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恆公為什麼成為霸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齊桓公(?-前643)春秋時齊國國君(前685-前643),姜姓,名小臼。

其兄襄公被殺後,由莒回國即位。

任用管仲改革,選賢任能,加強武備,發展生產。

號召「尊王攘夷」,助燕敗北戎,援救邢、衛,阻止狄族進攻中原,國力強盛。

聯合中原各國攻楚之盟國蔡,與楚在召陵(今河南郾城東北)會盟。

又安定周朝王室內亂,多次會盟諸侯,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即位

齊襄公時,國政混亂。

小白的師傅鮑叔牙預感齊國將發生大亂,就保護小白逃到莒國。

襄公十二年(前686年),公孫無知殺齊襄公,自立為君。

次年,雍林人殺無知。

一時間齊國無君,一片混亂。

小白和齊國正卿高傒從小相好,一聽說雍林人殺無知,就和國氏秘密召小白從莒國回來。

魯國聽說無知被殺,也發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糾回國,而派管仲帶兵堵截住莒國到齊國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帶鉤。

小白假裝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魯國報捷。

魯國於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糾回國,過了六天才到。

這時小白已兼程趕回齊國,高傒立他為國君。

是為桓公。

當時桓公被射中帶鉤,裝死迷惑管仲。

躲在帳篷車裡日夜兼程趕回齊國,又有齊國貴族國、高兩氏支持,成為國君。

桓公發兵迎擊魯國,在干時(今桓台)大戰,魯軍敗走。

鮑叔牙給魯侯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公子糾是齊君的兄弟,不忍殺他,請魯國自己殺他。

公子糾的老師召忽、管仲是仇人,請魯國把他們送來,剁成肉泥。

如不從命,將要出兵討伐魯國。

」魯人害怕,殺公子糾,召忽自殺,管仲被囚禁。

桓公要殺管仲,鮑叔牙勸說:「臣幸運地跟從了君上,君上現在成為了國君。

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齊國,那麼有叔牙和高傒就夠了。

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業,那麼非管仲不可。

管仲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能強盛,不可以失去他。

」桓公聽從他的建議,假裝要殺仇人,把管仲接到齊國。

桓公和管仲談論霸王之術,大喜過望,以其為大夫,委以政事。

齊桓公推崇改革,並任用管仲承擔重任,一時間齊國大治。

政事方面

實行國野分治的方法,國都為國,其他地方為野。

國中設二十一鄉,其中工商六鄉,士十五鄉。

每五家為一軌,軌設軌長。

每十軌為一里,里設里司。

每四里為一連,連設連長。

每十連為一鄉,鄉設良人。

再為臣設三卿,工設三族,商設三鄉,澤設三虞,山設三衡,加強管理。

對於野,以三十家為一邑,邑設邑司。

十邑為一卒,卒設卒帥。

十卒為一鄉,鄉設鄉帥。

三鄉為一縣,縣設縣帥。

十縣為一屬,屬設大夫。

全國共有五屬,設五屬大夫分別治理。

並劃分各級官員的職權範圍,屬大夫管形獄,縣帥管劃分田界,鄉帥管一般政事,要求他們兢兢業業,不許荒廢政事,不然處以刑罰。

每年正月,五屬大夫要向桓公匯報述職,桓公根據政績來進行獎懲。

軍事方面

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的制度。

規定士鄉的居民必須服兵役。

每家出一人為士卒,每軌為一伍,伍由軌長率領。

每里五十人為一小戎,小戎由里司率領。

每連二百人為卒,卒由連長率領。

每鄉兩千人為一旅,旅由良人率領。

五鄉一萬人為一軍,十五鄉共三軍,桓公、國子、高子各率一軍。

農閒時訓練,由戰事時出征。

這樣既提高了士兵戰鬥力,也不必支付養兵的費用。

另外,為解決武器不足的問題,規定犯罪可以用兵器贖罪。

犯重罪可以用甲和戟贖罪,犯輕罪的可以用盾和戟贖罪,犯小罪可以用金屬贖罪,銅用來鑄兵器,鐵用來鑄農具。

訴訟成功則要交一束箭。

從此,齊國的兵器也漸漸充足起來。

開始稱霸

齊桓公改革之後,齊國國力大為增強,齊桓公開始走上稱霸的道路。

他先是與鄰國修好,歸還給魯國以前侵占的棠、潛兩邑,讓魯國作為南邊的屏障;歸還衛國以前侵占的台、原、姑、漆里四邑,讓衛國成為西邊的屏障;歸還燕國以前侵占的柴夫、吠狗兩邑,讓燕國成為北部的屏障。

桓公五年春(前681年),在甄召集宋、陳、蔡、邾四國諸侯會盟,齊桓公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

