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司馬家族何以能奪得曹家天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影視劇中的司馬懿形象

司馬懿本不屑於為宦官後代曹操所用,被迫出仕曹操幕府,採取了「潛龍勿用」的態度。

據《資治通鑑》的記載,司馬懿給曹操打工12年,只當過兩次軍師,而且還是與別人一起出的主意。

一次是215年打下漢中張魯後,司馬懿建議進一步直搗成都,曹操說人苦不知足,「得隴望蜀」,沒有採納。

據說曹操後來連腸子都悔青了。

第二次是219年,關雲長攻打襄陽,水淹七軍,活捉于禁,龐德戰死,中原震動。

曹操本人一直居住在鄴(今河北臨漳縣),擔心許都的漢獻帝會受到威脅,想要遷都。

司馬懿分析說,關羽得志,孫權必不樂意,我們可以聯絡孫權,讓他襲擊關羽的荊州後方,允諾封以江南之地。

曹操採納了這個意見,結果關羽敗走麥城,孫劉翻臉。

司馬懿這位軍師,端的了得。

僅兩次獻計,採納就贏了;沒有採納,就後悔了。

軍師如何掌兵權?

208年六月,曹操為丞相,司馬懿來到曹操帳下。

其時郭嘉剛死不久,司馬懿沒有進入曹操智囊團的第一梯隊,處在歷練培養階段。

《晉書·宣帝紀》說,曹操讓他與太子(應該稱世子)游處。

司馬懿(179-251)時年30歲,比曹丕(187-226)大8歲。

曹丕被立為魏國世子,是司馬懿入幕9年之後的事。

司馬懿帶兵出征,是在魏明帝曹叡(204-239)時期。

在曹休、曹真病死戰場之前,司馬懿已經參與部分軍事行動,比如,226年迎擊東吳的來犯,227年奇襲降而復叛的蜀將孟達。

在曹叡對於東吳和蜀漢的主動進攻中,司馬懿也曾受命配合二曹(曹休、曹真)作戰。

二曹去世之後,司馬懿才獲得挂帥出征、獨當一面的機會。

諸葛亮最後兩次北伐中,司馬懿鎮守關中,使蜀軍求戰不得,活活把諸葛亮拖死。

在曹魏軍中,司馬懿的地位驟然上升,被任命為太尉。

最終奠定司馬懿在曹魏軍中首出地位的,是平定了遼東公孫政權的戰爭。

遼東地區在曹操和曹丕時代對於中原政權就是若即若離,從漢末的公孫度到公孫淵,公孫家族控制遼東,已歷三世,與曹氏家族在曹叡時正好經歷三世相對應。

公孫淵曾試圖聯絡東吳孫權,聯合起來對付曹魏,魏明帝已經不耐,只是吳蜀乃是大敵,尚且容忍罷了。

237年,公孫淵居然自稱燕王,就超出了曹叡的忍耐極限了。

拔掉遼東這顆釘子,是曹魏幾十年來想做而沒有下決心去做的事情。

現在司馬懿被賦予了這個任務。

238年正月,司馬懿被從關中前線調來,前往遼東。

行軍途中,淫雨不停,十分艱難,許多人提出撤銷這次軍事行動。

但是,曹叡卻對司馬懿信心滿滿。

魏軍連行軍進擊到平定凱旋,一年搞定,就像出發前陛見魏明帝曹叡時,司馬懿所承諾的那樣。

託孤與政變

239年正月,司馬懿凱旋途中,被要求直接回到關中前線去,無須來洛陽陛見。

立了這麼大的功勞,連接受皇帝嘉獎的機會都沒有,這不是很蹊蹺嗎?蹊蹺就蹊蹺在魏明帝病重,曹家人大約已經忌憚司馬懿了。

魏明帝身邊的託孤之臣是燕王曹宇(曹操之子,與曹叡關係特別親密),以及曹肇(曹休之子)曹爽(曹真之子)、秦朗(其母杜氏為曹操之小妻,秦朗本人在曹府長大,受到曹操特別的喜愛)、夏侯獻(與曹家有特殊關係的夏侯氏之子)。

這些人建議司馬懿從遼東回來後直接到關中去,不必來京。

這說明,司馬懿一開始是被排除在中樞顧命大臣之外的。

儘管最後時刻曹叡決定啟用曹爽、司馬懿合作模式,輔佐年僅8歲的養子齊王曹芳繼位,但是,曹家人對於雄才大略的司馬懿有所疑忌,是毫無疑問的。

幾年之後,隨著齊王曹芳年齡的增長,罷黜司馬懿的兵權,就成為自然而然的事情。

遺憾的是,曹爽遠不是司馬懿的對手,曹爽所重用的幹部中,如何晏(其母也是曹操的小妻,從小在曹家長大娶曹家公主為妻)等人,荒誕放浪,排斥異己,朝野側目,只會加速曹爽的滅亡。

