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曹操、曹丕並稱三祖,絕頂聰慧,為什麼不殺司馬懿以絕後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

史籍記載,曹叡小時候因為聰慧,很得祖父曹操鍾愛,即位後,一方面繼續籠絡世家大族,爭取他們的支持擁護。

另一方面,曹睿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

曹丕臨終時指定曹真、陳群、曹休、司馬懿為輔政大臣。

但曹叡即位後。

卻令曹真出鎮關中,曹休出鎮淮南,司馬懿出屯宛,政令己出。

曹叡還是一位重視吏治的君主。

他認為官吏應做到先公而後私。

身為帝王,早期的曹叡尚能聽人納諫,對民間疾苦亦頗多關心,曾詔令官員改訂法律,刪減死刑的條款。

2

在對蜀國、東吳的戰事中,也常有睿智之舉,明帝本人也善於詩詞,與曹操、曹丕並稱魏之「三祖」。

曹叡本有機會成為一代明主,卻因為敵人力量的消退,變得志得意滿、懈怠政務、沉迷享樂。

青龍三年(235)是一個關鍵的年份,這一年諸葛亮病故,明帝曹叡因此舒心不少。

也是在這一年,控弦十餘萬騎的鮮卑首領軻比能被曹魏派遣的刺客所殺,魏國的北部疆域亦得到安定。

3

得益於父祖遺留的良好基礎,加上曹叡本人之前又多勤政,國內的政治尚稱安穩。

「飽暖思淫慾」,曹叡充分暴露出內心中驕奢淫逸的本性。

面對荒政的君主,一些臣子紛紛上疏勸諫。

自古忠言逆耳,明帝曹叡對忠臣的良言置若罔聞,反而變本加厲地勞民傷財,激起了全國上下的不滿。

兩年之後,魏景初元年(237),暴發了遼東公孫淵謀反事件。

公孫淵向來叛服無常,曹叡決定用武力徹底解決遼東問題。

4

魏明帝派司馬懿統領四萬大軍遠征遼東。

公孫淵派遣部將卑衍、楊祚率軍屯於大遼水與遼水匯合處的遼隧(今遼寧省鞍山市西、海城市西北),構築圍牆塹壕二十餘里,以抵擋司馬懿進攻。

司馬懿深諳用兵之道,最後斬殺公孫淵父子,攻克遼東。

而明帝曹叡還沒來得及享受這來之不易的榮耀,就病倒了,而且是病危。

預感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曹叡開始安排後事,他立燕王曹宇為大將軍,與夏侯獻、曹爽、曹肇、秦朗等共同輔政。

5

曹宇為大將軍僅四日,朝中司馬懿的同黨就搬出「先帝詔敕,藩王不得輔政」的金牌,並薦舉太尉司馬懿輔政。

此時的司馬懿經過多年苦心孤詣的經營,羽翼豐滿,病中的曹睿也無可奈何。

曹叡並不糊塗,他不放心將家國託付給司馬懿一人,想在曹家的親貴中挑選尚可任用的人用以牽制司馬懿。

仔細思量,曹家的親貴中,也只有曹爽尚可任用,雖然曹叡對他也不很滿意,卻只能以曹爽為輔政之首,與司馬懿共輔幼主曹芳。

曹叡在死前對司馬懿一番殷勤付託之後,「崩於嘉福殿,時年三十六」。

即位的曹芳是明帝的養子,一直「秘在宮中,無人知之」,他的身世,也存有爭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終為自己做嫁衣,歷史上兩次最成功的政變

司馬懿的高平陵之變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睿。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以司...

三國魏明帝曹睿

曹魏烈祖明皇帝曹叡(206年-239年1月22日),曹丕與文昭甄皇后之子,曹操之孫。字元仲,史稱魏明帝,中國三國時期曹魏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26-239年在位。能詩文,與曹操、曹丕並稱魏之「三...

司馬懿為什麼害怕曹睿?

司馬懿和曹睿的關係,是非常和諧地君臣關係。早期在軍事方面,張郃是第一棟樑。司馬懿,只是魏明宗曹睿中後期,才成為國家的棟樑。在智慧 才幹 ,管理,政冶,軍事,經濟,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