後宋國違背盟約,齊桓公以周天子的名義,率幾國諸侯伐宋,迫使宋國求和。

另外,齊桓公還滅了郯、遂等小國。

桓公十四年(前672年),陳歷公子完,即田完,逃到齊國,桓公想任命他為卿,他不接受,桓公就任命他為工正。

尊王攘夷

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國,燕向齊求救。

齊桓公救燕,攻打山戎,一直打到孤竹才停。

燕莊公送齊桓公到齊境。

桓公說:「不是天子,諸侯向送不能出境,我不可以對燕無禮。

」於是把燕君所到的地方割給了燕國,叮囑燕君學習召公為政,像周成王周康王時一樣給周朝納貢。

諸侯聽說此事,都擁護齊國。

桓公二十七年(前659年),桓公妹妹哀姜是魯閔公的母親,她和魯公子慶父淫亂。

慶父弒閔公,哀姜想立慶父,而魯人立僖公。

桓公召回哀姜,將其殺死。

桓公二十八年(前658年),衛文公被狄人騷擾,向齊求救。

齊打敗狄人,並為衛國築楚丘城,把衛國臣民遷到那裡。

桓公二十九年(前657年),桓公和蔡姬在水中遊玩,蔡姬晃船,桓公心怕,阻止蔡姬。

蔡姬不聽,晃個不停。

齊桓公出船,大發雷霆,把蔡姬送了回去。

蔡國也不高興,把蔡姬又嫁給別人。

桓公發怒,興兵討伐。

桓公三十年春(前656年),齊桓公帶領魯、宋、陳、衛、鄭、許、曹七國諸侯伐蔡,蔡國臣民反叛。

又討伐楚國,楚成王起兵迎戰,問:「為什麼來到我國?」。

管仲回答說:「從前召康公對我國先君太公說:『你要討伐諸侯,輔助周室。

』給我們先君東到大海,西到黃河,南到穆陵,北到無棣的土地。

楚國沒有進貢包茅,使周王祭祀時沒有用來縮酒的東西。

周昭王南征沒有回來。

是因為這些來責問。

」楚王說:「沒有進貢,實有此事,這是寡人的過錯。

昭王南征沒有回來,你問漢水去吧。

」齊軍打到陘。

夏,楚王派屈完帶兵抵禦,齊軍退回召陵。

屈完對桓公說:「你講道理就算了。

如果不,那麼楚用方城山作為城牆,長江漢水作為護城河,和你決戰。

你還能打贏嗎?」於是和屈完講和退兵。

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夏,桓公大會諸侯於葵丘。

周襄王派宰孔賜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諸侯朝服之車),不要桓公下拜受賜。

桓公想不拜,管仲說:「不可。

」,於是桓公還是下拜收賜。

秋,又和諸侯會於葵丘,周派宰孔參加。

桓公越來越驕傲,諸侯有不少背叛的。

宰孔對晉侯說:「齊桓公太驕傲了。

」這年,晉獻公死,晉國發生內亂,秦穆公立公子夷吾為晉君,桓公也出兵平亂。

這時周朝式微,只有齊、晉、楚、秦強大。

晉國內亂,秦國偏遠,楚王以蠻夷自居,齊桓公成為中原的霸主。

桓公說:「寡人向南打到召陵,望見熊山。

北伐山戎、離枝、孤竹。

西伐大夏,深入流沙之中。

登上太行山,到卑耳山才返回。

諸侯不要違背寡人。

我三次聯合諸侯出兵,六次和諸侯會盟,定襄王太子之位。

說以前三王偉大,現在我和他們有什麼兩樣嗎?我想在泰山封禪。

」管仲勸說,桓公不聽。

管仲又說,要得到遠方的珍奇怪物才能封禪,桓公才不考慮這事。

易牙獻嬰

根據《管子·小稱》中所記載:

夫易牙以調和事公。

公曰:「惟蒸嬰兒之未嘗。

」於是蒸其首子而獻之公。

(易牙以廚藝服侍齊桓公。

齊桓公說:「只有蒸嬰兒肉還沒嘗過。

」於是易牙將其長子蒸了獻給齊桓公吃。

)

然而在古代中國,食人俗並不是一種強烈的禁忌。

歷史上也還有其它時代的食人記載。

晚年

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管仲重病,桓公問他:「群臣中誰可以代你為相?」管仲說:「了解臣下沒有人比得上君主。

」桓公說:「易牙如何?」管仲回答:「殺掉孩子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不可以。

」 桓公說:「開方如何?」管仲回答:「背棄親人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難以親近。

」 桓公說:「豎刁如何?」管仲回答:「自己閹割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難以親愛。

」管仲死後,齊桓公不聽管仲的話,重用三人,三人專權。

桓公四十二年(前644年),戎攻打周朝,周告急於齊,齊令各國諸侯發兵救周。

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齊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無虧、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黨羽爭位。

冬十月七日,齊桓公病死。

五公子互相攻打對方,齊國一片混亂。

桓公屍體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屍蟲都從窗子裡爬了出來。

十二月十四日,新立的齊君無虧才把桓公收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於春秋五霸兩種說法

關於春秋五霸,從古至今,通常有兩種說法比較受到認可。這兩種說法如下: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史記索隱》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荀子·王霸》顯示大圖

沒有管仲何來齊國的霸主地位

管仲(公元前719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春秋時期法家先驅,是中國古代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道家。被譽為聖人之師和華夏文明的開拓者。

爆笑鬼谷|君子不記仇

齊桓公姓姜,名叫小白,不是喝的那個酒江小白。話說齊襄公的時候,國家政局一片灰暗。小白的經紀人鮑叔牙掐腳一算,說齊國將要發生大亂,就帶著小白跑路到莒國去了。在襄公十二年的時候(公元686年)公孫無...

春秋首霸齊桓公,最終卻因昏聵活活餓死

隨著西周豐鎬二京被遊牧部落犬戎洗劫,諸侯們打退了犬戎之後,立原來的太子宜臼為天子,也就是周平王,然後就回各自的封國了。平王東遷都到洛邑,並沒有遷徙豐、鎬二京的百姓,因此在洛邑建國的時候,只能依靠...

春秋|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

齊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時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呂氏,名「小白」。齊桓公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齊僖公第3子、齊襄公弟,其母為衛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