曹爽兄弟經常一起出洛陽城遊玩。

桓范提醒他,你們一起離開京城,一旦有人把城門關了,不讓你們回洛陽,控制不住局面,怎麼辦?曹爽說誰敢呢!249年正月,真的就出事了。

十年前的正月,魏明帝託孤,十年後的正月初六,皇帝曹芳帶著曹爽兄弟,到城外高平陵去拜謁皇陵。

司馬懿在洛陽發動政變,史稱「高平陵政變」。

司馬懿以皇太后的名義,關閉城門,拿出武器,給城外的皇帝送去表文,指責曹爽,背棄顧命,禍亂國典,內則僭擬,外則專權,伺察至尊,離間二宮,傷害骨肉,天下洶洶,人懷危懼,要求皇帝罷免曹爽及其兄弟的兵權。

司馬懿還給了對方一個誘餌,說你只要交出兵權就可以了,保你性命無虞,並指洛水為誓。

司馬懿特地派曹爽信任的官員尹大目傳達這個信息。

曹爽就猶豫了,第一,魚死網破跟司馬懿乾的話,怕自己干不過;第二,死拼的話,我們在洛陽的嬌妻美妾、金銀財寶不都沒了嗎?曹爽猶豫了一宿,決定投降,以為若認輸的話,交出兵權,也許司馬懿會給他一條命,做個富家翁得了。

最後,曹爽束手就擒,司馬懿沒有兌現不殺的承諾。

曹爽等人都以謀反罪被殺,桓范也搭了性命。

曹魏的大權完全掌控在司馬懿手裡了。

考察一下249年導致司馬懿上位的高平陵政變,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司馬懿能夠動員一切力量對付曹爽。

除了老臣蔣濟之外,永寧宮太后也為他背書。

「智囊」桓范與曹爽關係密切,但司馬懿最初仍然讓桓范占據中領軍曹羲大營,只是桓范聽從兒子的話逃出洛陽城追隨曹爽去了。

他還派曹爽信任的殿中校尉尹大目前往遊說曹爽歸降。

儘量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是司馬懿戰勝曹爽的重要原因。

司馬家族為什麼能贏?

公元263年,司馬昭運籌帷幄,摧枯拉朽般地平定了蜀漢。

戰前,東吳有人對能否成功表示懷疑,議論說,司馬氏得政以來,大難屢作,百姓未服(指淮南三叛等事),如今又勞師遠征,必將大敗。

有識之士張悌回答說:「不然。

」他從曹操數落起,「曹操雖功蓋中夏,民畏其威而不懷其德也。

」曹操的統治,崇尚智(詐)力,忽視文教,這是眾人皆知的事實。

與曹氏家族三代無恩信於民相反,這位敵國的知識分子認為,「司馬懿父子累有大功,除其煩苛而布其平惠,為之謀主而救其疾苦,民心歸之亦已久矣。

」司馬氏父子是改革了曹魏三代弊政的人,所以,淮南三叛,腹心不擾曹髦之死,四方不動。

司馬氏父子執政期間,「任賢使能,各盡其心,其本根固矣,奸計立矣。

」相反,蜀漢閹宦專朝,國無政令,而窮兵黷武,兵民疲弊,不僅雙方強弱不同,而且智算謀略,也是司馬氏更勝一籌,因危而伐,殆無不克。

只是司馬氏得手,對我東吳未必有利,令人擔憂啊。

分析這些當時人的議論,我們得出什麼印象呢?司馬氏家族能夠奪取曹氏政權,至少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個方面是,曹家政權領導人有問題,曹操是有威而無恩德於民,在禮法合治、德主刑輔的治國手段上,做得不夠完善,民眾畏懼而不懷德。

曹丕、曹叡不僅是吃父祖的老本,而且給人民帶來的是痛苦和殘政,積弊很深。

至於幾位小皇帝(曹芳、曹髦、曹奐)都是窩囊廢,曹芳「好褻近群小,游宴後園」(何晏都如此勸諫,可見不是誣陷之辭)。

曹髦魯莽行事,如同匹夫。

在集權時代,領導人的個人能力,對於國家安全與治理來說,具有關鍵性作用。

在另外一方面,司馬氏家族則表現得完全不一樣,他們在操作層面,懂得剛柔兼濟,懂得籠絡人心,革除弊政,贏得人心。

如果認為司馬家族完全憑陰謀詭計就能夠得天下,是過於簡單了。

(摘自《領導文萃》2017年12月下)

稿件來源:《南風窗》

精彩回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魏明帝曹睿

曹魏烈祖明皇帝曹叡(206年-239年1月22日),曹丕與文昭甄皇后之子,曹操之孫。字元仲,史稱魏明帝,中國三國時期曹魏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26-239年在位。能詩文,與曹操、曹丕並稱魏之「三...

曹操死後,司馬懿是怎樣一步步蠶食曹魏的

一、狼顧之相 最近幾天狼顧之相成了熱詞,按照古代迷信的說法,一個人如果能像狼一樣,身軀不轉而腦袋能扭轉180度看到背後的情況,這就是所謂的狼顧之相,據說這樣的人有不臣之心。根據《晉書》記載,曹操...

司馬懿是如何奪取曹魏政權的?

早在三國時期,就有傳聞世上有四大傑出的權謀家,「臥龍、鳳雛、幼麒、冢虎」,臥龍和鳳雛是想必都不陌生,是輔佐劉備成就大業的兩大重要人物,分別是諸葛亮和龐統。而後面兩人,幼麒是指姜維,冢虎就是指的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