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褒貶不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這五位中最為出名的應是齊桓公。

齊桓公,是春秋時期齊國的第十五位君主 ,是姜太公的後人,作為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他的身上有著很多的歷史故事。

從一開始的驚險繼位,到晚年的昏庸,最後直至餓死。

他的一生一共經歷了九合諸侯,北擊山戎,南伐楚國等歷史大事,由於他大力推行」尊王攘夷「。

使得統治力逐漸衰微的周天子任然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

齊桓公在位時,荒淫無道,昏庸無能。

齊國國政非常混亂。

齊桓公的弟弟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為了躲避殺身之禍,分別在管仲和鮑叔牙的保護之下逃到了魯國和莒國,公元前686年,公孫無知殺了齊襄公,自立為齊國國君,但是在第二年公孫無知就被雍林人殺死,之後商討著重新立齊國國君的事,由於齊襄公膝下無子,所以齊國國君只好從公子糾和公子小白中產生。

此時身在異國他鄉的公子糾和公子小白誰能搶先一步趕回齊國,誰就能繼任齊國的國君。

據史記記載,高氏、國氏搶先暗中從莒國召回公子小白,魯國聽說以後也發兵護送公子糾回到齊國,並且派管仲埋伏在小白回齊國的必經之路上。

準備射殺小白,可是出人意料的是,這一箭並沒有把小白射死。

僅僅射中了小白身上的衣袋鉤,於是小白裝死騙過了管仲。

管仲派人飛速報告給魯國,這就是成語」一箭之仇「的由來。

就在管仲回魯國報喜的時候,公子小白一行人連夜率先趕回了齊國。

順利地當上了齊國的國君,即位以後,齊桓公馬上發兵攻打魯國,逼迫魯國處死了公子糾,並且讓魯國交出管仲,據史記記載,就走魯國戰敗時,鮑叔牙力勸齊桓公,這樣說:「臣幸運地跟從了君上,君上現在成為了國君,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齊國,那麼有鮑叔牙和高溪就夠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業,那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可以強勝,不可以失去他。

」齊桓公聽從了鮑叔牙的建議,就假裝召回管仲來報仇雪恨,可是讓其他人想不到的是,齊桓公和管仲商討了天下大事之後,以拜管仲為相的方式,報了曾經的一箭之仇。

齊桓公不計一箭之仇,拜管仲為相之後,管仲就在齊桓公的支持下,開始對齊國進行改革,齊國在管仲改革後,國力大為增強。

齊桓公從此開始走上了稱霸的道路。

他先是與鄰國修好,歸還給以前侵占魯國的棠、潛兩邑。

讓魯國作為南邊的屏障,歸還以前侵占衛國的台、原、姑、漆里四邑,讓衛國成為西邊的屏障。

歸還以前侵占燕國的柴夫、狗吠兩邑,讓燕國成為北部的屏障

從此各方面都為其稱霸做好了充分的條件,挾天子名以令諸侯,就此威震四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爆笑鬼谷|君子不記仇

齊桓公姓姜,名叫小白,不是喝的那個酒江小白。話說齊襄公的時候,國家政局一片灰暗。小白的經紀人鮑叔牙掐腳一算,說齊國將要發生大亂,就帶著小白跑路到莒國去了。在襄公十二年的時候(公元686年)公孫無...