麼關羽在得到曹仁射出的書信的那一刻心中沒有疑惑?諸多事情聯繫在一塊,即使關羽在驕傲,怕是也會心中有所察覺。

而事實上關羽對於孫權本身就不放心,那麼必然不會因為驕傲而至自身安危不顧,關羽是驕傲而不是傻。

那麼肯定讓關羽猶豫的事情不是貪功,只有一種可能,此時的孫權給予劉備和關羽一個信號。

而這個信號是關羽猶豫的原因,孫權肯定有足夠的理由讓關羽相信自己不會在他的後方搞鬼。

而沒有任何理由比的上孫權同時攻打曹操更有說服力了,更能讓關羽猶豫不決了。

這是不是在想當然?仔細去看三國志,我們不得不感嘆於陳壽述事的手法,當然或許陳壽本人都沒有發現這件事情在這場戰役中的重要性。

《魏志·溫恢傳》:建安二十四年,孫權攻合肥,是時諸州皆屯戍。

恢謂兗州刺史裴潛曰「此間雖有賊,不足憂,而畏征南方有變。

今水生而子孝縣軍,無有遠備。

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

於是有樊城之事。

詔書召潛及豫州刺史呂貢等,潛等緩之。

恢密語潛曰:「此必襄陽之急欲赴之也。

所以不為急會者,不欲驚動遠眾。

一二日必有密書促卿進道,張遼等又將被召。

遼等素知王意,後召前至,卿受其責矣!」潛受其言,置輜重,更為輕裝速發,果被促令。

遼等尋各見召,如恢所策。

溫恢,時任魏揚州刺史。

他的本傳中記載了一件不見《武帝紀》和《孫主傳》中的小事,建安二十四年孫權攻打過合肥,而時間就在關羽北上初期。

因為這封寫給裴潛的書信,所表達的意思就是合肥方面並無大問題,而他更擔心襄陽方面。

或許因為書信的誤導,或許我們的目光都聚集在襄樊。

諸多史家都沒有重視這短短數語的記載。

一場驚天的謀劃之局由此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劉備、孫權一直是處於聯盟的態度,并力抗曹。

但荊州問題又成為了雙方的阿克琉斯之踵,這一矛盾如果魯肅健在或許不會過早爆發。

但對於荊州一直耿耿於懷的呂蒙,無疑中加速了矛盾的爆發。

所以早在建安二十二年開始,整個東吳的謀劃意圖已經轉向到了荊州南郡。

這是建立在孫權兩次攻打合肥無果的情況下。

在這樣一個先決的認識條件下,加上呂蒙一直以來的主張,孫權顯然動了謀取荊州之心。

也許在關羽北上前夕,雙方就共同攻打曹操一事達成了協定。

西面關羽打襄陽,東面孫權打合肥,雙方各有所取。

可是關羽和劉備包括曹操都沒有想到,孫權打合肥,實意在荊州。

關雲長麥城之敗,實敗於這一場孫權君臣自導自演的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東吳四英傑都非等閒之輩

東吳四英傑是指在東漢末期及三國早期的孫吳重要大臣,分別為周瑜、陸遜、魯肅、呂蒙。他們皆是吳大帝孫權的心腹近臣和孫吳政權的股肱之臣,先後為孫吳政權的建立立下了功勳大業。四人並提的說法最早出自陸機的...

面對曹操和孫權,關羽如何獨自鎮守荊州五年?

荊州,《三國志》中說「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諸葛隆中之對已經明確說,占據荊州,聯吳抗曹,兵分兩路,進擊中原,一統天下!劉備借到荊州後派誰鎮守顯得尤為重要。趙雲應該是最早考...

關羽最後的日子裡,孫權曹操究竟密謀了什麼?

「(建安)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此時正是劉備在漢中斬殺夏侯淵、進位漢中王的時候。「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三國志-先主傳》云:「秋,群下上先主為漢中...

誰才是三國最強大腦?曹操、劉備、孫權?

一、赤壁戰後曹操的戰略選擇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曹操戰敗後,孫、劉聯軍進逼江陵,與曹操守將曹仁相持大戰。劉備利用周瑜和曹仁相持的機會,平定荊州南部武陵(治所臨沅,今湖南常德)、零陵(治...

關公文化|鎮守荊州

荊州東扼江東,北控江北,號稱「天下中心」,是曹操、劉備、孫權三大集團軍事角逐的戰略核心地帶。 211年(建安十六年)十二月,劉備率數萬將士溯江西上,向益州進軍,留諸葛亮、關羽、張飛等鎮守荊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